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怎么当导演?这5位大导能教你两招
“不想做导演的文青不是好影迷。”
作为地球上最为神秘的职业之一,电影导演总给人无尽的遐想。
他们在幕后运筹帷幄,控制着整部电影的风格走向;他们在片场纵横捭阖,协调着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各司其职的剧组人员中,最看不出“专业”在哪里的他们,却成了拥有最高权力的一把手。
听上去如此新鲜有趣的职业,自然让无数的文艺青年都心生向往。
那么,问题来了,高大上的光环之下,这群人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呢?走上导演之路的他们,各自都有哪些常人不具备的品质呢?
今天,就让小十君带你深入幕后,追溯那些代表性导演的前世今生。
没谱文青王家卫
参考片单:《宗师之路》《摄氏零度春光再现》
作为文艺青年心中最为理想型的“文艺”导演,第一个登场的王家卫,这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无疑是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的一位导演。
我们爱的是他浓烈的骚柔情怀,他的电影中,无论是意味深长的金句,还是奢靡颓废的影像,说不定哪一帧哪一秒,就能戳中你最柔软的心事。
爱的是他气质独特的形象,电影之外,无论坚持戴墨镜的仪式感,微博上逼格满满的访谈,还是深情朗诵自己的电影对白,这个始终与世俗保持距离,坚持不说“人话”的导演,都满足了文艺青年们对于自身的想象。
然而,这个文青导演,却一次次用自己的不靠谱伤害着小十君们的心。
去年,由于交友不慎把酒鬼当作天才,没有把片名定为4个字坏了惯例等原因,渡人不成反倒阴沟翻船的王家卫,成功奉献出一部史诗级的大烂片,让其创办的泽东公司也跟着砸了招牌,成为了他不靠谱的最新案例。
究其不靠谱的第一大罪状,就是永远猜不透的拍片时间。
作为知名的拖延症患者,王家卫的拍片时间永远是个无解的谜题。拍《东邪西毒》的时候,他带着三千工作人员远赴榆林大漠,愣是让一群大明星在风餐露宿中苦苦煎熬,边想边拍地耗了整整三年。
但是,就在这期间,王家卫还抽空回了趟香港,用一个月就拍出一部《重庆森林》。并且,还帮助好基友刘镇伟做编剧,以原班人马炮制出了票房大卖的《东成西就》,速度快得让人哭笑不得。
有了这样的不靠谱前科,当年久久不见踪影的《一代宗师》,差点成了“一代失踪”的笑话,对于王家卫来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不靠谱的第二大罪状,就是酷爱删戏的剪刀手。
要论删戏的残暴程度,能比得上王家卫的大概只有广电总局了。刘德华拍《阿飞正传》时,在九龙城寨待了三个月,每天都得在不足五尺半高的楼底,与最害怕的老鼠一起演戏。可惜这些辛苦戏份,都被删了个精光。
《2046》里只剩两个镜头的张曼玉,《东邪西毒》中踪迹难觅的王祖贤,《一代宗师》里打酱油的宋慧乔,王家卫的剪刀下,众多大明星不仅不知 道自己到底演了啥,也不知道自己演的还剩下啥。
讲述 《春光乍泄》幕后故事的纪录片《摄氏零度:春光乍泄》,全程见证 了剪刀手王家卫的犯罪现场,第一次将他的不靠谱公诸于众。
无论是完全消失的女主角关淑怡,还是变动巨大的人物关系,与电影的上 映版相比,这部纪录片中的故事完全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因此,王家卫的电影究竟有多少个版本,就成了江湖上最后一门玄学。在他手中的所有素材重见天日之前,我们都可能看了一个假电影。
尽管如此,就算不一定有回响,想象之中的王家卫,依然是小十君此等文青心中最念念不忘的理想导演形象。
小镇青年贾樟柯
参考片单:《小贾回家》《汾阳小子贾樟柯》
在成为王家卫那样文艺的导演之前,你也可能像第二个登场的贾樟柯一样,刚开始只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小镇青年。
依靠始终聚焦底层人物,关注社会现实的影像,贾樟柯斩获威尼斯金狮奖在内的各类电影大奖,成为我国第六代导演中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如今名声显赫的贾樟柯,起初只是山西汾阳小镇里一个无所事事的青年,整日游荡在街市之中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去向何方。
