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经典语录,送给所有老师家长十段箴言!

2021年10月18日,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为大家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经典语录!
来一起看看朱永新老师的解读吧!你会发现,陶行知先生这些闪着光的思想,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对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如何做父母都有启发意义!
这是给所有老师、家长的10句话;是做智慧父母、智慧教师的10个“秘籍宝典”;也是给所有被焦虑困扰的父母、老师、教育工作者的10个“清醒解压剂”。

0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28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陶行知先生最著名的教育箴言之一。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人。这个人,应该是追求真理,拥有真性情、真情怀的人。所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如果我们把陶行知这段文字里的“教师”换成“父母”,“学生”换成“孩子”,也是完全合适的。父母开展家庭教育,也应该把真善美放在首位,让孩子求真知识,有真性情;而孩子的学习,也应该把学做真人作为第一目标。这里所谓的“求真”与“真人”,其实说的就是:实实在在求学问、坦坦荡荡去做人。

02

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

你只须承认小孩有教你的能力,你不久就会发现小孩能教你的事情多着咧;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383页
朱永新解读:
陶行知先生希望教师和父母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小孩有教你的能力”。
为什么小孩能够教父母和老师呢?因为小孩有宝贵的童心,有未被污染的人格,有不受拘束的想象力,有“思想的青春”,这些都能够为成人的生活注入活力,“使你永远不落伍”。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中,有一个绝招——“小先生制”。其实,小先生制不仅仅是学生教学生的,也是可以学生教先生、孩子教父母的。教学相长,乃教育之真谛也。

03

要创造儿童的世界

在大人的世界之遗迹上,我们要创造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里,只有真话没有谣言,只有理智没有恐怖,只有创业没有享福,只有公道没有惨酷,只有用的书没有读的书,只有人——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没有人下人,没有奴隶。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546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的世界是晶莹剔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世界。在这里,“只有真话没有谣言,只有理智没有恐怖,只有创业没有享福,只有公道没有惨酷”;在这里,只有活的书,与自然与生活一体的书;在这里,只有大写的人,彼此平等的人。

父母们如果固守着大人“高儿童一等”的理念,待在大人的世界里,是无法成为儿童世界的公民的,是不受儿童的欢迎的,是无法真正与儿童一起拥有精神生活的,当然也是无法真正地帮助和教育儿童的。

所以,亲爱的父母,虽然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至少,在你们的家庭里,为孩子创造这样一个小小的世界、一个儿童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

04

变成孩子教孩子

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85页
朱永新解读:
真正的教育是不显山不露水,是润物细无声的。真正的教育是孩子们感觉不到你是个“先生”,却实实在在成为了“先生”。
变成孩子教孩子,概括了教育中最大的秘密:父母和老师们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活动,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够成为朋友,学校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乐园。
亲爱的父母,放下你的架子,与孩子成为朋友吧,家庭不仅会成为教育的场所,也会成为教育的乐园!

05

“学”和“乐”不可分离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8页
朱永新解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开宗明义的教诲。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学校,本来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家庭,本来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场所。但是,现在已经完全相反,学习变得非常痛苦,学校变得非常恐怖,家庭也变成了第二学校。笑容,仅仅是为好分数、好孩子绽放的。
其实,没有笑容,没有快乐,就说明学习中没有乐趣与兴趣,就永远没有真正的学习。
亲爱的父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学”和“乐”是永远不可分离的。你要想让孩子真正地学好,首先要把乐趣还给孩子。

06

小孩也能教大人

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227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们成年人通常都会认为自己比孩子高明,“每一件事情自己都能够做得比孩子好,想当然地把成人的那一套行为强加在儿童身上”。其实,儿童与成人是互相影响彼此教育的。小孩不仅能够教小孩,也能够教大人。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就是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教育作用,用儿童教育儿童,用儿童影响成人。他说:“小孩是怎样教别的小孩呢?他在做上教。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所以好父母、好教师都要为儿童择友,运用小孩教小孩。不但如此,小孩也能教成人。小孩的一举一动也影响到成人。”

亲爱的父母,现代社会已进入所谓的“后喻”时代,儿童接受信息的管道不断增加,儿童接受的信息也充分得多,儿童成为我们的老师也更加成为可能。虚心地向孩子学习,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会变得更加聪明。

07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身体如此,道德上的经验又何尝不然。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27页
朱永新解读: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发展,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品德的,都必须依靠儿童自己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儿童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成长,成熟起来。他指出:儿童世界不是由大人们造好之后,现现成成交给小孩子去享受。大人代儿童造的世界必是于儿童有害的。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这样儿童的世界才有出现的可能。
亲爱的父母,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包打天下,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跑去跳去玩耍,孩子们的身体才能够健康。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他们的品德才能够发展。

