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感病证感冒习题
第一节 感冒
A型题
1.感冒起病急,有传染性,有多种症状,而临床上最具有特征的一项是:
A.发热恶寒
B.头痛身痛
C.鼻塞声重,喷嚏流涕
D.咳嗽
E.咽喉肿痛
2.感冒的病位在:
A.心肺
B.肝脾
C.肺
D.肝
E.脾肾
3.感冒首先见于以下何书: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五十二病方》
E.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4.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A.寒邪
B.湿邪
C.燥邪
D.风邪
E.热邪
5.感冒的临床症状为:
A.鼻寒流涕
B.恶寒发热
C.咳嗽头痛
D.全身酸楚
E.以上都是
6.以下哪一项不是感冒的病机:
A.体质虚弱,病邪入侵
B.卫表不和,腠理疏懈
C.气滞血瘀,血脉不和
D.卫气不固,卒感风邪
E.病邪侵入,内舍于肺
7.感冒辨证首先应辨清:
A.病邪轻重
B.体质强弱
C.脏腑虚实
D.阴阳表里
E.风寒风热
8.感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解除表邪,宣通肺气
B.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C.疏散邪气,达邪外除
D.表里双解,益气固表
E.祛风除湿,健脾强胃
9.风热感冒宜选用:
A.芎芷石膏汤
B.桑杏汤
C.新加香薷饮
D.银翘散
E.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哪一项不是辨别风寒和风热两类感冒的主要依据: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舌苔黄与白
C.脉浮与不浮
D.渴与不渴
E.咽喉肿痛与否
11.患者鼻塞声重,喷嚏流涕,恶寒发热,头重身倦无汗,胸闷泛恶,纳差,口淡无味,舌质红,黄白腻,脉浮,此证最佳治疗方剂是:
A.麻黄汤
B.葱豉汤
C.葱白七味饮
D.参苏饮
E.羌活胜湿汤
12.感冒属表寒里热者,其最佳治则是:
A.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B.辛凉解表,清肺透热
C.疏风宣肺,散寒清热
D.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E.以上均不是
13.用于风寒感冒的最佳方剂是:
A.麻黄汤
B.荆防败毒散
C.香苏散
D.防风通圣散
E.小青龙汤
14.患者发热3天来诊,证见鼻塞声重,头痛身热恶风,伴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微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此为何证?
A.风热感冒
B.风寒感冒
C.内伤发热
D.暑湿感冒
E.阴虚感冒
15.以下哪一项不是时行感冒的特点:
A.起病急
B.症状重
C.传染性强
D.散在发生
E.发热重,体温高
B型题
A.补中益气汤
B.参苏饮
C.加减葳 汤
D.沙参麦冬汤
E.新加香薷饮
16.气虚感冒宜选用
17.阴虚感冒宜选用
18.暑湿感冒宜选用
A.内伤发热
B.疟疾
C.内伤咳嗽
D.温病早期
E.肺痨
19.感冒应注意相鉴别的疾病是
20.应与阴虚感冒相鉴别的疾病是
C型题
A.鼻塞,流清涕,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
B.鼻塞喷嚏,恶风发热,口渴,脉浮数。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1.风寒感冒可出现
22.风热感冒可出现
23.温病入营入血证可出现
A.气血虚弱,卫外不固
B.素体气虚,复感外邪
C.两者均有关
D.两者均无关
24.体虚感冒的病机与哪项有关?
25.气虚感冒的病机与哪项有关?
