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僧侣为什么会世俗化,甚至为所欲为堕落犯罪?

宋初时,鉴于唐代佛教僧团人数过多且浮滥,为有效控制僧侶的数量与素质,朝廷要求民众在出家前,需符合若干条件,如年龄大小、获父母同意且需有其他子息侍奉,以及不可是逃犯、逃兵。条件都达到了,才可以离家到寺院拜师。不过要取得合法僧人的身分,还需要经过朝廷为僧人举办的佛经考试-经试,背诵如《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经典,通过后便可取得僧人资格,也就是度牒。不过度牒有数量限制,并非每位经试合格者都能拿到,以此便能控制人数。因此,在经过出家、经试、度牒,并经官员验明身份取得戒牒等四个关卡后,方为宋代合法的僧人。

不过这项僧人制度,到了北宋英宗(1063-1067年在位)与神宗(1067-1085年在位)时期有了变化。由于军费与冗员太多,导致宋廷财政困难。如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宋军总员额已达125.9万人,皇祐年间(1049—1054年)內外官员人数超2万余人。到了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朝廷岁入1亿1,613万,可官费与军费的支出相加却高达1亿2,034万,财政缺口已有421万,很明显入不敷出。为筹措财源,宋廷开始滥售度牒与戒牒,连带影响佛寺的人数大增、鱼龙混杂。

宋代寺院一方面要随时注意朝廷是否有排佛之举,又要争取官员支持推荐,以便能够顺利出任住持与各级僧官,或是得到地方官府挪拨公费资助寺院、捐产等。因此宋代的佛寺相当世俗化,有些高僧成为僧官后,便跟着结交权贵、贿赂官员。而宋代寺院并没有免税、免役等特权,使住持往往没有太多心思在弘扬佛法或修行,而是花费大量心力在经营寺院的财务,也无法好好管理僧众,更有不少住持假公济私,甚至隐藏非法私财逃税。

朝廷滥发度牒,使民众无须通过经试、受戒便可成为僧人,《宋会要》便曾载其导致的乱象:“遂致游手慵随之辈,或奸恶不逞之徒,皆得投迹于其间,故冒法以干有司者,曾无虚实(岁)”,等于僧人的身分成为犯罪者的伪装,让寺院变成聚赌之地,而这些品行不良的份子成为住持后,更会做出许多非法勾当来。尽管宋廷随后又追加多项出家限制,如进一步规定曾还俗、纹身、或是犯过笞刑的人,不可参加经试、成为僧众,但始终无法杜绝僧人犯罪的情事发生,《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如断臂僧智悟,集乡里凶黠者为童行,总千余人,凌殴平民,恣为不道”。作为筛选僧人的经试成为具文,上述出家限制的效果相当有限。

为何宋代僧侣会如此世俗化,甚至涉及犯罪呢?

这要从宋代流行的禅宗说起。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五代的发展后,进一步中国化,并朝世俗化演进。宋代佛教,无论是僧人的行为或是思想,都为了迎合当时宋人的喜好。当时士大夫喜欢的是能够与儒学、道教相合的佛法,于是乎宋代禅宗很少研习佛经,反而着重在公案(禅宗祖师的言行,或是小故事)、语录、颂古与评唱等“文字禅”。不过参禅执着公案,不用经典,虽然让禅宗更加普及于民间,却也让佛学理论停滞不前。

当时流行“在欲行禅”思想,主张在欲望中参修,使僧人与信徒不再如前代般力行清规,反而离不开世俗生活,而宋代城市经济与手工业高度发达,给予僧人更加世俗化的理由。如擅长诗文的僧人惠洪(1071-1128年),对酒色不以为戒,更经常出入青楼酒肆与妇女同居;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惠洪更表示“我自调心,非干汝事”。但这样的修道方式,对佛经未有深入理解的信徒,以及轻而易举便踏入佛门的门徒来说,不仅不能达到道济(又称济公活佛,1130─1209年)所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境界,反而如“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般,终走上作奸犯科的道路。

也有部分僧人不赞同“在欲行禅”理念,感叹其舍本逐末、缺少向道之心,批评这使出家众的言行举止与一般小老百姓无异,甚至娶妻生子、放贷、犯罪样样来,而信徒也缺乏最基本且正信的佛学观。宋朝为弥补财政缺口大开出家之门,导致僧人素质下降,更遑论提升信徒向善或使佛学理论更上一层楼。宋代僧人就在商品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沉溺在世俗的诱惑中。

(0)

相关推荐

  • 建在老虎家园的修道院

    建于 1852 年的 Norman Kyaung Kyi Htaik 或 Norman Monastery 位于仰光(当时的仰光)Mingalar Taung Nyunt 镇,是该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 ...