直到1991年的一天,实在百无聊赖的贾樟柯,碰巧去了一家名叫公路电影院的影院。那一天放映的是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那时还不知道电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的他,突如其来地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我一下子觉得电影也能这样拍,也有这样的电影。因为他拍的黄土地跟我家乡差不多,特别有感情,我记得我一边看一边流眼泪,不知道为什么太激动了。”小镇青年贾樟柯突然打开了外面的大门,不再拘泥于身处的世界。
刚出电影院的贾樟柯,人生目标第一次变得清晰,“看完之后就完蛋了,我就要拍电影,我不管了”,从前到处瞎转悠的他,终于看见了前方的路。
决心当导演的贾樟柯到处问人,有人告诉他想当导演就要考北京电影学院,而且说要避开最难考的导演系,“什么系好考你考什么”。
可惜,理想总是丰满,现实总是骨感。带着家里给的三百块钱,贾樟柯只身来到省城太原,一边讨生活,一边培训学习,结果一考就考了三年。
周遭的亲戚朋友都认为他中了邪,身边的补习班同学也在失败中逐渐放弃,原本支持贾樟柯的父亲也失去了耐心,整天埋怨起他不务正业来。顶着重重压力,1993年的秋天,贾樟柯终于挤上了电影学院的末班车。
考上大学的贾樟柯,一边笔耕不倦地写剧本赚钱,一边和同好之人成立拍片小组,开始想着拍一些市面上没有的片子,拍那些普通的底层小人物。
偶然回了趟家的贾樟柯,发现家乡产生的巨大变化,他想起以前那些成了小偷,流氓的朋友,以此为灵感拍出了划时代的处女作《小武》。
受制于审查制度的贾樟柯,虽然也曾发出过“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重回地下!”的愤慨,但无论处境如何艰难,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之路。
坚持理想,永远坚持理想。文艺青年的导演路,必有贾樟柯此等的魄力。
宅男影迷昆汀
参考片单:《好莱坞奇才昆汀》《重庆森林》DVD花絮片段
在成为王家卫那样文艺的导演之前,你也可能像第三个登场的昆汀一样,刚开始只是一个沉迷看片的电影宅。
“没吃过猪肉但经常见猪跑”的昆汀,从一名普通的录像店小弟干起,自学成才地编故事拍电影,凭借着惊人的阅片量与狂热的激情,一跃成为了问鼎戛纳金棕榈的天才,全世界影迷心中的偶像。
作为一名白羊座男孩,鞋拔子脸的昆汀继承了火象星座的“人来疯”特质,总是在天马行空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每当顾客问起一部冷门的电影,当年的店员昆汀就会对他念叨起主创信息,故事内容,为他表演其中的精彩桥段,甚至会和自己的宅男同事们比赛背电影台词,机关枪似的说个不停,直到对方发出“老铁666”的赞叹。
每当聊起自己喜欢的电影,昆汀就像是一个疯狂卖安利的传销人员,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片子的人物形象,风格渊源,一边极尽夸张地表达内心的喜悦,言语之中都是疯狂推荐的好顶赞。
望着面前这张时而严肃时而雀跃的脸,小十君很难不被他的热诚所感染,恨不得马上就去一睹这电影的真容,以免造成终身的遗憾。
而当聊起自己的电影时,昆汀则是显示出了他宅男的一面。
镜头中,这个刚出道的小伙子,吐沫星子与两只大手在一同挥舞,无休止的聒噪嘴炮中,有的是一名新贵导演的自信,甚至是自恋。
但谈到他拍了三年最后付之一炬的处女作时,小伙子还是害羞地扭了一下头,眼睛里满是懊悔之情,有种埋怨对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呆萌感。
对于屌丝宅男出身的昆汀来说,这种自恋与自卑并存的性格,隐藏在他“人来疯”的痞气外表下,成为了他蔑视权威与体统的心理根源。
“不是致敬,就是偷”,也正因为如此,昆汀的电影总是执迷于个人的恶趣味,用后现代的拼贴去夹带自己的私货,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譬如说这部名为《我最好朋友的生日》的处女作,它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将昆汀电影的所有元素来了个一锅烩。
无休止的激情话痨,游戏感的暴力对决,粗口黑帮与强势美女,音乐大串烧,影迷致敬梗,就连男主角都开创了昆汀每部戏必出镜的优良传统。
当然,还有大脚丫咯,恋足癖昆汀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
话说,当年从来没交过女朋友的昆汀,为了在好莱坞赚到第一桶金,硬是克服了客观的困难,靠着看过的感情戏与强大的想象力,生生鼓捣出一个《真实罗曼史》的爱情片剧本,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影迷,牛逼的宅男。