K型题
26.风寒感冒的诊断依据是
①恶寒重,发热轻
②流清涕,身无汗
③口不渴
④脉浮紧
27.风热感冒的诊断依据
①发热重,恶寒轻
②流浊涕,微有汗
③口微渴
④脉浮紧
28.时行感冒的诊断要点是:
①感冒的全身症状重
②高热为主
③呈流行性,多人同时发病
④皮肤紫斑
29.感冒表寒里热证的表现有:
①寒包火
②发热恶寒
③无汗口渴
④舌苔黄脉浮数
30.风热感冒治疗宜用:
①银翘解毒片
②黄连上清丸
③桑菊饮
④牛黄解毒片
病案一
患者李某,男,38岁,干部,1997年12月3日就诊。
主诉: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咳嗽一月余,加重伴低热三天。
病史:胃纳差,食后腹胀,便溏已三年余,多次体检均未见异常。平时肢体疲乏无力,稍作运动则大汗出,极易感冒,一月前因打扫卫生出汗后第二天即感全身不适,头痛全身酸楚,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发热37.8℃。到卫生所就诊,以感冒给予三剂中药发汗,又服三次“姜汤”,即感舒适。三天后又感畏寒发热,倦怠无力,一直延续一月余未愈。就诊时,体温37.6℃,咳嗽声低,痰涎稀薄。查血、尿常规正常,胸片双肺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
A型题
1. 此病例诊断是:
A.咳嗽
B.虚劳
C.外感发热
D.感冒
E.冬温
2. 此病例证型是:
A.肺气虚
B.脾肾阳虚
C.体虚感冒
D.气虚感冒
E.阴虚感冒
3.此病例的主要病机是:
A.气阴两亏,卫外不固
B.阴虚津亏,感受外邪
C.素体气虚,复感外邪
D.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E.风寒外束,入里化热
4.此病例治疗原则是:
A.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B.宣肺解表
C.滋阴解表
D.温补脾肾
E.益气解表
5.此病例治疗最佳选方是:
A.银翘散
B.桑菊饮
C.荆防败毒散
D.参苏饮
E.沙参麦冬汤
病案二
患者刘某,男,45岁,干部,因头痛,鼻塞发热2日前来就诊。患者缘于2日前到北京出差,适当地流行性感冒正在流行,返回后即觉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恶风微汗,口干,自服“感冒药”无效前来就诊。发病以来,纳呆,小便略黄,大便正常,睡眠尚可,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8.7℃,脉搏92次/分,血压14.5/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查体合作,神志清楚,问答切题,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运动正常,对光反射灵敏,结膜略充血,鼻腔有分泌物,痰稠色黄,双耳无异常,唇红,舌质红苔薄黄,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扩大,心律92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脉浮数。
A型题
△1.本病西医诊断可能是:
A.流行性感冒
B.急性咽炎
C.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D.普通感冒
E.以上都不是
2.本病病因为:
A.风寒
B.风热
C.时行疫毒
D.火邪
E.燥邪
3.本病流行发病的关键因素是:
A.卫生条件差
B.防范措施不力
C.病毒侵袭力强
D.流感病毒变异
E.以上都不是
4.本病中医诊断:
A.普通感冒
B.时行感冒
C.外感发热
D.风温
E.以上都不是
5.本病治疗主要法则是:
A.疏风解表
B.辛凉解表
C.宣肺清热
D.清热解毒
E.以上都不是
多选题答案:1、C 2、C 3、E 4、D 5、E 6、C 7、E 8、A 9、D 10、C 11、E 12、D 13、B 14、E 15、D 16、B 17、C 18、E 19、D 20、E 21、A 22、B 23、D 24、A 25、B 26、E 27、E 28、A 29、E 30、B
病案一答案:1、D 2、D 3、C 4、E 5、D
病案二答案:1、A 2、C 3、D 4、B 5、D
第二节 外感发热
A型题
1.“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见于哪本著作:
A.《内经》
B.《伤寒论》
C.《难经》
D.《温病条辨》
E.以上都不是
2.“热病只能作热治”是哪位医家首先提出的:
A.张仲景
B.朱丹溪
C.刘完素
D.张景岳
E.以上都不是
3.外感发热的定义是:
A.旧病复感外邪
B.恶寒发热
C.感触外邪
D.反复发热
E.以上四者皆是
4.外感发热疫毒多从何途径而入:
A.皮毛
B.口鼻
C.腠理
D.络脉
E.以上四者皆是
5.外感发热的病机主要是:
A.外邪入侵,进犯肺卫
B.时行病毒,相互染易
C.阴火内生,阳气外浮
D.正邪交争,热毒充斥
E.以上都是
6.外感发热的证候特征是:
A.发热为主
B.口干烦渴
C.咽痛流涕
D.咳嗽咯痰
E.以上都是
7.外感发热的诊断依据是:
A.体温升高
B.有原发疾病
C.舌红苔黄脉数
D.不洁饮食,输血传染,职业病史
E.以上都是
8.外感发热胃热证的主方是:
A.银翘散
B.麻杏石甘汤
C.王氏连朴饮
D.白虎汤
E.以上都不是
9.患者男性,30岁。素有胃脘痛史,三天前因淋雨后发热,午后明显,体温最高达39.3℃。伴腹胀,大便3天未解。舌红苔黄焦躁,脉数有力。应辨为:
A.肺热证
B.胃热证
C.胆热证
D.大肠湿热证
E.以上都不是
10.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胸腹胀满,或目身发黄,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分型是:
A.脾胃湿热证
B.膀胱湿热证
C.腑实证
D.卫表证
E.以上都不是
11.外感发热的其它疗法包括:
A.口服补液
B.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
C.滴鼻退热
D.灌肠退热
E.以上都是
12.患者女性,尿频尿急1天,小溲时涩痛忍,午后寒热阵作。应诊断为:
A.感冒
B.大肠湿热证
C.脾胃湿热证
D.内伤发热
E.以上都不是
13.发热腹痛,痢下赤白,里急后重,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应辨证为:
