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脚癣?抗菌消炎还是补充微量元素,你用对了么?丨药师说药
一到气温忽高忽低,脚就脱皮、瘙痒、起水泡,严重的还会溃烂........这样的情况,相信多数人并不陌生,这就是足癣,也就是俗称脚气、脚癣的疾病。
但其实,脚气病和足癣还真不是一回事,两者治疗方向都不一样。
什么是脚气病?
脚气病,乍一看是脚上的疾病,不就是癣症吗,但还真的不是。脚气病又叫维生素B1缺乏病,是一种营养素缺乏病,可分为干性和湿性脚气病。
前者症状多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严重者眼球震颤、健忘、意识障碍和昏迷。后者症状疲劳、心悸、气急、周身水肿等。
目前病因可能有,幼儿喂养期间母体缺乏维生素B1导致幼儿缺乏、慢性肠胃疾病、肠道寄生虫、甲状腺亢进、代谢异常等。
常规治疗多采用改善饮食营养外,推荐口服维生素B1,同时给予治疗剂量的烟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什么是足癣?
而脚气,则应该叫做足癣,这样才不会误人视听。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地区。
好发人群,例如:
妊娠妇女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
肥胖者因脚趾间潮湿不透气,汗液浸渍易患足癣;
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
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此外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也会发作。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的人群,也有可能出现足癣。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
足癣治疗的用药指导
1、有创口溃烂的,应避免使用外用药物,可用高锰酸钾等湿敷。待创口愈合,选用抗真菌药物,例如特比萘芬、硝酸咪康唑、氯倍他索等;
2、对于角质层较厚的人群,可先用角质溶解软化剂,例如复方水杨酸冰片软膏、复方水杨酸溶液、复方苯甲酸等,再考虑联合抗真菌药物;
3、联合中药的外用洗剂,但应注意用药时间和用量,不可过长和过量;
4、对于手足癣较多的病患,可以选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配合,例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5、足癣类型各异,对于已经使用基本药物无效的,建议详细检查之后再考虑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导致病情变化。
注意预防措施
1、保持手足部干燥清洁,勤换鞋袜;
2、对于个人使用的毛巾、鞋袜等贴身物品,应避免多人共用,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
3、平常出汗较多或者肥胖人群,应避免过度运动,避免穿不透气鞋袜,可以在脚趾间垫用吸湿性较好的纱布棉球等,用以吸湿吸汗;
4、已经患病人群,应注意抓挠,过后也应及时消毒清洁,避免传染到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