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疗法

痛风中医疗法

中医诊断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最受累的部位是足第一跖趾关节,特点是突然发病且无前兆,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镇风贴作为疗痛风的经典黑膏药,针对痛风产生的病机,精细配伍,选用上乘名贵药材,纯手工独法熬制,保证药物有效成分不流失,保障膏药的疗效。相对于西医而言,思华堂更讲究从病灶入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痛风的目的。

  痛风早期中医诊断:  

  1、湿热阻痹

  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内郁

  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晴,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湿阻滞

  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4、肝肾阴虚  

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风寒湿痹型

  肢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或呈关节剧痛,痛处不移,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证候分析:风寒湿三气杂至,侵袭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肢体、关节疼痛。风邪偏胜者则关节呈游走性痛;寒偏胜者则见关节剧痛,痛有定处;湿邪偏胜者则以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为主,寒湿之邪均为阴邪,故见阴雨天加重。中药镇风贴治疗痛风,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缺点在于,起效较慢或效果显著但流于秘方不为人所知。中药的市场化在国内一直较为落后,有很多疗效显著、标本兼治的中药往往因为缺少市场推广的原因不为人所知,直到2000年前后才有以中国医科大研制的华佗脉通为代表的疗效较为显著的中药出现并向市场推广。

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对痛风早有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并有系统的辨证施治理论。在《医学正传》中,认为痛风即“痛痹”,《景岳全书》则称其为“风痹”。其病因乃进食膏粱厚味,导致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邪侵犯经络。气血不通,瘀血凝结,络道阻塞,畸形僵硬。故其治则为发作时治标,缓解后治本。

  1、急性发作期

  病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证属风湿热痹。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用四妙散加味汤。

  2、真寒假热型

  关节红肿、疼痛,口渴不欲饮,苔白兼黄,脉洪无力。方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清利湿热;加桂枝、刨附片以温经通脉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络佐以引药下行。

  3、慢性期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灼热明显减轻,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治宜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酌加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疗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4、痛风石瘘

  证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5、合并尿路结石

  可取具有碱化尿液和促进尿酸结石溶解作用的青皮、陈皮、金钱草煎汤内服,加用鸭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辨证论治

对于痛风的中医治疗,应进行辨证论治,现详述如下。

  1、辨证

  痛风的辨证要点主要是辨兼挟、辨虚实。本病之主要病因为湿热,兼挟之邪。一是外邪,如起居不慎,外感风寒,膏粱厚味,内聚湿热均可诱发;二是痰浊瘀血,湿热聚而生痰,痰凝则影响气血流通而气滞血瘀;湿热与痰、瘀俱为有形之邪,常胶结一处,故在辨证方面须掌握其不同特征,以便了解何者为主,何者为次,而相应地在用药上有所侧重。如瘀滞甚者,局部皮色紫黯,疼痛夜重;痰浊甚者,局部皮色不变,但却有肿胀表现;湿热也能引起肿胀,但局部有灼热感等。本病多虚、实兼见。虚证为气血亏虚证多,重者则见肝肾亏虚证。气虚证的表现是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食少、便溏、短气、自汗、舌淡、脉弱。血虚证的表现是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多梦、失眠、爪甲色淡,疼痛呈游走性,舌淡、脉细;肝肾不足者则多头晕、心悸、腰痛、耳鸣、舌淡(阴虚火旺则舌质红),脉细弱。本病在早期以实证为主,中晚期则多见虚实兼见,甚至以虚证为主。

  (1) 下焦湿热证

  证候:下肢膝以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突发性疼痛,初发时其痛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疼痛剧烈,足不能履地,行走极其困难,痛点常呈游走性,局部肿胀灼热,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为阴邪,其为病多发于下肢;湿与热合,粘滞缠绵,流聚无常,故痛点常不固定,而局部肿胀灼热;湿热为有形之邪,阻遏经隧,气血不得流通,故疼痛剧烈,活动多严重受限。

  (2) 瘀血阻络证

  证候:手足关节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甚至于手不能触,夜重昼轻,局部皮色发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

  分析:湿热久羁,气血不得宣通,留而为瘀。瘀血与湿热痰浊相合,经隧阻塞更甚,故疼痛剧烈,甚则如刀割针刺,活动严重受限。局部皮色发暗,舌有瘀斑,以及疼痛昼轻夜甚,也都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3) 痰热挟风证

  证候:手足关节突发性疼痛、肿胀、疼痛,夜甚于昼,胸闷痰多,舌苔粘腻,脉弦滑,兼见恶风、自汗等表现。

  分析:痰热瘀滞日久,复感外邪,新感引动宿邪,故其痛突然发作。胸闷、痰多、苔粘腻、脉滑等,为痰热素盛之象。恶风、自汗为风邪袭于表的见证。

  (4) 气血两虚证

  证候:倦怠乏力,短气自汗,食少便溏,多痰或饭后腹胀,面色苍白,指甲目眦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根部黄腻,脉细弱。  

  分析:痛风反复发作,日久气血两虚,故见上述脾肺气虚肝血不足见证。脾主运化,其职不行,则蕴湿酿痰,食后腹胀,甚则胸闷短气。舌根部主下焦,黄腻之苔见于此处,乃下焦湿热之征。