A.胃热证
B.胆热证
C.大肠湿热证
D.膀胱湿热证
E.以上都不是
14.通腑泻下法适用于:
A.外感发热证
B.热病腑实证
C.肺热咳喘证
D.大肠湿热证
E.以上都不是
15.贯穿于外感发热各阶段的治疗主法是:
A.清热解毒
B.解表清热
C.通腑泻热
D.养阴益气
E.以上都是
B型题
A.解表退热
B.清胃解热
C.通腑泻热
D.清热利胆
E.清利湿热
16.壮热,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治则为:
17.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则为:
18.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为:
A.荆防败毒散
B.麻杏石甘汤
C.葛根芩连汤
D.大柴胡汤
E.八正散
19.外感发热胆热证宜选:
20.外感发热膀胱湿热证宜选:
C型题
A.发热类型
B.发热程度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1.外感发热辨证要点为:
22.内伤发热辨证要点为:
A.身热欲衣
B.口渴喜饮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3.真寒假热的症候特点为:
24.真热假寒的症候特点为:
25.寒热往来的症候特点为:
K型题
26.清热法包括:
① 清热解毒
② 清热除湿
③ 清热通淋
④ 清热开窍
27.外感发热的热型有:
① 恶寒发热
② 壮热
③ 寒热往来
④ 阴虚内热
28.外感发热治疗原则为:
① 清热解毒
② 通腑泻下
③ 养阴益气
④ 解表宣肺
29.膀胱湿热证可用哪些方剂治疗:
① 大承气汤
② 八正散
③ 大柴胡汤
④ 小柴胡汤
30.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的鉴别点有:
① 发热高度
② 发病缓急
③ 病程长短
④ 不规则热
病例一
余某,女,60岁。多饮多尿反复发作十年,因发热伴头痛尿频不畅三天就诊。患者于十年前出现多饮多尿,曾诊为“消渴”证,长期服用中西药物治疗。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寒热阵作,尿稍频急而涩,自服“凉茶”症状无改善。诊见急性面容,尺肤灼热,诉恶风头痛,尿黄短涩不畅,伴周身酸疼。查体:体温38.5℃,脉搏102次/分。眼睑及双下肢无浮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10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行径无压痛。舌边尖红,苔黄稍腻,脉弦数。急查尿常规WBC 15~20/H、Pro(-)、RBC 0~3/H;血常规WBC 10.4×109/L,RBC 4.12×1012/L。
A型题
1. 此病例中医的第一诊断是:
A. 淋证
B. 感冒
C. 外感发热
D. 内伤发热
E. 头痛
2. 此病例的中医证型是:
A. 大肠湿热证
B. 膀胱湿热证
C. 卫表证
D. 肺热证
E. 脾胃湿热证
3. 目前应选用的最佳代表方:
A. 葛根芩连汤
B. 八正散合小柴胡汤
C. 银翘散
D. 麻杏石甘汤
E. 王氏连朴饮
病例二
李某,男,70岁。咳喘反复发作二十余年,加重伴恶寒发热一周入院。患者近二十余年每于秋冬季节则咳嗽痰多,渐至咳喘并作。曾多次住院治疗,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均经中西药物治疗缓解。一周前不慎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咳痰量增多,痰色黄稠,口干便结,伴喘促气短,门诊服药症状改善不明显而收入住院。查体:体温39.3℃,脉搏95次/分,呼吸24次/。口唇暗滞,痛苦面容,颜面及下肢无浮肿。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底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界无增大,心律95次/分,律齐。血常规WBC 9.0×109/L,N 0.85,RBC 3.45×1012/L;胸部X线照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双下肺感染。舌暗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
A型题
1. 本病的中医第一诊断是:
A. 咳嗽
B. 外感发热
C. 喘证
D. 肺胀
E. 肺痈
2. 本病的中医辨证是:
A. 肺热证
B. 腑实证
C. 胃热证
D. 大肠湿热证
E. 痰热郁肺
3. 本病目前的治疗原则是:
A.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B. 通腑泻热
C. 清胃解热
D. 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E. 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4. 本病应选用方药是:
A. 麻杏石甘汤
B. 大承气汤
C. 白虎汤
D. 葛根芩连汤
E. 越婢加半夏汤
多选题答案:1.A 2.C 3.A 4.B 5.D 6.A 7.E 8.D 9.B 10.A 11.E 12.E 13.C 14.B 15.A 16.B 17.A 18.D 19.D 20.E 21.A 22.D 23.C 24.D 25.D 26.E 27.A 28.A 29.C 30.A
病例一答案:1.C 2. B 3. B
病例二答案:1.B 2. A 3. A 4.A
第三节 湿阻
A型题
1.湿阻之脉多为:
A.细
B.沉
C.濡
D.滑
E.弦
2.湿阻证的舌苔多见:
A.白
B.滑
C.厚
D.腻
E.黄
3.湿阻证,湿邪的发展趋势最多见:
A.热化
B.寒化
C.燥化
D.火化
E.以上均不是
4.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于:
A.经络
B.三焦
C.膜原
D.脾胃
E.膀胱
5.湿阻证,如见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而厚腻,宜用:
A.二陈汤
B.五苓散
C.平胃散
D.参苓白术散
E.保和丸
6.湿阻证有以下除哪项外的特征?