保持热情,永远保持热情。文艺青年的导演路,必有昆汀这般的精神。
性情大佬侯孝贤
参考片单:《刺客侯孝贤》《侯孝贤画像》
当你在电影的海洋里浸淫许久,在理想与热情的感召下信心满满,正要向着成为一名导演的目标出发时,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
这第一条路,就是像第三位登场的侯孝贤一样,做一个执着艺术追求的性情中人,无论风云变幻,赤子之心不变。
青鸾舞镜哀鸣不已,与电影中的刺客聂隐娘一样,作为旧日的江湖豪杰,场下的大佬侯孝贤,也成了“一个没有同类的人”。
如今的世道变了,人们亲睐的是那些能带来快速回报的工业产品,而侯孝贤却还坚持着费时费力的老办法,精益求精地经营着他的艺术作坊。
侯孝贤的江湖可能已经不在了,但他身上那股子江湖气却丝毫没变。
去戛纳电影节领最佳导演奖的他,始终保持有一说一的耿直态度。先是在台上提了句“以前你们发了我一个啥奖我忘了”,后边又感叹起了“拍片最难还是钱”,既不怕主办方难堪,也不怕自己露怯,尽显大佬的真性情。
作为带头大哥,侯孝贤对艺术效果的追求可谓说一不二。为了拍一个帷幔飘动的镜头,全剧组停下来只为等一阵自然风,等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机。
从文言对白到唐朝家具,从武打段落到人物表演,无论你负责电影的哪一个环节,你的执行力与专注力都得跟上大佬侯孝贤的脚步,他的每一个苛刻要求,都是你奋勇努力务必达到的军令状。
说侯孝贤是至情至性的江湖大佬,完全不是一个比喻。年少时就混迹黑帮的他,手上叼着香烟,嘴里嚼着槟榔,见谁都是一副不忿的样子。
当起导演的他,电影里爱拍人打架,两帮人一言不合就互骂“干你娘”,电影外则不避黑白,将自己的闺女嫁给了台湾老大家的公子。
一般的学院派,面对镜头录起创作谈来,总得搬出一些理论来充场面,彷佛不经过一番云山雾罩的阐述就不能体现自己的水平。
而野路子出身的侯孝贤呢,虽然以固定机位长镜头等多种技法扬名天下,却一点也不爱和你聊这些东西。动能引吭高歌称霸KTV现场,静能闲扯星座紧跟时代潮流,在接地气的逍遥范儿里与你谈笑风生。
你要是非对他的拍片技巧穷追不舍,他的回答也完全是直觉性的,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味道很足”,小十君怎么听怎么觉得像江湖大佬的“黑话”。
文艺青年们,做一个专注内心的艺术片导演吧,就像侯孝贤一样。
冷酷型男杜琪峰
参考片单:《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这第二条路,就是像最后登场的杜琪峰一样,做一个态度踏实认真的专业人士,兼顾商业艺术,拍出优质作品。
“唉,全都是错的。怎么会怎样呢?”镜头中的杜琪峰,在片场依旧脾气火爆地骂着人,在岗位间来回察看的他,神情之中满是愤懑与不解。
“我觉得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每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每个人应该有自己专业的态度。”作为本土港片的最后一面旗帜,杜琪峰带着他的银河映像毅然北上,面对问题重重的内陆团队,“专业”成了他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杜琪峰以拍黑帮警匪片见长,他的电影总是雄性荷尔蒙暗涌,低调装逼的站位中,四处迸溅的血雾里,一群男人在一言不发地打手枪。
戏外的他,江湖人称“杜sir”,单这一个花名,就有不怒自威的腔调。
就如他电影中的那些杀手一样,片场中的杜琪峰经常是黑衣黑帽,不苟言笑,叼着最爱的雪茄烟,目光如炬地直视前方。这个年过六旬的老男人,虽已两鬓斑白,但举手投足间依然是有型有款的样子。
除了熟男的外表,杜sir的酷更体现在他直言不讳的为人态度上。
无论是批评香港金像奖的发奖是无意义的“分猪肉”,还是在片场大骂刘德华走路的姿势是偶像在故意耍帅;无论是坦诚承认自己口中的“唯一天才”周星驰难以合作,还是吐槽王家卫的电影每一次都差不多。向来以放炮出名的杜sir,批评起娱乐圈的人与事来从不嘴软。
就算迫于形势北上拍片,杜sir也丝毫不减当年的风范,不光对内陆电影业各种不专业的现象痛心疾首,怼起电影审查来也是一针见血。
酷酷的杜 sir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烧钱,吸毒,死刑,逼供,来大陆拍的第一部电影《毒战》,他就以暴力写实的风格,突破禁区的大尺度爽翻了小十君这样的吃瓜观众,史称“杜琪峰单挑广电总局”事件。
文艺青年们,做一个犀利炫酷的商业片导演吧,就像杜琪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