  • 一座武康云岫禅寺,或是一部古代武康采石业的兴衰史

    请点击"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 武康云岫寺系列(3) 武康云岫寺的具体地理位置,恰好是古代武康石开采的遗址.而云岫寺的发展沿革,与古代武康采石业的盛衰史紧密关联.从南宋淳 ...

  • 新市“觉海禅寺”:揭开一段更名的历史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稍微懂得一点新市历史文化的人都知道,新市唐朝以前没有佛教寺院,只有到了唐朝宪宗时代的元和十年(公 ...

  • 霹雳手段——憨山大师传【连载55】

    第十八章:六祖奴郎 2曹溪的渊源和危机 曹溪这个地方,最初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代曹叔良避难迁居到此,以姓氏为地名,所以叫"曹溪".南朝梁代,印度有位叫智药三藏的圣僧,渡海来到中国,在广 ...

  • 关注 | 告诉您一个真实的天童寺

    云游的僧人为什么执意在空山幽谷中建一座精舍?屡毁屡建的寺院究竟有过怎样起伏跌宕的故事?宁波当年为什么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中日佛教界经历过怎样的密切交往?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何日本佛教界人士急于 ...

  • 看千名僧人一起吃饭,还有那仪式般的洗澡

    铛铛铛,清脆的铜钟敲击的声音在安静是寺院内传递开来, 本来宁静的寺院里忽然从各个房屋,小道,陆续的走出大大小小是僧侣. 他们整齐的排列在那条最旷阔的大路上,队伍越来越长,但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只有哪些 ...

  • 晨钟暮鼓,响彻世界的莆田梵音

    晨钟暮鼓,响彻世界的莆田梵音 ! 文:林春荣 图:木痴 农历五月的莆田,一场又一场的暴雨打破了整座城市午间的不安与急躁,仿佛是上天有意用这磅礴的雨声淹没了每一颗心灵的忐忑,洗净深藏在心灵深处的阴影与魔 ...

  • 宋代的度牒买卖

    读苏轼全集,可以看到他写给皇帝的奏章,其中有几道是这样的:<乞降度牒济饥状>,<杭州乞降度牒开西湖状>,<乞降度牒>.度牒是什么?苏轼为什么要皇上索要? 这要先从度 ...

  • 宋代玉器更加世俗化

    <今相玉>第2596期 两宋时期虽然政治.军事极度羸弱,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却有了长足的进步,雕塑.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以及金石学的兴起都对宋代玉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宋代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 ...

  • 宋代的绘画题材为什么会趋向平民化,世俗化

    <纺车图>是宋代王居正的一件人物画作品,绢本设色,纵26.1cm,横69.2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纺车图>刻画了春夏之交的农家小院中,两位妇女纺线的场景,画面左侧站立着一 ...

  • 广西一座起于宋代的扬美古镇

    扬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古树参天,翠竹成林,一派田园风光.一座座青砖瓦老宅犹如停泊在左江岸边的船只,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点缀着水塘,鸭鹅浮在水面,塘边的两头牛儿缓缓地摇着尾巴. 入目之处,先是古镇的居 ...

  • 宋代青白瓷生产范围

    浙江泰顺青白瓷窑址 浙江窑口 浙江的窑口众多,在宋代的时候是以烧造青瓷为主的,浙江境内大部分窑口烧造的青瓷都是越窑.龙泉风格的,而实际上,青白瓷也是浙江窑场的一个核心产品.浙江南部接壤福建的温州一带, ...

  • “宋代虹桥活化石”的古月桥

    古月桥,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村,南宋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建造,横跨龙溪,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的肋骨形拱的石拱桥. 桥南侧中部压梁石上阴刻楷书"皇宋嘉定癸酉季秋闰月建造&qu ...

  • 普通二本安逸中堕落最后选择培训拿到13Koffer,有些人真不适合编程

    原本找汪哥是为了帮我筛选下offer的,但是既然要讲,那就来龙去脉捋一捋. 个人经历 我18年毕业于一普通二本,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当时校招也不想知道怎么想的,去一线城市进了一家客车企业,干起了机械专业 ...

  • 宋代哥窑瓷器及后朝仿品各什么样,不妨看看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瓷器,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 ...

  • 宋代高温单色釉瓷器:异彩纷呈,大美至简!

    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釉 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 ...

  • 宋代落魄才子写下一首小诗,连苏轼读了都赞叹不已,通篇充满哲理

    古代的很多才子,尽管有着过人的才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极为落魄,时常是会陷入困境,也往往会遇到许多的挫折,然而有的才子,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对于人生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也就创作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