08

用孩子教孩子

幼稚园教师须明白他们的使命:不是随随便便的放任,乃是要运用好孩子化坏孩子,运用坏孩子的好处化好孩子的坏处。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16页
朱永新解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身边的榜样,有着更强大的影响力,具有更重要的力量。
但是父母与老师们应该注意:其实,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好孩子”和“坏孩子”。孩子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好与坏的标签是父母或者老师人为地给孩子贴上去的。既然没有什么“好孩子”和“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坏孩子”的“好处”和“好孩子”的“坏处”。所谓的好与坏,应该指的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优点或者缺点。
所以,用孩子教孩子是对的。但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而是就事论事,用优点启发培养更多的优点,用缺点教育惩戒更多的缺点。

09

要把活的书籍教给孩子

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怎样是活的书籍?我觉得书籍所记载的,无非是人的思想和经验,那个人的思想、经验要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的,那就可算是活的书籍。若是那著书的人思想、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与人生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书籍。我们教授小孩子,对于书籍的死活,就不能不慎重;所教授的书籍,要有统系的,前后都能连贯得起来,不是杂乱无章的,这才是活的教育。若只知道闭着眼睛教死书,也不顾那书适用不适用,这样我敢说就是死的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45—346页

朱永新解读:

给儿童读什么书,历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而言,每天食物的营养结构是否合理非常重要。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而言,每天读书学习的内容是否合理同样非常重要。
所以,陶行知先生主张把那些“高尚”的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把那些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这些书籍才是真正的“活的书籍”。这些书籍应该是有机的整体,而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
亲爱的父母,时代在发展,诸多图书良莠不齐,已经很难说是“开卷有益”。最起码,择卷更有益。为孩子选择那些最伟大的经典,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训练出思维的办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0

做人三要素

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37页
朱永新解读:

陶行知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真正地适应社会,独立生存,需要三个最重要的支撑:一是健康的身体,二是独立的思想,三是独立的职业。身体是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像广告里说的那样“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终究无法站立。思想是灵魂,没有判断的能力,没有是非价值,就会失去道德的底线,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职业是生存所依,没有独立的职业,没有一技之长,不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无法在社会立足。

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独立的思想、学会一技之长,这样就是把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交给了孩子。

文章内容摘自朱永新新书

《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


来源 | 商务印书馆《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朱永新编著
(0)

相关推荐

  • 阅读丰盈每一个日子——读《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

    <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 朱永新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永新老师把他近年来陆续发表在<教师月刊>上写给一线教师的信件整理出来,取名为<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g ...

  • “双减”之下,陶行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编者按 1929年6月6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为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题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以赤子之心, 不断为中国教育探新路. 2021年10月18日, ...

  • 用诗歌和黎明共舞

    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年来,朱永新也一直在探索,如今他倡导的是一种"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阅读方式. 朱永新介绍,所谓晨读即每天为孩子们选一首诗歌,在早晨第一堂课开始之前用2 ...

  • 朱永新:从生活教育到真实的学习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一百多年前,杜威就提出:"反对课程远离儿童生活,远离儿童的经验世界".这个问题100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始终还是把学校的日常抓得牢牢 ...

  • 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朱永新是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近30年来,他的很多阅读理念已成为学校老师家长们的共识.关于儿童阅读,他曾说:"早期阅读对人们的影响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是塑造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的,自 ...

  •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 没有经过教育的人 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错误的教育,则会毁掉人的一生 陶行知,近代人民教育思想家 人如其名,知行合一 将中国百年的教育思想挥洒四方 明哲 ...

  • 解读教育专家朱永新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用理想规划人生|读书

    解读教育专家朱永新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用理想规划人生|读书

  • 朱永新: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

    导读 "在我看来,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什么是教育的力量? 在我看来,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西方的教育思 ...

  • 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 朱永新有一个著名论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 ...

  • 朱永新家庭教育精华摘要

    文章要点列表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三.帮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四.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五.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六.用优 ...

  • 「教育强国」朱永新:把教科书上的文字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

    朱永新:把教科书上的文字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育强国 ★★★★★ 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一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足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 ...

  • 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理念,值得父母深思

    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今天,我们为你整理了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 ...

  • 朱永新:大学老师怎样上小学语文课

    大学老师怎样上小学语文课 朱永新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陈国安博士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学心理学>是我写的序言.那是1994年,他刚刚留校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做秘书,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 虽然那是 ...

  • 朱永新:儿童阅读,别忽视“怎么读”!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为您分享朱永新老师关于儿童阅读的见解.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 ...

  • 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理念,值得父母深思

    父母的成长和孩子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 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