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赖心脏支架,心内专家教你建立“侧支循环”!丨直播回顾
常有人担心,做了心脏支架,每天吃药,动不动就胸闷、胸痛,还能活几年?
其实,你是过度依赖支架和药物,而把人体最重要的自身修复功能给忘了!通过长期运动康复,能够让心脏建立自己的「侧支循环」,修复自己的心脏,减少动脉狭窄带来的供血不足。
具体怎么回事,又该怎么做呢?上周五(10月15日)晚上7点,我们邀请了北大医学部的网红医生「鹤立烟雨」——李鹤,作客良知关爱直播间,为大家分享《支架术后,如何恢复运动?》。
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回放👇
👆点击图片查看直播回放
直播从第14分钟开始
小微整理了李医生的部分直播内容,分享给大家!
张先生6年前(55岁),因心肌梗死做了心脏支架,术后靠吃药控制病情,郁郁寡欢,担心再次心梗。在医生鼓励下,他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恢复了自己年轻时喜欢的骑行运动。
6年后,他说自己的身体现在很棒,很少发生心绞痛,也通过骑行看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
张先生保养心脏的秘诀,就在于他长期的运动,无形之中锻炼了心脏的侧支循环系统。
1
什么是「侧支循环」
人的心脏主要靠冠状动脉/静脉供血,它们就像是输送养料的高速公路,当高速公路堵住了,养料就无法输送,相应的心肌会缺血梗死。坏死的心肌不能重生,但其实,血管却有独特的「重生」法门。
人的身体很聪明,高速路不通,可以代偿性地开始修建支路、旁路,也就是心脏上的旁路血管。支路建立起来了,大大缓解了输送压力,心脏也能更健康地跳动。对冠心病、心梗患者来说,在关键时刻,这是能救命的。
「侧支循环」就是我们人体自己搭建的血管「支路」,自己给自己做了搭桥手术,也称为「自身搭桥」。
修建支路的办法,其实就是长久地运动。
*除了心脏外,侧支循环也存在于全身,脑梗患者也适用。
2
运动为什么有用?
运动本身就会导致微循环开放,就像「流水不腐」一样。人在运动时,需氧量增加,恰当的运动强度可以让心肌轻微缺血,刺激侧支循环的开放。从原理上讲,这就是一种强大的心脏康复手段。
👆血管建立侧支循环的过程
所以,很多人说,得了冠心病、做了心脏支架,需要静养,不敢运动,这是不对的。没有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无法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拥有侧支循环系统,就相当于让心脏有了一套「备用发电机」,身体受益无穷。
3
如何保证安全?
侧支循环的建立需要人体给与长期的、多频次的、恰当强度的运动刺激,所以,需要我们在身体适应的条件下,长期、坚持运动。
但是,有冠心病,特别是已经做了支架的人,需要严格控制运动强度。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最好先去医院做「运动负荷心电图」,让医生准确测试出适合您的运动量。
如果平时复诊正常,过去8小时没有发生胸痛和心律失常的话,就开始运动吧!从快走、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这类低强度运动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没有做过运动负荷心电图的话,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① 监测运动心率,计算方法是(220-自身年龄)×0.8。例如张阿姨今年60岁,那么她运动后心率不宜超过128。
② 在运动时,有轻微的呼吸困难,但是能说出完整短句(10字左右),这样的运动强度也是适宜的。
运动最大心率=(220-自身年龄)×0.8
想知道怎样运动更能促进侧支循环?点赞超过200个,小微下篇文章给大家说道说道!也欢迎留言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给大家!
你的心脏康复得怎么样?
👇快测测你能得几分?👇
*覆盖饮食、用药、运动、心理等维度
全面展示心脏康复状况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