A.全身困重乏力
B.恶心吐涎
C.胸闷腹胀
D.口淡纳呆
E.苔腻
7.以下除哪一方剂外,都是治疗湿阻的常用方?
A.香砂六君子汤
B.甘露消毒丹
C.羌活胜湿汤
D.连朴饮
E.藿香正气散
8.湿阻证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胃纳不香,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腻,脉濡缓,其治疗主方是:
A.藿香正气散
B.胃苓汤
C.保和丸
D.平胃散
E.香砂六君子汤
9.“因于湿,首如裹”,这一条文见于:
A.《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
B.《素问·生气通天论》
C.《素问·调经论》
D.《金匮要略》
E.《景岳全书》
10.“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湿胜则濡泻”这些条文见于:
A.《素问·生气通天
论》
B.《素问·调经论》
C.《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
D.《金匮要略》
E.以上都不是
11.治疗湿阻经常采用以下除哪项外的方法?
A.芳香化湿
B.健脾化湿
C.淡渗利湿
D.泻水除湿
E.清热祛湿
12.患者觉四肢困重,伴口苦粘腻,纳呆,口渴不欲饮,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应辨证为:
A.湿热中阻
B.湿热下注
C.脾虚湿滞
D.湿困脾胃
E.肝胆湿热
13.盛夏季节,证见口渴多饮,尿频而长,无汗或出汗较少,发热不退,胸闷,纳呆,乏力,舌苔腻,脉数者,其治则应为:
A.健脾和中
B.健脾化湿
C.清化暑湿
D.清热化湿
E.清热泻火
14.湿阻的病位多在:
A.脾胃
B.脾肾
C.肝胆
D.三焦
E.肺胃
15.湿阻的主症为:
A.胸闷脘痞、四肢困重
B.口渴不饮、小便黄赤
C.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D.纳食不香、胸闷腹胀
E.以上都不是
B型题
A.芳香化湿
B.健脾化湿
C.清热化湿
D.清化暑湿
E.健脾和中
16.四肢困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舌苔黄腻,脉濡缓,其治则为:
17.肢体困重,纳食不香,口淡,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其治则为:
A.香砂六君子汤
B.连朴饮
C.保和丸
D.藿香正气散
E.平胃散
18.湿热中阻型湿阻宜选方:
19.脾虚湿滞型湿阻宜选方:
20.湿困脾胃型湿阻宜选方:
C型题
A.湿邪
B.脾胃功能障碍
C.两者都有关
D.两者都无关
21.湿阻的主要病因病理是:
22.泄泻的主要病因病理是:
A.寒化
B.热化
C.两者都可以
D.两者都不可以
23.素体脾胃虚寒者,湿邪易于:
24.素体胃肠积热者,湿邪易于:
25.湿温证湿邪的转化可为:
K型题
26.湿阻证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胃纳不香,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腻,脉濡缓,其治疗方剂宜:
①藿香正气散
②胃苓汤
③保和丸
④香砂六君子汤
27.关于湿阻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①以胸闷脘痞,四肢困
重为主症
②舌苔腻,脉濡
③病势缠绵
④常有发热
28.寒湿证其辨证要点为:
①身重而恶寒
②脘腹似痛,不喜揉按
③口淡无味
④口苦粘腻
29.湿热证其辩证要点为:
①身重而恶寒
②脘腹似痛,不喜揉按
③口淡无味或带甜味
④口苦而粘腻
30.湿阻与湿温的区别点为:
①变证不多
②病程较短
③脾胃功能障碍为主
④属温病范畴
病 例 一
王某,50岁,男。
因肢体困重,纳差1周,加重伴发热恶寒2天入院。
缘于1周前因受雨淋后觉肢体困重乏力,头重如裹,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恶寒,伴腹胀纳差,口淡无味,无目黄身黄小便黄。当地医院予“保和丸”治疗无明显好转。2天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体温37.5 ℃左右,恶寒,无汗,无咳嗽咳痰,舌苔腻,黄白相间,脉濡滑,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正常,肝胆胰脾肾B超正常,X线示心肺未见异常。
A型题
1.此病例中医诊断为:
A.感冒
B.湿阻
C.发热
D.饮证
E.黄疸
2.2天前此病例中医证型是:
A.湿热中阻
B.湿困脾胃
C.脾虚湿滞
D.脾肾阳虚
E.水饮内停
3.2天前应用什么方剂治疗?
