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做“诗圣”不是我的追求,做“人杰”才是我毕生的目标

提到杜甫,就会想到他“诗圣”的称谓,于是乎我就在想“诗圣”和“诗仙”究竟有什么区别,所谓“圣”,体味人间疾苦的凡人,所谓“仙”,不恋世俗的常人,也许这个说法对于杜甫和李白较为合适。

想要去了解一个诗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同时去看他的行迹,这就叫做“观其言、查其行”,由此可窥其全貌。诗歌是发乎于心,止乎于笔端的感情流露,是诗人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是我们了解他的途径。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方法各异,杜甫并不是想成为诗中之圣,他更想成为的是那个人中之圣。在虚实之间,杜甫选择了求实,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追求。

每个人在年少时,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梦想,做个追逐梦想的人,为了梦想而不懈的努力,是很多人时常挂在嘴边,却在行动中抛之于脑后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为了生计而奔波,生存是第一目标,获得更好是进一步的追求,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事情还是就给其他人吧,这才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我们习惯于向挫折低头,习惯于向困难让步,习惯于向命运妥协,但是就是缺少了那份坚持和抗争。而杜甫作为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让我们知道活出自己,活出存在的价值,才是生命本来的意义。

那个画鹰少年:意气风发好少年,只是未到得志时。

题画诗是我国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意和诗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杜甫创作的题画诗颇多,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多创作于其少年时。这个时期杜甫年少气盛,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的诗作中处处洋溢着进取之心和慷慨激昂之气,从《画鹰》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杜甫之志: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从白绢和秋冬的肃杀之气入手,矫捷的苍鹰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在杜甫看来这只苍鹰尽管在白绢上,但并没有被束缚,它的灵性和活力,让杜甫感受到了画中之境。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苍鹰在思考什么?看上去似乎是在思考如何去猎杀狡黠的兔子,它斜着眼睛的样子,就像一只猴子在发愁的样子。这里杜甫给大家抛出了一个悬念:苍鹰之愁。至于苍鹰为什么会发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猜测,不过杜甫接下来就告诉了我们他自己的答案。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这只苍鹰被禁锢着,它脚上有锁链拴着,没有了展翅高飞、搏击长空的自由。这就是杜甫对于苍鹰之愁给出的答案,这只苍鹰如果摆脱了禁锢,就可以去完成自己搏击长空的使命,只是现在还不行。这里说的已经不是苍鹰,而是踌躇满志的杜甫,和他的那一腔激昂澎湃的报国之情了。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何为凡鸟?平庸无为之辈,何为苍鹰?积极进取之人。在杜甫的心目中,是不甘心做凡鸟,也耻于做凡鸟的,他要做搏击长空的苍鹰,去猎杀这些平庸误国的凡鸟。杜甫自小家庭条件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七岁的时候就可以作诗,父亲更是担任兖州司马的官职。这让他有机会可以了解到很多同辈人不能了解到的事情,杜甫到底看到了什么让他不屑、不耻的凡鸟呢?居其高位,不谋其职,不行其事者,视之为凡鸟。此时的朝堂之上,早已经不是那个盛唐的班底,庙堂之中也少了几个忠心为国之人。开元名臣大多故去,权相李林甫则在这时期进入了中枢之地,开始逐渐获得了信任和重用。

这时候的杜甫,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诗圣”的头衔而被载入史册,而他那颗少年之心中有的是成为“人杰”的目标和追求。

望岳:考场失意并没让杜甫意志消沉,反而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和坚持。

信心满满的杜甫,在长安的贡试中失利,多少都有些怨愤之气,那颗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打击。为了宣泄心中积蓄的怨愤,杜甫选择了到齐赵之地去云游以舒缓自己的心情。

杜甫渴望登上自己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和对万里前程的乐观和自信,在他登临泰山之巅的那一刻都被宣泄出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东岳泰山的美丽景色,深深的印在了杜甫的脑海之中,以至于他离开了齐赵之地,泰山的美景还历历在目。山色青青,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自己仕途上的小小挫折,在泰山壮美的景色面前不值一提,面对自然的美景,杜甫那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之情被激荡于心底,凝聚于文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自然界的千种美景,造就了文字间的万种风情,泰山南北分割了黄昏和黎明。既然入仕之路暂时受阻,那就纵情于山水之间,歌颂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雄伟秀美,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也是一番作为。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遥望山间云层起伏,心中豁然开朗,自然的美景和伟大,让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一扫而空。瞪大了眼睛去追寻飞鸟的踪迹,在它们归巢穴的时候才有了片刻的停歇。我也想做那只飞鸟,登上自己人生顶峰,目前的一切不过是对我的考验和历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望远不是目的,济世匡国才是目标。杜甫的志向不是单纯的入仕,那不过是一般庸人的追求,他入仕是为了治世,治世是为了救民正国。他选择游齐赵之地和登泰山,显然是有所考虑后的选择,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一直在影响着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在激励着他。

登临泰山之巅后,杜甫瞬间感到其他自己所见的山峰都不足挂齿,心中也没有了那份怨愤之情,感受了雄壮和伟大,就知道了渺小和狭隘。挫折在人的自信面前,永远都是苍白无力,杜甫的把登泰山之巅,看作了一种目标和人生的历练与修行。

登山需要的是坚持和勇气,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品质,杜甫作为立志于做“人杰”的人,这句诗代表了所有士人的心声。伟大的爱国者杜甫,在自己的诗作中,都透露出了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因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名句。

杜甫的一生,是与诗为伴的一生,是与国为伴的一生,那个家国天下事都要管一管渴望成为“人杰”的人,最终却成了记录历史兴衰的“诗圣”,这既是杜甫的荣幸,也是所谓“盛唐”之悲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