王安石和司马光苏轼互怼了一辈子,虽为政敌却互相欣赏各自人品
说道北宋有名的人物,那当属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和司马光了。宋朝一直被后人称为最积贫积弱的朝代,当然宋朝也想改变现状,重振朝纲的局面,为此出台很多新政新法,最早以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之后有王安石变法。我们都知道王安石和苏轼还有司马光欧阳修在政坛上是不折不扣的死对头,常常因为变法的事情四人吵的不可开交。
王安石这个人关系很广,为什么这么说呢。
1,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曾巩吧,他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但是曾巩又是王安石的好朋友,为此曾巩曾经多次写信给恩师欧阳修说王安石是个不世之才,当可重用。后来,欧阳修也就多次提携过王安石,欧王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十分的密切。
2,王安石和司马光年轻时是一对至交,年轻的时候两人常常书信来往,后来在一起朝廷任官,关系也十分密切。常常在一起商讨国事,虽说当时意见也各不相同,但是却能互相理解对方。
3,王安石和苏轼也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经常讨论国事,且政见相似。都认为唯有变法,宋朝方可强大。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宰相,为此王安石开始了的新法之路。但是却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不是别人竟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司马光。为此王安石对司马光十分的心寒,也因两人的政见不同在朝廷上针锋相对形容水火,为此两人决裂。而由于欧阳修晚年思想保守,也为此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产生分歧,两人也就越走越远。只有苏轼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一派,但是却认为当时时机尚未成熟,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徐徐渐进。
为此,苏轼不仅得罪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也得罪了改革派。苏轼把两大集团都得罪了,当然日子十分的不好过,在朝廷难以立足。王安石本来并非想让苏轼贬官的,但是苏轼常常在朝堂之上和王安石针锋相对,王安石于是打算挫一挫他的锐气。于是把他贬到杭州去任职,但是这个苏轼在杭州也不安分,常常上奏朝廷说新法的坏处。而王安石又因为不识佞臣,为此有不少贪官污吏巴结王安石,这些贪官污吏为此被王安石提拔,为此苏轼遭到改革派的严厉打压,这也为他后半生颠沛流离的人生埋下伏笔。
后来王安石的新法失败了,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那些受到王安石提携的人却也在此时纷纷落井下石,打压王安石,常常给宋神宗大小报告,为此王安石被罢相。
而苏轼被贬官之后,常常以诗词讽刺朝政,讽刺新法。为此遭到改革派的打压,后来也就有了乌台诗案。虽然苏轼已经入了狱,但还是遭受改革派的迫害,一直被视为改革派的眼中刺肉中钉,非除不可。
虽说政见不同,但还王安石也是一名君子,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王安石想到当初自己提拔的官员竟是一堆小人,十分的后悔,听到有人要加害苏轼,为此王安石写了一叠奏章给宋神宗为苏轼求情,为此苏轼得以幸免。这也许是两大才子的惺惺相惜吧。
王安石既然已经被罢官,但是仍很多佞臣贼子不放过王安石,常常向宋神宗面前诬陷王安石。一时之间列出上百条罪状,宋神宗听信谗言,本想治罪于王安石,但是却遭到很多忠臣的反对。这原本是司马光报复王安石最好的机会,但是司马光不计个人恩怨,恳求宋神宗免王安石的罪,说道:”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宋神宗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于是感叹道:尔等皆君子也!
后来王安石于1086年病逝,很多人怕遭受牵连,无一人为其送行,唯有司马光和苏轼二人为其送行。
古来真君子大豪杰,都会不计个人得失,君子之交淡如水,虽然他们的政见不和,但是他们都各自欣赏对方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