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决赛蓝盈莹垫底:打败她的无非是三个字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前几天,《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战落下帷幕。同时,“蓝盈莹初舞台第一,终场倒数第一”迅速登上热搜。
确实,第一期时,她一举拿下91分的全场最高,后台训练的画面看起来也十分自律努力。一句“别人越说我不行,我就一定要行给你看”更是成功圈粉无数。
随着节目的推进,大家对她的赞美声却渐渐被叫衰声取代。
强迫队友绑沙包练舞、不在意队友情绪、逼吴昕学琴等细节被放大。同时,共情能力差、情商低、功利、好胜心强等,这些评价也成了蓝盈莹的标签。
好像她做什么,都是符合标签的表现,为这些标签实锤。
所以直到终场,蓝盈莹观众票数一落千丈,落得倒数第一的下场。
人一旦被标签定义,似乎就很难突围。尤其是负面标签。蓝盈莹也如此,被牢牢贴上那些标签的她,自然难再得观众的一致喜爱。
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免不了给别人贴标签,或被贴标签。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我们为什么总喜欢给人贴标签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了解真实的自己。然而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给他人贴标签。比如,北京人“贫嘴”,上海人“精明”,东北人“豪爽”等。
标签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给人贴标签,很容易对人产生偏见。
许多人都很反感给人贴标签。那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给他人贴标签呢?大体来说,无非是三个原因。
第一,贴标签是在给人分类。通过给对方贴标签,我们能快速感知到对方是怎样的人,这样做,能让我们降低焦虑感,获得掌控感。
第二,贴标签意味着不再深度思考。贴标签会减少大脑对信息的深度加工,这样做的代价是,我们会出于刻板印象给人乱贴标签。这种标签,最终体现的是我们自身的狭隘。
第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无意识地给人贴标签,可见,给人贴标签这种行为,已经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里了。

夫妻发生矛盾时
给对方贴标签会有什么后果

去年,在一档真人秀中,明星夫妻钟丽缇和张伦硕曾大吵过一架,惊呆了所有人。
事情的起因是,张伦硕在洗澡,为避免自己走光,他喊钟丽缇帮他把摄像镜头挡一下。随后,钟丽缇拿一张纸挡在镜头前。张伦硕以为没挡住,顿时火冒三丈。钟丽缇赶忙解释说,已经挡住了。她还不住地劝丈夫,“别生气了。”
然而,张伦硕还是怒气难消。不一会儿,他又跑到自己母亲面前告状。婆婆为钟丽缇说了几句话,没想到张伦硕更生气了,他怒吼道,“她就是懒!”
一句“她就是懒”,立刻把张伦硕送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为钟丽缇鸣不平。他凭什么直接给妻子贴上“懒”的标签?
我的闺蜜小丽,一年前跳槽成功,月薪涨了两倍,这本是件开心事,然而,她却和丈夫大吵了一架。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丽回家后对丈夫说:“你都工作十年了,工资还是那么少。就是因为你没本事,我才不得不在外面辛苦打拼。”
小丽的本意是想让丈夫对自己好一些,但她给丈夫贴上了“没本事”的标签,丈夫之后真变得越来越颓废了。
贴标签,不仅会暴露我们的无知,也会对被贴标签者的生活产生影响。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后,他会无意识地让自己的行为越来越符合标签的说法。久而久之,他真的会活成标签的样子。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验证”。
而且,当夫妻一方给另一方贴上“没本事”“就是懒”等负面标签时,会严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让对方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直到对方最终真的活成了对方口中的“标签”。会严重损毁这种亲密关系。
用包容鼓励,代替贴标签行为
没有人喜欢被贴标签,但人们常常会被别人贴标签。张伦硕给钟丽缇贴上“就是懒”的标签,而张晋和蔡少芬就不一样。
和蔡少芬结婚时,张晋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而蔡少芬已是红遍两岸三地的大明星,两人地位悬殊,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段婚姻。很多人都觉得,张晋是“软饭男”。
然而,蔡少芬并未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她一直很欣赏张晋的才华,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张晋的各种神技能,这些年来,张晋拍了很多戏,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却一直甩不掉“软饭男”的标签。
直到2014年,他凭借《一代宗师》中的“马三”一角,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可以说,张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也是蔡少芬从不给他贴标签,而是一直在背后鼓励着他。
相爱容易相处难,夫妻之间相处久了,很容易彼此倦怠,再加上习惯性地给对方贴标签,两人矛盾只能更加激化。
每到这时,如果能用共情的态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对方,包容并鼓励对方,任何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有人可能会问,我可以不给伴侣贴标签,但如果伴侣要给我贴标签,那应该怎么办?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课题分离。也就是,要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都是想获得他人的认可。
然而,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是自己, “贴标签”这种行为,说到底是别人的课题,与我们无关,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当伴侣给我们贴标签时,我们不要被负面标签扰乱心智,从而全盘否定自己。正确的做法是,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并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将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认同区分开,不让别人强加于自己的标签来影响自己,这就做到了课题分离。

如果你正被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所困扰,那么,你需要静下心来,重新发现真正的自己。在自我察觉中,不断拓展对自我的认知。
一个标签,永远无法诠释一个复杂的人。

愿我们都能在修复夫妻关系与保持独立自我之间找到平衡点。学会不给伴侣贴标签,也不接受伴侣强加给自己的标签。
点个在看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亲密关系》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

《心理学与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