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经方小柴胡汤,见病就有方,小柴胡汤不是一生一世为少阳病也

小柴胡汤方证

柴胡12~20g,黄芩6~12g,半夏6~12g,人参6~10g,甘草6~8g,生姜6~12g,大枣4~6 枚。 水煎400mL,日分2次服。

1.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2.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3.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协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4.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5.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7.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8.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9.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10.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12.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13.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14.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15.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1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17.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18.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19.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小柴胡汤。(《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0.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1.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若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胡希恕方解】

1.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既是清热剂,清解外邪,宣通上焦(104),又是健胃剂,有扶正达邪之功(230)。病邪自太阳传入少阳,郁积于“半在里,半在外”之胁下(96)(148)。往往影响胸、腹腔的诸多脏器,证情复杂而多变。只要抓住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的证候,不管西医诊断的是什么病,都可以扩大应用范围。

2.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1)的解释。

《伤寒论》第96条意思是,中风已五六日,病没有减轻,出现了变证。仲景一口气指出了4大主证和7个或证共11个证候,小柴胡汤都可以主之。这在《伤寒论》各大方证中首屈一指。其本意是该方主治广泛,不可小觑。

同时又担心医生不理解,以为需要诸证齐备才能用。因此,就有了第101条,明确指出,见到任何一个主证就可使用。并设了一个前提,加了一个“但”字。言外之意,若见到两个以上的主证,更可以放心使用了。

“但见”之前,应有“不见”之前提。“……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148)就是说:病在表应汗,居阳明该下,如果见不到表证和里证症状的前提下,但只要)见到半表半里四大证或提纲中的任何一个证,便可以使用小柴胡汤治之,强调小柴胡汤的适应证极广。

3.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论述小柴胡汤条文,多达21条。论及外感、内科杂病及妇科病方面。胡希恕讲:“只要不见到正气虚,或有阴、虚、寒变证转机者,都可选用本方灵活运用。”

近人魏菊仙等编《中国名方进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收集小柴胡汤加减应用,能治疗八十多种病证。

中医俗称为:“学会柴胡汤,见病就有方。”

日本医院将小柴胡汤按仲景原方原量包好,随时给病人,应用广泛。

可是,高校伤寒教材,限定小柴胡汤仅适用于治少阳病。如此小看小柴胡汤,难免有“造车”之嫌。

【应用】

1. 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临床上感冒、外感坏病、湿温、发热、潮热、瘰疬、痄腮、疟疾、耳疡、目疾、咽痛、乳痈、肝病、胆囊炎、妊娠恶阻、热入血室多见此证。常加生石膏、金银花、板蓝根。

2. 外感“坏病”常遭遇此方证。时下“坏病”之多,胜过仲景当年。其一,外感初起,坚持上班,病情加重。其二,自服感冒药、广告药不好者。其三,外感病先服抗生素,不愈即打点滴,“先锋”加“凉水”,正如仲景曰:“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四,今人其寿命延长,有慢性疾病者甚多,复又外感,成为“坏病”。以上种种,使小柴胡汤证大增。 3. 本方证常用于“热入血室”之经期感冒及妊娠恶阻者,甚效。

4. 本方用于小儿疾患。小柴胡汤既能清热,又能保胃气。故对脾胃薄弱、不堪攻伐、不耐滋腻的小儿,停食着凉,恶心呕吐,或午后发热者,每以本方和之。食积者,加连翘、山楂;烦渴热重者加生石膏;咳嗽者加杏仁、陈皮、贝母。小儿肺炎急性发作,用麻杏甘石汤后,常用本方加减调之。

5. 本方常合用的方剂。胡希恕老师强调:“盖疾病万变,人体各异,稍有出入,即非原方所宜。而善用方者,随病证之出入变化,宜加减者,则加减之,宜合方者,则合用之,乃可应变无穷而广其用也。据我所知,用原方的机会,反不如加减或合方的机会为多,但不能远离本方方义。”

故在临证时,小柴胡汤常随其兼证而合用一些方剂,列述如下。

①治腹胀,偏虚者,合厚姜半甘参汤;偏实者合半夏厚朴汤加橘枳姜汤。

②治胸脘痞闷有疾者,合小陷胸汤,亦名柴陷汤。

③血虚者合当归芍药散;血瘀者合桂枝茯苓丸。

④头痛吐涎沫者合吴茱萸汤;眉棱骨痛者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⑤治黄疸初起,合茵陈蒿汤。