A.藿香正气散
B.连朴饮
C.香砂六君子汤
D.平胃散
E.五苓散
4.近2天来出现病情变化是由于:
A.兼有风寒表虚证
B.兼有风热表证
C.兼有风寒表实证
D.风寒入里化热
E.湿邪郁久化热
5.对近2天来出现的病情变化应作何处理?
A.加用桂枝、白芍
B.加用荆芥、防风
C.加用桑叶、菊花
D.加用黄芩
E.加用车前草、苡仁
病 例 二
李某,男,30岁。
乏力,尿黄半月。
患者既往曾患慢性乙肝,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四肢困重,尿黄,伴脘腹痞闷,纳呆,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爽,无目黄、身黄,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ALT 40u/L,AST:25u/,总胆红素15.3umol/L直间胆红素5umol/L,间应胆红素养12 umol/L,肾功正常,B超示:胰、脾、肾未见异常。
A型题
1.此病例中医诊断是:
A.黄疸
B.胁痛
C.淋证
D.湿阻
E.饮证
2.此病例中医证型是:
A.脾虚湿滞
B.肝郁脾虚
C.湿热中阻
D.湿热下注
E.湿困脾胃
3.此病例中医治则是:
A.清热化湿
B.健脾化湿
C.健脾和胃,疏肝解郁
D.芳香化湿
E.利水渗湿
4.此病例最佳代表方剂为:
A.王氏连朴汤
B.新加香薷饮
C.逍遥散
D.五皮饮
E.八正散
多选题答案:1.C 2.D
3.B 4.D 5.C 6.B
7.B 8.E 9.B 10.C
11.D 12.A 13.C 14.B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21.C 22.C
23.A 24.B 25.B 26.D
27.A 28.B 29.C 30.B
病例一答案: 1.B 2.B
3.A 4.C 5.B
病例二答案: 1.D 2.C
3.A 4.A
第四节 痢疾
A型题
1.称痢疾为“滞下”始见于:
A.《内经》
B.《温病条辨》
C.《备急千金要方》
D.《诸病源候论》
E.《医宗金鉴》
2.称痢疾为“肠癖”始见于:
A.《丹溪心法》
B.《证治准绳》
C.《金匮要略》
D.《内经》
E.《景岳全书》
3.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始见于:
A.宋代《严氏济生方》
B.清代《临证指南医案》
C.《类证治载》
D.《症因脉治》
E.《医学入门》
4.对疾病进行分类(分为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冷痢、热痢、休息痢等)始见于:
A.《金匮要略》
B.《温病条辨》
C.《瘟疫论》
D.《医学心悟》
E.《诸病源候论》
5.痢疾证见赤多白少,高热,口渴饮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最佳治疗方剂是:
A.葛根芩莲汤
B.芍药汤
C.黄连解毒汤
D.白头翁汤
E.参苓白术散
6.李某,男,30岁,家民,夏日在田间劳动,饮冷水,又遇暴雨淋湿,当晚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苔薄腻,脉弦紧而浮,最佳治疗方剂:
A.芍药汤
B.藿香正气散
C.新加香薷饮
D.荆防败毒散合香连丸
E.胃苓汤
7.患者刘某,男,23岁,农民,腹泻2天,泻下稀便及赤白粘液,日下十余次,腹胀痛,里急后重,嗳腐吞酸,纳差,恶风,身热口渴,头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宜用芍药汤加减,下列哪一项加减是错误的:
A.芍药汤加神曲、山楂
B.加葛根
C.加乌梅
D.加白头翁
E.减肉桂
8.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怕冷,舌淡苔腻,脉细。最佳治疗方剂是:
A.连理汤
B.理中汤
C.胃苓汤
D.香砂六君子汤
E.香连丸
9.久痢不愈,下痢稀薄,带有白冻,腹部隐痛,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最佳方剂用:
A.芍药汤加减
B.理中汤加减
C.胃苓汤加减
D.连理汤加减
E.驻车丸
10.痢疾病位在:
A.气血
B.脾
C.肝、胆
D.胃
E.肠
11.痢疾的主要病因是:
A.暴饮暴食
B.饥饱无常
C.脾胃虚弱
D.时邪疫毒,不洁食物
E.以上都不是
12.噤口痢的临床证状特点是:
A.发热恶寒
B.神昏谵语
C.四肢不温
D.下痢不能进食
E.呼吸困难
13.初痢的中医治则是:
A.发汗
B.理气
C.止痛
D.健脾
E.通泻
14.痢疾的主要临床证状是:
A.发热恶寒
B.腹痛腹泻
C.里急后重
D.排赤白脓血便
E.以上均是
15.疫毒痢的临床特点是:
A.急骤起病
B.高热神疲
C.神昏惊厥
D.直肠取便镜检有红、白血球
E.以上均是
B型题
A.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
B.清热解毒、凉血
C.理气止痛止泻
D.攻补兼施,先补后泻
E.发汗解表清里
16.湿热痢的治疗原则是
17.疫毒痢的治疗原则是
A.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B.清肠通便,排毒健脾
C.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D.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E.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18.寒湿痢的治则是:
19.休息痢的治则是:
20.虚寒痢的治则是:
C型题
A.忌峻下攻伐
B.忌过于补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痢疾早期的治疗:
22.虚寒痢的治疗:
A.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B.排赤白脓血便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3.湿热痢的临床主症是:
