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讲故事为支架,做好长文教学——以《小马过河》为例
《小马过河》是二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本文篇幅较长,属于长文,故事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对跌宕起伏的情节,要理清故事线索并不容易。基于教材和文本特点以及课后习题,本节课以讲故事为支架,做好长文教学。
《小马过河》一课中,姚老师的学习支架充分体现在“讲故事”这一方法的掌握中。课堂一开始,姚老师就提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学讲故事,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先是看书问答式讲故事,然后是用上词语讲故事。这一系列讲故事方法的指导,目的是为了三年级进行课文复述做准备。在“用上词语讲故事”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予词语,学生学习圈词语,小组合作自主圈词语,层层递进,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技能的训练。整堂课中,“词语”这一支架,以一条脉络线的方式,运用得非常充分。
在“学讲故事”的过程中,又将对话朗读、识字教学、字词理解有机结合。对话朗读,从感受“连蹦带跳”的提示语作用,到读懂松鼠的着急,让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在姚老师的磨课感悟中写道:“关于'用词语讲故事’,需要有一个层次,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圈这个词语,如何圈词语,才能让孩子自主圈词语。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方法的习得为能力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如此高屋建瓴的指导之下,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孩子圈词语,不是为了圈词语,而是让孩子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方法,才能学会运用和迁移,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会讲故事。”
“看书讲故事”教学过程:
师:你看,抓住课文的主要角色,我们就知道这个长长的故事大概讲了什么,我们的故事大会就要正式开始了,我们先来合作“看书讲故事”(板贴)。小朋友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比比谁接得牢——出示语段,相机正音
正音“马棚”,板贴“马棚”。
师:马棚就是他们住的地方,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继续讲故事——指生讲
板贴:愿意
师:你看他讲得多清楚,小马愿意帮忙,如果把小马的动作讲出来,就更好了。(框出“连蹦带跳”)谁能带着这个动作读?
指生读该句子,师评:如果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讲就更好了。
再次指生读该句。师评:你看,借助提示语就把说话的语气讲出来了。
师:小马说了之后老马很高兴,她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板贴:驮。
师:“驮”是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师:马不但很大,而且还能在背上放很大的东西,这就叫驮。老马让小马把麦子驮道——出示“磨坊”,“坊”是一个多音字,谁会读?
指生读“坊”、“磨坊”,开火车读“坊”
师:我们在《寓言二则》中还学过这个词语——“街坊”,齐读“街坊”。
师:磨坊是干什么的地方?
生:是磨面、磨麦子的地方。
“用词语讲故事”教学过程:
师:你看我们看着书就把小马过河的原因讲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用上词语讲故事,小朋友可以用上“马棚、愿意、磨坊”把小马过河的原因讲清楚。
学生自己讲一讲
指生讲故事的原因
……
四人小组合作用词语讲故事:1.圈词语
师:第一个人物“圈词语”,四人小组一边讨论,一边圈出4-6自然段中能帮我们讲好故事的词语,比比哪一组最快讨论结束。
师:第二个任务“写词语”,四个人把刚才圈出的词语分一分,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写一个词语,不能重复。
请小朋友们把语文书合上,四个人按顺序摆一摆,四人小组分角色讲一讲小马第一次过河,把遇到的困难也讲进去。
指生上台展示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