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里最重要的阅读理解,平时多做一件事就能搞定

小胖和妞妞刚认识那一会儿,有一次我和诞姐一块儿带他们俩出去玩儿,在车上两个小朋友热烈讨论起了西游记,诞姐就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唐僧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
当时我噗嗤笑了,我笑的潜台词其实是:这么小的小朋友,哪能回答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啊!
后来回去我想起这件事儿,就反过来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其实我是用自己的思想局限了孩子的思想。
那个事情让我脑子里两道灵光闪过。
一个是我们都重视给孩子看绘本、听故事,但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之后的环节——提问和讨论,其实这个环节可以让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锻炼。
第二个是,不要觉得孩子就无法回答有深度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去挑战孩子的思考,让孩子的思辨力得到提升,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做个善于提问的家长。
但后台经常有家长留言问:“我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向孩子提问”,或者“我一问,孩子就说‘不知道’,怎么办?”
今天就来具体聊聊。
怎么向孩子提问?
欧美的教育体系就很重视向孩子提问,他们会把对孩子提的问题分成“薄问题”“厚问题”
什么是薄问题呢?就是那些有标准、现成答案的问题。
而厚问题就是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孩子去琢磨、总结、思考的问题。
其实厚问题和薄问题都很重要,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理清脉络,厚问题可以发散思维。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薄问题上,随着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增长,要慢慢把问题“变厚”。
我根据“厚薄”程度,把问题分成了三阶,来看看你在第几阶上?
第一阶: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也就是4个W:什么(What)、谁(Who)、在哪(Where)、什么时间(When),这一类简单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在陪孩子看绘本或者听故事之后,可以从这几个基础问题开始,让孩子回想起绘本、故事里的关键信息,这也是最基础的阅读理解和组织表达。
像:
小马从家里出来之后,碰到了谁?
猪爸爸把鸭子藏在了哪里?
孙悟空在山上碰到的两个小妖怪是要下山干什么去?
妖怪有哪4件宝物?玉净瓶有什么用?
第二阶:开放式问题
第二阶是更为开放的问题,需要孩子进一步去分析、总结、思考。
最常见的就是“为什么”、“怎么办”
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小松鼠又说水很深呢?
哥哥把面包撒在地上做记号,为什么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呢?
你觉得孙悟空打死的这个老爷爷是不是妖怪,为什么?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给孩子提问。
1、让孩子描述和总结:
小猪是怎么造房子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这两个小朋友被后妈带进森林里几次,第一次发生了什么,第二次发生了什么?
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糖果小屋是什么样子的?
2、对比:
这种小动物和我们家养的小兔子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
糖果小屋和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3、推测和发散:
除了故事里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小动物们过河吗?
如果你有神笔马良的神笔,你会拿它做什么?
要是大象想过这条河,河水是深还是浅呢?
第三阶:辩证性问题
前面说到的“你觉得唐僧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是一种带有辩证性思维的提问方式,这也是我们教育当中非常缺乏的一个环节,那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补充意见?”、“你觉得呢?”。 
不要觉得孩子还太小没有办法回答这一类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重要的是思考与表达的过程。
像那天妞妞和小胖都说“唐僧当然是好人”了,我们就进一步去挑战孩子,接着问:
“孙悟空不听他的,他就念紧箍咒,这样的做法对吗?”
“他冤枉了孙悟空,把孙悟空赶走了,你还觉得他是好人吗?”
如果我们经常这样问孩子,就是在帮助孩子锻炼大脑的肌肉,让孩子养成批判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一问孩子就说“不知道”,怎么办?
之前有读者留言问:
“一问孩子为什么,他就说不知道,怎么办呢?”
这是挺常见的现象,妞妞也经常这么说。我分析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确实不理解、不知道,一种是我们问的问题太宽泛了,孩子不知道从何说起,小脑瓜子要一下子想清楚不容易,干脆说不知道。
那怎么办呢?

把大问题拆解成更具体的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孩子。
前几天我和妞妞上完英语课回家,在车上听《封神演义》。当时讲的故事是封神榜要在申公豹和姜子牙当中选择一位成为自己的新主人,而封神榜选择的是姜子牙。
听完之后我就问妞妞:
“你觉得封神榜为什么要选择姜子牙,而不选择申公豹呢?”
妞妞说:
“不知道。”
好吧,这个问题被堵死了。我想了想,换了一种问法:
“那你更喜欢姜子牙,还是更喜欢申公豹? ”
妞妞说:
“申公豹。”
“为什么?”
“因为申公豹说话很搞笑啊。”
好吧,没关系,再接再厉。
我又问:
“姜子牙和申公豹都看到了一头受伤的小鹿,为什么申公豹不救小鹿啊?”
妞妞说:
“因为申公豹要赶紧回到山上去,他如果第一个回到山上拿到封神榜,封神榜就属于他了。”
我:
“那姜子牙也很想要封神榜,他为什么还要救小鹿呢?”
妞妞说:
“因为姜子牙更善良,他觉得小鹿很可怜,如果不治好小鹿的腿,它就走不了路了。”
我又问:
“后来姜子牙去追申公豹,眼看就要追上了,这个时候申公豹突然法术失灵,要摔到山底下去了,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妞妞:
“假的呗,他是为了骗姜子牙。”
那我又问她:
“你觉得申公豹这样做对不对呢?”
妞妞说:
“不对呀,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骗人呀。”
我看引导到位了,最后问:
“那你觉得封神榜是应该给姜子牙还是给申公豹呢?”
妞妞说:
“当然是给姜子牙。封神榜法力很大,要给好人,好人拿着它会做好事儿。要是给坏人,就拿它做坏事儿了。”
我说:
“对,这就是封神榜选择姜子牙的原因,你说的真棒。”
大家看,这就是把宽泛的大问题拆成具体的小问题一步步引导。
其实这样的交流并不需要花费家长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像我现在陪妞妞的时间少,很多这种交流都是在路上完成的。
教育的功夫其实大多在日常。
语文的幼小衔接,拼音、背古诗靠的是记,但这个阅读理解的能力,还真需要日积月累,一步步构建起来。
但只要能意识到“提问”与“交流”的作用,时不时这样引导一下,孩子将来总结中心思想也好,回答阅读理解的问题也好,能力都差不了。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点击下方专辑阅读哦~

图:狐公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