⑥心中懊憹者合栀子豉汤;小便不利大便溏者合五苓散。

⑦阳明热盛者合白虎汤;兼表证者合桂枝汤。

⑧胃脘胀闷,停食腹痛者合枳实芍药散。

⑨血虚发热午后尤甚者合四物汤,有汗者加地骨皮,无汗者加牡丹皮,昼夜热不退者加黄连、栀子、贝母。

⑩咽痛咳痰不爽者加金银花、桔梗、贝母。

【医案】

1. 外感高热不退案 2005年夏,急诊科收住一山东民工,女,50岁,平时体健,1周前外感受凉。高热40℃,呕吐,WRC13000↑,每日中午大冷盖被,接着体温39℃~40℃,诊为败血症待诊,注射柴胡针和安痛定后,方能汗出热退,每日

点滴泰能等针剂。如此四五日,病不缓解。中医会诊,寒热往来,呕吐,脉浮弦数,苔腻,烦渴能饮,饮食减少,二便尚可,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方:柴胡15g,黄芩12g,法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6g,生石膏40g(打碎),茯苓15g,红枣4枚,鲜生姜4大片。2剂,水煎500mL,日1剂,分2次服。家属带药回家自煎,当日服药后即未发冷发热,不吐。第2剂药后,微有低热,不冷,不吐。又服上方2剂,痊愈出院。

2. 妊娠恶阻胎儿不长案 2011年夏秋,针灸科医生介绍一亲戚,女,22岁,维吾尔族。怀孕已30周,恶心呕吐剧烈,数次住医学院治疗,病不缓解。检查:胎儿不长,明显小于正常,来院要求中医治疗。患者体瘦且弱,每天数次呕吐,大便稀,日2~3次。给小柴胡加茯苓汤,重用生姜。方用: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法半夏10g,炙甘草6g,茯苓15g,红枣5枚,鲜生姜5大片。水煎500mL,日1剂,分3次服。3剂后,已不吐,饮食明显增加,再给上方3剂,饮食二便正常,拉条子抓饭都能吃,后在本院产一女婴,体重3200g,甚喜。

3. 慢性头痛不愈案2014年春,门诊患者,女,45岁,维吾尔族,纺织工人。患者经常头痛,心烦眠差,口干,口苦,恶心,胸胁苦满,疲乏无力,饮食尚可,大便稀,病已半年,多处治疗头痛不减,脉细无力,苔白,予小柴胡合吴茱萸汤加味。方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8g,党参10g,炙甘草6g,茯苓15g,陈皮6g,吴茱萸5g,当归10g,麦冬15g,紫苏叶6g,红枣4枚,鲜生姜3片。5剂,水煎400mL,日1剂,2次服。药后诸症大减,复诊时说仍要上次中药5剂。

4. 亚急性甲状腺炎案 患者,男,47岁,2013年1月就诊。因咽痛有异物感,时有低烧,疲乏无力,服药不见好转,去乌鲁木齐市医学院诊治。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要做手术,并服用激素治疗。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咽痛,喉中堵感,胸闷,晚上低热38℃,口干,口苦,口中异味,饮食减少,大便黏马桶,水冲不净,小便黄,脉弦数。予小柴胡汤加味。方用: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0g,炙甘草6g,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金银花15g,藿香6g,佩兰10g,槟榔4g,大枣4枚,生姜3片。5剂,水煎服。药后咽痛明显好转,低热已除,仍口苦苔腻,尿黄,上方加生石膏30g,玄参15g,竹叶4g。5剂,水煎服。三诊诸症消失,仍与上方5剂,至今安好,正常上班。

附: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适用病症】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性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以及各种无名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7)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加减与合方】

(1)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10g,五味子10g。

(2)咽喉疼痛者,加桔梗10g。

(3)皮肤过敏,身痒、目痒、头痛者,加荆芥15g,防风15g。

(4)发热迁延不愈、自汗者,加桂枝15g,白芍15g。

(5)咳嗽痰黏伴胸胁苦满、心下压痛者,加黄连5g,瓜蒌30g。

(6)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者,加连翘30g。

(7)烦热而关节疼痛者,合栀子柏皮汤。

(8)咽喉或食道异物感、痰多或多涎者,合半夏厚朴汤。

(9)口干眼干、渴不多饮、小便不利、腹泻者,合五苓散。

(10)面色萎黄、腹痛、月经量少,合当归芍药散。

【注意事项】

(1)日本曾报道小柴胡汤导致肝损害及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本方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发热性疾病通常给予5天量,慢性病则服用时间适当延长,建议服用三个月后检查肝肾功能。

(3)方中黄芩不宜大量,特别是肝病患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