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输赢两方由哪一方清理战场,处置遗体,古今大不同

一将成名万骨枯,这是自古以来战争的残酷现实。但我们今天不想说战争,只聊一聊战场这个特别的区域:战争之后,战场是谁来清理的?双方牺牲的战士遗体又是如何处理的?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古代、今天,两个不同的时代,它的处置方法各不相同。

古时候的战场,清理方法根据当时的战况来决定

我们先看古代,毕竟,古时候的战争比较多见,而且,古代战争的杀伤性还是蛮大的,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不是白说的,走上战场,不到胜利的那一天是不会回来的,而胜利则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堆砌。
不过,古代对于清理战场这种事并没很大争议:战败的要么投降了,要么败兵而逃。如此一来,战场就成了胜利者的地盘,打扫它自然就是胜利者的行为。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投降之后谈判共存,这时的战场自然是共同来清理的。
那他们怎么清理呢?说起来也不费事,古人比较讲君子之规,即清理战场时不管胜利的还是失败的,他们是互不相犯的,共同去清理自己一方的受伤、死亡官兵。其实,那个时候受伤的很多,这源于青铜兵器的刺杀不那么容易一击即死。当然,受伤的伤员就是直接被自己一方的人员救起,送医。
而对于死去的战士遗体,他们则有更直接的方法:就地掩埋。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因为大量的死者如果遇到天气炎热的时候,就会很快腐烂,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还会引发瘟疫。所以大量遗体一起埋掉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不能被遗忘,那就是清理人数。
当然,除了就地掩埋之外,还有其他的处理方法,比如天葬。何为天葬?就是扔在战场上,队伍撤走,遗体无人处理。通常来说,胜利者清理战场的时候,只会尽力将自己一方的战士遗体埋起来,或者是处理掉,而对方死者就随便他去。古籍中“地骨在野,千里无鸡啼”的说法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还有火葬的处理方式。这火葬就比较好理解:直接用火烧掉。《墨子》记载:“秦朝西朝,有夷渠之国,其亲属必死,采柴烧之,熏之,谓登雅”。所以,这些人不管是战场上还是日常,都会选择将自己一方的死者烧掉。而当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时,也是选择了将战死者的尸体烧掉处理。
除了上面说的,还有比较残忍的做法,比如将死尸堆在一起,炫耀自己一方的战绩,此方法称为“竹井关”,也就是堆成“关”字形的意思。而若遇对战连年且粮草不济的时候,还有可能食尸之说法。总之,战场的遗体清理没有太多规则,全看古人的需求来处置。

现代战场,战争之后的清理工作似乎都是战胜者的

那么到了现代呢?以我们最近的战争来看,大概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越南、朝鲜、海湾、叙利亚、阿富汗等几次战争了。而且,人们对这些战争更多的关注是当地百姓的生存及安置,而对于战场,依旧是个非常陌生的现场。
事实上,当文明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带自己一方士兵的遗体回国就是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而遇到困难,或者在种种原因无法送回国的情况之下,辟出一块土地进行遗体掩埋,就成了最基本的处理方式。比如我国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就有很多战士的尸骨被葬在了当地。
不过,现代战场又与过去有所不同,毕竟如今的科技发达了,所使用的武器也千变万化,远非昔日青铜铁块之类的刀枪。这样一来,战争虽然结束了,但留下来的有害武器,或者是有毒化学物质就需要特别用心地处理。不然,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当地百姓恐怕再没有宁静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看美国这样有新时代战争经验的国家是如何处理战场的。他们当年进行南北战争的时候,就是谁胜利了,谁便将战场的遗体进行土葬。但不可能埋很深,而是像挖战壕一样,浅浅的一条沟,能放几具遗体就放几具,如此敷衍了事。
但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如果以后这里又发生战争,那很可能因为炮弹等轰炸而导致遗骸外露。而且,哪怕是日后在这里进行工事构筑等,也会将遗骸挖出来。
美国后来便专门在多佛空军基地修了一处大型军事太平间,那些去海外作战牺牲的遗体会被送到这里,然后进行DNA鉴定,最终将他们送回到亲人身边,或者是国内专门的葬地。
阿富汗战争之后,奥巴马曾经到过多佛空军基地,亲自将那些战死海外的士兵遗体迎接回国。这虽然有点作秀,但可以看出来,新时代的士兵在为国家牺牲之后,是会受到荣耀与敬仰的。而且,今时不同当日,战死者被称为烈士的同时,也会成为国家的英雄,他们是会被战友带回“家”的。
至于战场的清理,那就还是保持了胜利者清理战场的惯例。事实上,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毕竟战败者已经失去活动的自由,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权力再活跃于战场上了。所以,由战胜者对战场进行清理,包括遗体清理、扫雷、有害物质清除等。
说起来,战争是人类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但是,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之后,它的后续就变得更加人性化了。保持人道,尊重逝者,这才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和人类的最基本素养。像某些国家那样拿战场的逝者遗体进行作秀,或者侮辱的事,绝对是被世人唾弃的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