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解剖结构与超声扫查技术
头面部的超声往往为病变部位的针对性检查,基本不需要系统性的扫查,然而对于超声诊断医生而言,掌握头面部的解剖结构对于病变的定位、定性都有莫大的帮助,头面部超声也是近年来整形外科医生用来研究面部解剖的重要手段。
颅顶皮下
咀嚼肌
咬肌,是咬合动作的主要执行肌肉,其与颊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等一起,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动作。浅部纤维起自颧弓前2/3,深部纤维起于颧弓后1/3及其内面,为强厚的方形肌肉,纤维行向下后方,覆盖于下颌支外面,止于下颌支外面及咬肌粗隆。用力的咬牙时,面颊两侧比较硬的部位就是咬肌。所以,咬肌是影响面部中下二分之一外观的重要因素。颞肌起自颞窝,肌束如扇形向下会聚,通过颧弓的深面,止于下颌骨,作用是使下颌骨上提,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表情肌
面肌表情肌包括:额肌、枕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颧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颊肌等,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人类面肌较其他动物发达,这与人类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思维和语言活动有关。整形上说的苹果肌,在解剖上并不是一块肌肉,而是指颧骨下方颊肌前方的脂肪垫,既为“颊脂垫”。
舌肌
舌肌为横纹肌,可分为舌固有肌和舌外肌两种。舌固有肌指舌本身的肌,起止均在 舌内,其肌纤维分纵行、横形和垂直三种,收缩时,分别可使舌缩短、变窄或变薄。
对于舌根部和颏舌肌的病变 需要伸舌直接检查
鼻软骨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外侧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鼻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涎腺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和分布在口腔粘膜的众多小涎腺,各有导管通向口腔,排出涎液。
腮腺是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位于颜面两侧,颧弓之下,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方,大部分位于下颌后窝内。腮腺外形不规则,大致呈楔形,底呈三角形向外,尖向前内,可分为浅、深二叶。浅叶较大,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深叶位于下颌支后内侧,突入下颌后窝内。
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位于两侧颌下三角内,在下颌骨体的内面与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之间。颌下腺外部由颈深筋膜浅层形成的鞘包裹。
舌下腺是三对大涎腺中最小的一对,属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形态扁平,由多数小腺体组成,位于口底粘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
面部血管
面动脉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面动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