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两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学读书!
大作家老舍和鲁迅的读书之道
文 一堂作文课
在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当中,老舍先生和鲁迅先生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两位。老舍先生在新中国一成立就立即回国,投入到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成就了“人民艺术家”的风范。而鲁迅先生更不必多言,他的为整个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是罕有人能与之匹敌的。这样两位重量级的作家,他们的读书之道,对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毫无疑问,两位大作家都是博览群书的人,尤其是鲁迅先生,如果我们留意《鲁迅日记》每年的书账,会发现自己简直就是当代文盲。那么多的书籍,我们连听都没有听过。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故而需要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游弋,成为有知识的人。
我们首先看老舍先生。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 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老舍先生
从这段话来看,老舍先生属于读书的“印象派”,他喜欢并善于在总体上获得整体印象,并对局部的某些精彩内容产生好感。同时老舍更强调的是“获得一点灵感”——这实际上是以读书来激发自己思考的一个表现。和不少人喜欢记忆书中的故事、情节、段落相比,老舍先生是以读书为思考的手段,来赢得写作的灵感。他说自己没功夫细细品味它……我觉得倒是一种谦卑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挑剔的表现。要知道,这样的读书人,一定是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基础上才敢于如此做的。如果一个读书不多的人,就敢于这样说、这样做,我想他的收获肯定要很多。
这样看来,在我国古代有一大诗人,仿佛在读书上和老舍堪称知己。这就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他说过很有名的那句话: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点会意其实就是读出了一点味道,从中感知到了一点特别的滋味,自己的思考得以激发。
相比之下,鲁迅先生更强调一种跳读的方式。他说的是:“若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鲁迅先生
的确,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偶尔(甚至常常)会陷入一知半解的地步,对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忽然陷入一种茫然。这时,我们是死死盯住文字不放,还是继续向前呢?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不错的方法,就是暂且跳过去,继续读,你可能很快明白全部的意思。其实,至少和遇到难点而放弃的做法,我认为这是更好的一种方法。毕竟全书的内容常常是一体的,或者全文的内容是一体的,如果我们遇到一点障碍就停留在远处,陷入冥思苦索的地步,难免会让人很快丧失兴趣的。所以抓紧时间向前看,带着上文的疑问去看下文,答案可能很快会浮出水面的。
无论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还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他们一生与书为伍,不仅读书,而且自己就创造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他们看书过程中的看法、见解,值得我们反复思索,如能结合自己读书的情况,势必会对我们的阅读形成极好的影响——向大师学习,你一定会进步更快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