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马后炮,中国人得奥斯卡第一个只能是他


“这次加特技的不是霸王防脱,而是奥斯卡终生成就奖。”


洛杉矶时间11月12日,成龙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继日本导演黑泽明(1989),宫崎骏(2014)和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1991)后,成龙成为了第四个得此殊荣的亚洲影人,也是首位收获该奖的华人。

在这里,先替大哥吹一下这个奖。人家官方的说法叫奥斯卡荣誉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用来嘉奖终身为电影事业贡献的人。

奥斯卡小金人的含金量已经够高了,这个奖更是意味着获得者值得被载入影史。像是早前获得此奖的华纳兄弟、卓别林、迪士尼、秀兰·邓波儿……无一不被“封神”。

▼“It's mine.它终于是我的了。”

领奖台上,这个平时被别人尊称为“大哥”的男人,就像个孩子一样,时而欢欣鼓舞,时而手足无措,把玩着这个来之不易的玩具。

发言中,成龙说起在史泰龙家第一次看见奥斯卡奖杯时的羡慕,说起每年和父母一起看奥斯卡时,面对父亲“儿子你咋没得奖”的问题,只能用“老爸,我拍的只是动作喜剧”来回答时的无奈,就像是几年前在香港金像奖中自嘲没得过影帝。

从影五十六年,拍片二百多部,时光弹指一挥间。从港产片时代,到扬名好莱坞,从意气风发,到英雄迟暮,我们现在还时不时会谈起成龙,却很少提到他的电影了。那么,曾经让我们痴迷的那些成龙电影,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

小十君今天给你推荐一部叫做《成龙的特技》的纪录片。

《成龙的特技》,顾名思义,说的自然是成龙加特技的故事。

哦不不不不,是这种特技。

这部记录片,既有不为人知的幕后秘辛,又能引人入胜的真人示范。

你能看到成龙对于电影的理解,譬如对于道具的利用

对于镜头调度与演员走位的创新,

通过场景对照,你能看到成家班的矫健身姿,

通过场景重现,你能看出成龙的搏命精神,

你会在这部片里,听到成龙给你讲那些不为人知的拍摄故事,为了达到一个效果而不断尝试的坚持,为了突破一个极限而敢于冒险的勇气。

你会在这部片里,看见成龙和演员一遍遍地套招,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来设计武打动作,为了拍出更出色的画面,时刻在耐心的临界点附近煎熬,失望与希望之间徘徊。

电影里一个漂亮飞踢,背后是动作实验室里重复的训练,团队的配合和细节的优化。

电影里一个惊险转车,背后是人力物力的消耗,省钱又有效的“土法炼钢”。

当然,这些电影中的最大“特技”,还是成龙将动作与喜剧结合的表演风格,这种独一无二的标签,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了最大的辨识度与品牌效应。

▼龙哥教你玩跑酷,

▼龙哥教你装受伤,

▼龙哥教你躲爆炸,

▼龙哥教你打手枪,

《成龙的特技》,不仅是对动作特技的幕后分析,更是对成龙电影的一次全景展现。

其实,不论国内国外,“成龙”这两个字早已不代表他个人,一个功夫巨星和动作演员,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和象征,代表的是华人文化与英雄情结。

古惑仔系列就在电影里两次致敬成龙。

▲左边为《猛龙过江》,右边是《友情岁月之山鸡故事》。

《天下无贼》

▲香港剧情片《癫佬正传》

在国外电影里出现的频率也是一点也不少。

▲史泰龙主演的动作片《超级警察》

▲《蝴蝶效应3》

▲《K星异客》里看到黄皮肤中国人首先想到成龙

▲《雷神》里的调侃

▲美剧《生活大爆炸》

还有那些你一看就会秒懂的标志性形象▼

可以说李小龙、成龙代表的就是一种华人符号。而他的那些特技动作,其实更是他敬业的态度与爱拼命的体现。

动作喜剧要想够好笑,表现力是一定不能缺少的 。而为了将动作发挥到极致,拍戏受伤不过就是家常便饭。

纵观大哥几十年的拍戏生涯,身上的伤从头到脚多达20多处

最早的伤是在78年《醉拳》出现的,眉骨挫伤,眼角开裂。

后来的演戏生涯里,断骨、撞裂、骨折更是层出不穷。

最严重的一次要属85年的《警察故事》。

 

成龙从大厦顶跳进游泳池,导致脊椎骨第6-8节移位,几乎瘫痪。

要命的是动作喜剧要想有创新性,还得不断借由“新花样”推陈出新。所以时隔19年的《新警察故事》里,成龙从跳商场改成了跳大楼。

“搏命一跳”几乎是他电影里最精彩的部分。

1983年的《A计划》的“钟楼跳”▼

1986年《龙兄虎弟》的“高空跳”▼

1988年《我是谁》里的“滑梯跳”▼

曾经有个段子讲成龙怎么做到从那么高的大楼跳下去。

这倒是不假,“成龙跳”可是跳进过吉尼斯记录的!作为拍动作戏中用替身最少的演员,动作戏基本都是亲身上阵。

▲《十二生肖》

单凭《十二生肖》一部电影就破了两项吉尼斯纪录。出品人、监制、导演、主演、编剧、武指、摄影.......一人身兼十五职,创造“一部影片中身兼职务最多的电影人”纪录。

还破了“表演特技最多的演员”的纪录。

《十二生肖》里的高空跳火山

说到这里小十君忍不住又要Cue那些小鲜肉,成龙能做到如此成功完全不是看颜值。

除了旋转、跳跃以外的“卖命”,他教会我们更多的是极致的敬业与坚持,是把生命交给表演的虔诚。

对那些演文戏都要用替身的演员?

慢走,不送。

这里是热爱电影的小十君,爱你们,么么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