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这一天思念最长
■ 星期六散文 刷洗一周浮尘 ■
来源 :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 作者 :古典君
雪情 纯音乐 - 幻境
心中问候常思量
今年冬至时间
农历庚子年 十一月初七
冬至又名“一阳生”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一者阴极之至,
三者日行南至,
——《三礼义宗》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日也是“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订出了冬至。
因为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但冬至依然是个大节,正所谓“冬至大如年”。在这天,古人先祭祖,后彼此贺冬。
· 冬至三侯 ·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而冬至一阳生,
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
并且温热。
· 冬至民俗 ·
《周礼春官·神仕》: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
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九九消寒
搞所谓消寒活动,
('酒'与'九'谐音),
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
从冬至开始
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
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 饮食养生 ·
又逢天寒地冻,不吃怎能御寒?
“气始于冬至”,
冬至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汤圆
“圆”意味 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
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江南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个不成长的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一杯热茗暖心肺,诗情画意身边绕。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藏之终,生之始,
宜踏雪寻梅,长歌醉饮。
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坐围炉炙小鲜
今夜泥郎须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
一念冬来,一念雪落
冬至,深冬的问候
落了谁的心间
天寒素手冷,要记得添衣保暖
岁月匆匆,料峭又一冬
冬至日,给亲朋好友寄去问候
听一口乡音的温暖,感受饺子的温度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