  2、论治

  (1) 下焦湿热证

  治法:清热、燥湿、利湿。

  方药:四妙散加味。

  苍术12 g,黄柏10 g,薏苡仁12 g,牛膝10 g,独活10 g,防己10 g,威灵仙10 g,土茯苓30 g,蚕砂10 g(包煎),律草60 g。

  方用苍术燥湿、黄柏清热为主药,薏苡仁、土茯苓、蚕砂、防己淡渗利湿,牛膝、独活、威灵仙、律草通络止痛,则湿热分清,气血流通,则肿痛自愈。下焦热盛者,加黄柏一味,酒浸,晒干为细末,每服3 g,一日2次,此方各潜行散。痛剧者加炙没药3~5 g;肿甚加大腹皮、槟榔、泽泻、穿山龙;痰多加制南星、法半夏、炒白芥子、竹沥。

  中成药:二妙丸

  (2) 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宣痹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生地12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威灵仙10 g,秦艽10 g,鸡血藤10 g,防风10 g,徐长卿12 g,桑枝10 g。

  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威灵仙、桑枝、防风、徐长卿等宣通经络,合奏活血、宣痹之功。无热象者可加桑枝;痛甚加姜黄、海桐皮;挟痰加制南星、白芥子;瘀滞日久,其痛日轻夜重,局部黯黑者,可配服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成药:瘀血痹冲剂

  (3) 痰热挟风证

  治法:清热燥湿,化痰祛风。 

  方药:上中下痛风方。

  黄柏10 g,苍术10 g,防风10 g,威灵仙10 g,白芷10 g,桃仁10 g,川芎10 g,桂枝10 g,羌活10 g,龙胆草6 g,炮南星10 g,红花6 g。

  方用黄柏、龙胆草清热,苍术、南星燥湿,羌活、防风、白芷祛风,桃仁、川芎、红花活血,桂枝一味有温经通络之长,丹溪谓能“横行手臂,领苍术、南星等药至痛处。”痰多加半夏、白术、茯苓、陈皮。

  中成药:风湿稀桐丸。

  (4) 气血两虚证

  治法:行气养血为主。

  方药:对愈汤加减。

  黄芪30 g,党参15 g,熟地黄12 g,当归10 g,山药15 g,白术10 g,川芎10 g,白芍12 g。

  方用参、芪补气,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山药、白术健脾。脾气壮血活,经脉通畅,酸软疼痛自已。夹风湿者,可酌加羌活、防风、稀莶草、桑枝之类,但不可纯作风治,否则反燥其白,终不能愈;挟湿热者,加酒炒黄柏;挟痰浊者加制南星、姜汁;病久肾阴不足加龟板、肉苁蓉怀牛膝

  中成药: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0)

相关推荐

  • 1碗四妙汤,“妙”治痛风效果奇佳,更重要的是不伤脾胃!

    1碗四妙汤,“妙”治痛风效果奇佳,更重要的是不伤脾胃!

  •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第二讲(人体的共时性,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痛风的疗法,生脉饮)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文共19140字,预估阅读时间48分钟 天地有情万物还相系 是非无谓吾人岂独生 人体的共时性 这里我写「共时性」是有些用字不当.我用「共时性」,是 ...

  • 痛风的中医疗法

    (1)湿热痹阻:关节卒然红肿热痛,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关节拒按,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织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合 ...

  • 痛风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痛风可归属于中医学"痹病"."肢体痹"等范畴,其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如下: 1.辨证论治 中医根据痛风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风寒湿阻证.风湿热郁证.痰湿痹阻证.肝肾 ...

  • 痛风的原理与中医疗法

    由于古代中医并没有痛风这个专门的病,尤其是经方中没有这个词,所以导致后世中医对痛风的解释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因为啤酒加海鲜偏寒,所以导致寒凝血脉而不通则痛.有的说是热证导致肢体红肿疼痛. 所以治疗起来的 ...

  • 痛风的中医疗法、秘方偏方特效方

    (2015-04-21 12:06:05)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因其起病急骤,来势如风,疼痛剧烈,多伴红肿,走时较快,不留影踪,故名痛风.该 ...

  • 硬皮病 中医疗法大全

    星料趣闻关注2021-04-26 14:32 不得不看的实况微生物实验室设计新鲜出炉! 正信拥有领先技术,提供一站式异丙醇检测服务,出具权威报告,是专业第三方异丙醇检测. 正信拥有领先技术,提供一站式 ...

  • 不吃药不打针,痛风新疗法,长按这个穴位降尿酸,去痛风!

    不吃药不打针,痛风新疗法,长按这个穴位降尿酸,去痛风!

  • 坐骨神经痛 中医疗法大全

    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技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证的专论,虽然所涉及面较广,其中也包括本病在内.汉代张仲景从实践中 ...

  • 口臭的中医疗法

    有个患者过来就诊,我看到她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手挡住嘴,但我并没有太在意.我看病通常是先切脉,从脉象分析病情,患者再稍作补充,就可以开处方了. 观这位患者脉象,右手寸关有上越之势,患者胃气上逆,浊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