24.休息痢的临床主症是:
25.泄泻的临床主症是:
K型题
26.痢疾的主要病机:
①邪滞于肠
②气血凝滞,**肠间
③肠腐传导失司
④脂膜血络受伤
27.中医治痢疾的禁忌是:
①忌分利小便
②忌过早补涩
③忌峻下攻伐
④忌解表祛邪
28.休息痢的酿成原因有:
①治疗不及时
②正虚邪恋
③治疗不当
④湿热毒邪太甚
29.患者下痢多日,呕恶不能食,可选用:
①开噤散加减
②小半夏汤加减
③玉枢丹加减
④温胆汤加减
30.患者昨日腹痛剧烈,继而发热,体温40℃,呕吐,大便频频,呈鲜紫脓血,***急诊,四肢厥冷,神志昏蒙,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微细。应急处理宜选用:
①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煎服
②参附青注射液静脉滴注
③紫雪丹灌服
④综合性抢救措施
病案一
患者陈某,男,43岁,农民。一年前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腹痛阵阵,痛而拒按,腹痛即欲便,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便,粘稠如胶冻,**灼热,服黄连素片三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即停止治疗。经一周后,出现腹部隐痛,腹痛欲便,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便,量少难出。一年来,上症长期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于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复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经常间有赤白粘冻。就诊时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体质虚弱,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细。
A型题
△1.此病例诊断痢疾的依据是:
A.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便,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
B.体质虚弱
C.大便次数增多
D.腹胀纳差
E.以上均是
2.此病例的证型是:
A.虚寒痢
B.寒湿痢
C.湿热痢
D.休息痢
E.噤口痢
3.此病例治疗原则是:
A.温中导滞,调气和血
B.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C.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D.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E.补中益气,凉血解毒
4.此病例治疗最佳选方:
A.芍药汤
B.黄连解毒汤
C.连理汤
D.香砂养胃汤
E.白头翁汤
病案二
患者,王某,男,28岁,因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两天前来就诊。患者缘于2日前在某大排挡食后出现左下腹部疼痛,时时阵作,大便一日20余次,量少,为粘液脓血样便,里急后重,**灼热,大便腥臭,发热,小便短赤,纳差。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异常。查体:体温38.2℃,脉搏8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5/9.5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回答切题,自动**,查体合作。皮肤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异常,舌红苔黄腻,胸廓对称,心肺无异常,腹部压痛,以左下腹为甚,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莫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亢进。脊柱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脉滑数。
A型题
△1.本病例诊断:
A.急性肠炎
B.霍乱
C.细菌性痢疾
D.过敏性肠炎
E.以上都不是
△2.本病例传播途径多见于:
A.空气传播
B.粪便传染
C.体液传播
D.垂直传播
E.以上都不是
△3.本病例确诊依据为大便镜检,并可见:
A.杆菌
B.球菌
C.弧菌
D.滋养体
E.以上都不是
4.本患者辨证属于:
A.疫毒痢
B.寒湿痢
C.虚寒痢
D.湿热痢
E.休息痢
5.治疗本病首选方:
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藿香正气散
D.附子理中丸
E.桃花汤
6.本病患者治疗哪项适宜:
A.抗菌素
B.过早收涩
C.峻下攻伐
D.分利小便
E.以上都不是
7.本病根据“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脓便自愈”的立论治疗,此法则是谁所倡导:
A.张景岳
B.张仲景
C.刘河间
D.李东垣
E.王肯堂
多选题答案:1、C 2、D 3、A 4、A 5、D 6、D 7、C 8、A 9、B 10、E 11、D 12、D 13、E 14、E 15、E 16、A 17、B 18、C 19、E 20、D 21、A 22、B 23、C 24、C 25、D 26、E 27、A 28、A 29、B 30、E
病案一答案:1、A 2、D 3、D 4、C
病案二答案:1、C 2、B 3、A 4、D 5、A 6、A 7、C
第五节 疟疾
A型题
1.对疟疾的专篇论著最早见于哪本书?
