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故事】谁是张载的首任弟子

​中国古代学界一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学术争论,比如渊源之争、门户之争、流派之争、观点之争等,大凡这些争论后均被称为“学案”。儒学史上就有“两汉三国学案”“魏晋学案”“明儒学案”……其中就有“弟子学案”。关于宋儒张载的首任门徒为何人也一直是“宋元学案”中一直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

最初,张载并不是誉满学界、盛名远播。古人很是讲究身份和来历,若非出身名门望族或本人具有一定官位,就算学术无量,也很难使人投奔拜师,一旦无人追随,就很难将自己的学术推销出去。所以,这个“首任弟子”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了,他必定是促成该学派崛起的头功之人。其实,说道张载的首任门徒,基本也就是圈定在吕大钧、游师雄、苏昞三人之中。

《关学学术编年》一书将1054年前后张载受文彦博之邀在长安学宫讲学视为其生平最早的讲学活动。纵观该书对张载所有弟子拜师时间的梳理,当时在长安进行学习的游师雄当是首任弟子无疑。有两处史料可以佐证此观点。一是由张门弟子张舜民为游师雄撰写的《游公墓志铭》中有载:“年十五,入京兆学,益自刻励,蚤暮不休。同舍生始多少之,已而考行试艺,屡居上列,人畏敬,无敢抗其锋。横渠张载,以学名家,公日从之游,益得其奥,由是名震一时。”二是明代冯从吾撰写的《关学编》卷一《季明苏先生》中有:“先生名昞,字季明,武功人。同邑人游师雄,师横渠张子最久,后又卒业于二程子。”根据这两则记载,游师雄好像与张载在长安学宫讲学的时间能对应上。但这时游师雄仅十五岁,尚属教育启蒙阶段,对于张载传授的“天道论”和“礼德观”来说,应是很难理解消化的。较大的可能是,少年游师雄可能聆听了张载的讲座,但顶多算是“启蒙听众”,谈不上有所领悟。我们先按下不表,看看另外一位所谓的“首位弟子”,也许通过他能看穿其中的“真伪”。

因整理修订《正蒙》一书而闻名于世的张门弟子苏昞,也被认为是张载的首位弟子。论据还是《关学编》卷一《季明苏先生》中的“先生名昞,字季明,武功人。同邑游师雄,师横渠张先生最久,后又卒业于二程子”。另外,在《宋元学案》卷三十一《吕范诸儒学案》也有载:“苏昞,字季明,武功人。学于横渠最久,后师二程。”不得不说,冯从吾那句“师横渠张先生最久”增强了苏昞的可能性。然而,苏昞1054年才出生,同年游师雄在长安学宫拜张载为师。作为新生儿的苏昞又如何能够成为张载的弟子呢?清晰的时间线不仅将“苏昞乃张门首任弟子”的说法完全击破,也令“游师雄系首任弟子”之说存疑。毕竟一位刚出生,一个尚在启蒙,实在难以“同邑师横渠张先生最久”。那么,究竟这位“高德首徒”是谁呢?

《张载集》中记载了范育撰写的《吕和叔墓表》,其中有:“君(吕大钧)与先生(张载)为同年友,一言而契,往执弟子礼。”无独有偶,在另一部《蓝田吕氏遗著辑校》之《伊洛渊源录》卷八《行状略》中有:“君曰大钧,字和叔,姓吕氏。其先汲郡人……嘉祐二年,以进士中乙科,授秦州司理、监延州折博务……盖大学之丧废绝久矣,自扶风张先生倡之,而后进蔽于倘尚,其才俊者急于进取,昏塞者难于领解,由是寂寥无有和者。君(吕大钧)于先生为同年友,及闻先生之学,于是心悦诚服。宾宾然执弟子礼,扣清无倦,久而益亲,自是学者靡然知所向矣。”可见,张载在最早传授学说时相当:蔽塞”,也没有人以弟子的身份与之交流。而蓝田吕大钧则对张载的学说理解透彻,并对张载的人品也很敬服,便心甘情愿地以张载为师,从此做了张门弟子,一改张载门下“寂寥无有和者”的局面,逐渐“自是学者靡然知所向矣”。那么,吕大钧为张载首位弟子应是无可置疑的。况且,这段文字记载源于朱熹撰写的《伊洛渊源录》。鉴于朱子向来治学严谨,并继承了二程的洛学真传,有此说法应该也是参考了洛阳二程的典籍史料才判定的。此外,张载去世后,吕氏兄弟、苏昞等人均转投二程门下,作为老师的二程子应该不会不明就里地记下“自扶风张先生倡之……由是寂寥无有和者。君于先生为同年友……宾宾然执弟子礼……自是学者靡然知所向矣”这样的文字,必是征求过吕大钧、苏昞等当事人的意见,才做出这样的录载。

《关学学术编年》将吕大钧拜师张载的时间确定为他们进士及第的前后,也即嘉祐二年(1057年)。对于这点,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以张载和吕大钧结识的时间(1053年)来判断,他们的师徒关系应该介于1053年至1057年之间。因为张载1056年于京师开封坐虎皮椅讲周易时,“听从者甚众”,一时声名鹊起,是极有可能在那时开始收徒的。那么吕大钧在1057年前就成为张门弟子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嘉祐二年(1057年)张载三十八岁,吕大钧二十九岁,符合中国人长者为师的尊教观念。如此,吕大钧成为张载“首任弟子”之说也就坐实了。

那么,游师雄、苏昞二人是何时拜张载为师的呢?在此也做一续论。

1068年,张载受时任陕西武功县主薄张山甫之邀,在武功绿野亭讲学,影响颇大,当时关中(尤其武功一地)很多士人纷纷投拜其门下,如吕大钧等都在投师之列。游师雄在1065年已进士及第,此时担任仪州司户参军。仪州即今天甘肃平凉的华亭县,隶属平凉管辖,而张载时任平凉(州)军事判官。两人同在一州为官,必然会有所来往。张载既然在游师雄老家武功讲学,游师雄想必应是追随听讲了。而“先生名昞、字季明,武功人。同邑人游师雄,师横渠张子最久”的记载,也同时将作为游师雄老乡的苏昞一并做了拜师说明。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游、苏意气相投,均为究学之人,在家乡约上乡党朋友一起前去听张载的绿野亭讲学,听完又一同拜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同时也符合张载当时已“儒声满朝野”的实际影响力。

文章节选自《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作者马苏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