A.《素问》
B.《灵枢》
C.《伤寒论》
D.《景岳全书》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症著作是:
A.《千金要方》
B.《神农本草经》
C.《肘后备急方》
D.《景岳全书》
E.以上都不是
3.对疟疾提出传染概念的是:
A.《证治准绳.疟》
B.《脉因症治.疟》
C.《内经》
D.《伤寒论》
E.以上都不是
4.疟疾的证候特征是
A.寒战壮热
B.头痛汗出
C.休作有时
D.多发于夏秋季节
E.以上都是
5.引起疟疾的病因为
A.湿热
B.邪毒
C.疟邪
D.气虚
E.以上都是
6.疟疾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A.心肺
B.肝肾
C.脾胃
D.半表半里
E.以上都是
7.正疟的治疗原则是
A.解毒除疟,温化湿浊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D.补益气血,扶正祛邪
E.以上都不是
8.温疟的治疗方药是
A.柴胡桂枝加干姜汤
B.鳖甲煎丸
C.何人饮
D.白虎加桂枝汤
E.以上都不是
9.症见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疼痛,舌质紫暗,脉细涩,此为:
A.劳疟
B.冷瘅
C.热瘴
D.疟母
E.以上都不是
10.热瘴的症状特征为
A.寒微热甚,或壮热为寒
B.寒少热多,汗出不畅
C.寒甚热少,口不渴
D.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
E.以上都不是
11.青蒿最早记载用以治疟的年代是
A.唐代
B.元代
C.晋代
D.清代
E.以上都不是
12.青蒿素浸膏片治疗疟疾有较好疗效,其用法是
A.0.1g/次,1/日,连服3天
B.0.2g/次,2/日,连服4天
C.0.4g/次,4/日,连服5天
D.0.1g/次,2/日,连服7天
E.以上都不是
13.“治疟当辨寒热,寒胜者即为阴证,热胜者即为阳证”,始见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本草纲目》
D.《景岳全书》
E.以上都不是
14.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为
A.寒战壮热
B.但寒不热
C.找到疟原虫
D.寒热往来
E.以上都不是
15.热瘴的治疗方药是
A.白虎加桂枝汤
B.青蒿素合清瘴汤
C.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
D.青蒿素合何人饮
E.以上都不是
B型题
A.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B.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C.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D.解毒除瘴,芳香化湿
E.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16.症见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宜为
17.症见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不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治则宜
18.症见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遇劳则寒热时作,舌淡,脉细无力,治则宜
A.鳖甲煎丸
B.柴胡截疟饮
C.柴胡桂枝加干姜汤
D.白虎加桂枝汤
E.青蒿素合清瘴汤
19.治疗正疟最佳方剂是
20.治疗热瘴最佳方剂是
C型题
A.辨寒热之偏盛
B.辨正气之盛衰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疟症的辨证要点是
22.咳嗽的辨证要点是
A.柴胡截疟饮
B.白虎加桂枝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3.热瘴的治疗代表方是
24.正疟的治疗代表方是
25.温疟的治疗方剂是
K型题
26.疟疾的临床特征是
①寒战壮热
②头痛汗出
③发作有时
④具有传染性
27.疟邪的特点是
①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
②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③盛虚更替,与卫气相集则发病
④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疟疾应注意与下列哪些病证相鉴别
①肺痨
②伤寒
③咳嗽
④肝胆湿热
29.正疟的临床特征是
①寒战壮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
②汗出热退,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
③间日发作,休作有时
④神昏谵语
疟疾临床分型的依据是
①寒热之多少
②流行的范围
③阴阳之盛衰
④病程之长短
病案一
患者林某,男,26岁,1997年8月6日来诊。
缘于2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寒战,发热表现,并见头痛,口渴,汗出等症,无腹痛,腹泻,无里急后重表现,无尿频、尿急、尿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治,给予百服宁、先锋霉素口服后,症状缓解。但于第三天起寒战壮热再次发作,约3小时后缓解,伴有全身乏力,口渴引饮,尔后隔日发作一次,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体温37.5℃,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10Kpa,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神志清楚,咽部无充血,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无红肿,血常规正常,胸片示心肺正常。
A型题
1.本病例中医诊断是:
A.内伤发热
B.感冒
C.疟疾
D.汗证
E.温病
2.本病证型是:
A.湿热证
B.正疟
C.肝胆湿热
D.气虚自汗
E.以上都不是
3.本病例的中医治则:
A.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B.疏风清热,淡渗利湿
C.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D.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E.以上都不是
4.治疗本病最佳方剂是:
A.四君子汤加味
B.小柴胡汤
C.五味消毒饮
D.柴胡截疟饮
E.以上都不是
△5.本病例诊断还需做下列哪项检查:
A.肾功
B.肝功
C.脑脊液
D.血培养
E.发热时查疟原虫
病案二
李某,女,42岁,广东湛江人,98年6月15日就诊。
高热反复发作21天伴神志模糊2天,患者于5月去海南三亚出差,回来后第3天天出现高热,伴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体温高达40℃,反复发作,热退后症状缓解,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不清,疗效久佳而来诊。患者家属代诉近两天来发热时伴有神志模糊,糊言乱语,中医特点:高热面容,发热无恶寒,头痛面赤,胸闷呕吐,便秘,尿赤,舌红绛,苔黄厚腻,脉洪数。查体:体温39.5℃,脉搏121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8/10Kpa,高热面容,神志欠清,双眼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罗音,心律121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收缩期Ⅱ级杂音,肝肋下未扪及,脾于肋下2cm,无压痛,脊柱四肢无畸形,血尿常规均正常,胸片,头部CT正常,肥达氏应(-),疟原虫检查(+)。
A型题
1.本病例中医诊断是:
A.头痛
B.温症
C.热瘴
D.感冒
E.以上都不是
2.本病的病因是:
A.风热
B.风寒
C.湿热
D.疟邪
E.以上都不是
3.本病的治疗原则是:
A.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B.解毒除瘴,芳香化湿
C.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D.清热解表,和解少阳
E.以上都不是
4.本病最佳治疗方剂:
A.青蒿素合清瘴汤
B.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
C.五味消毒饮
D.柴胡截疟饮
E.以上都不是
△5.青蒿素注射剂的应用方法是:
A.1.0g,2/日,肌注,用3天
B.首次0.2g,肌注,分别在6、24、48小时各注射0.2g,共4次
C.首次0.2g,肌注,后2、3、4天各注射一次,共4次
D.0.2g,肌注,1/日,用7天
E.以上都不是
6.患者出现神昏谵语表现,急救药物是:
A.至宝丹
B.苏合香丸
C.参附汤
D.安宫牛黄丸
E.以上都不是
7.本病例神昏谵语的病机是:
A.热毒内盛,蒙蔽心神
B.湿热内蕴,内传心包
C.气血亏虚,心失所养
D.肝肾亏虚,髓海失养
E.以上都不是
K型题
8.本病诊断应与下列哪些病证鉴别:
①伤寒
②感冒
③肝胆湿热
④下焦湿热
△9.治疗疟疾有效药物有:
①青蒿素
②柴胡注射剂
③氯喹
④双黄连注射剂
多选题答案:1、A 2、C 3、B 4、E 5、C 6、D 7、B 8、D 9、D 10、A 11、C 12、B 13、D 14、C 15、B 16、B 17、D 18、E 19、B 20、E 21、C 22、D 23、D 24、A 25、B 26、E 27、A 28、C 29、A 30、E
病案一答案:(1)1、C 2、B 3、A 4、D 5、E
病案二答案:(2)1、C 2、D 3、A 4、A 5、B 6、D 7、A 8、B 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