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皮”最好吃?
每次看到这些场面,风物君都不由得大喊:“暴殄天物!皮之不存,肉能有味?”不吃皮的人,可能错过了这个世界上最勾人心魄的美味。
不吃鸡鸭鹅皮?错过无数美好
同样是在高温下制作,烤鸡皮则是另外一种口感。
在万物皆可烤的东北,鸡皮虽不是桌桌必点,但只要你吃上一回,就绝对终生难忘。鸡皮切成小片,紧密地穿在竹签上,上炭炉上炙烤,火候是关键,保证鸡皮熟透是基本,真正考验手艺的是怎么才能保证外面焦酥的同时,里面还能软嫩弹牙,这种口感按照东北话来说,就是俩字:“哏啾”。
光看颜色就贼“哏啾”。摄影/zhangcaohuan
这还没完。东北烤鸡皮的灵魂其实是临上桌前,撒出的那一把白砂糖,鸡皮还在滋滋冒油,白砂糖半融化在油脂中,吃进嘴,表面的焦酥、内里的弹牙,再加上白砂糖的颗粒感,其美味堪称东北烧烤中隐藏的王者。
不同于复杂的加工手法,鸡皮的大道至简则是白切鸡,鸡肉经过繁琐的焖煮流程,从锅中捞出之后要立刻放入冰水中,经过冰镇,鸡皮会迅速收缩,能把汁水都锁住的同时,更让鸡皮变幻出爽脆的口感,是冰火洗礼后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味。
去掉这层皮,白切鸡将索然无味。
而说到鸭皮,第一个提起的一定得是北京烤鸭。眼巴巴地盯着师傅把鸭皮片下来,趁着滚烫,蘸上白砂糖放入口中,油脂糖分交融,绝对值得闭眼回味几秒。皮和肉混合着,用薄薄的面饼卷起,夹上黄瓜条、葱丝、甜面酱,趁着脆劲儿咬一大口,瞬间就get到了烤鸭的精髓。
南京烤鸭则是另一种风味,鸭子烤熟后,鸭肉的水分、油脂都乖乖的藏在鸭皮下。连骨带皮斩成小块,浇上一层厚厚的卤汁,滋味浸入,鸭肉软嫩,鸭皮香酥,两者相辅相成。
广东街头随处可见的烧鸭,挂在档口最显眼处摘下一只,“铛铛档”数刀落下,皮绽开的酥脆声下,鸭油渗入肉中,片片均匀,干净利落。广东烧鸭皮下脂肪薄油脂少,蘸上搭配的酸梅汁反倒多了一丝清新的滋味。
但论油香,谁都比不过鹅。烧鹅价贵,除了胜在口感紧实和滋味清淡幽远,更是因为烧鹅皮厚度是烧鸭的两三倍,皮下的脂肪层也更加的明显,即使是淋上汤汁,也能很好地保持酥脆感……
南方的带皮羊肉,千金不换
周作人曾写过一篇带皮羊肉的食事:
“在家乡吃羊肉都带皮,与猪肉同,阅《癸已存稿》,卷十中有云:‘羊皮为裘,本不应入烹调。《钓矶立谈》云:韩熙载使中原,中原人问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熙载曰,地产罗纨故也,乃通达之言。’因此知江南在五代时便已吃带皮羊肉矣……”
吃羊皮这件事上,为什么会形成南北对立?
黄土高原上的羊皮筏子。
等待被涮的海南东山羊皮。摄影/GHyingxiang
江南的羊肉以山羊、湖羊(北方绵羊的改良品种)为主,山羊做白切、湖羊来红烧,滋味不同,但都得带着皮。苏州藏书羊肉无论是红烧还是做成羊糕,都酥而不烂,软烂细腻,羊皮或是糯中带弹,或者果冻般质感,都是藏书羊肉独有的温柔。
▲ 江南人的带皮红烧羊肉。 摄影/王钰
湖州红烧羊肉最重要的特点是甜,长时间炖煮和各种调料的辅助,是江南独有的浓油赤酱。羊肉烧至酥烂,羊皮炖到弹嫩,浇上鲜汤,色泽红亮,夹一块,羊皮在口腔中游走,鲜香味蕾上绽开。
上海白切羊肉肥瘦比例得当,呈半透明、煮得软嫩的肉再配一口烧酒,千金不换。
猪皮的魔力:弹牙、软糯、酥脆
皮冻是北方过年的标志。虽是凉菜,但做一盆并不容易,把肥肉刮得干干净净,才能保证口感,熬的时候人要一直盯着,才能保证卖相。
东北皮冻不加酱油和其他调味,只清水熬制,有“清冻”和“花冻”之分。“清冻”只有肉冻,没有皮和肉,颜色乳白,蘸上酱油和蒜末调好的蒜酱,是桌上的下酒神器。花冻是有肉皮的,肉皮散在肉冻中,咬一口肉皮弹牙,嚼起来腴润而清爽。
肉皮冻到了北京,有个更文雅的名字:豆酱。豆是青豆、黄豆、豆干粒、胡萝ト,酱则是里面加的酱油、老抽,颜色更漂亮,层次口感也更丰富。
但在一个广东人眼中,猪皮的最佳归宿,是被做成烤乳猪,粤菜中烤乳猪分为化皮和光皮两派。化皮又称“芝麻皮”,用旺火炙烤,并不断在表面涂抹油和酱料,这样油爆出来的猪皮气泡疏松,如芝麻点点密布,吃起来香酥迷人。
若是想吃更脆猪皮的,还有云南脆皮五花肉和桂林米粉中的锅烧脆可选,五花肉腌制过后下锅反复油炸,可煮大烧米线,也可拌在米粉中,油滋滋的脆皮冒着香气,是整碗的点睛之笔。
广袤的华北平原是吃驴圣地——无论是河北、山东、河南,卤驴皮或凉拌,或熬汤,总是能成为一道美食。著名的滋补品阿胶,主要成分就是驴皮。
皮,不仅可以是食材,也可以是香料,最著名的代表是桂皮和陈皮。桂皮,是肉桂树的皮,各类炖、煮、卤的肉食都要用它入味。陈皮可烹制肉食大菜如陈皮鸭、陈皮鸡;也可熬制陈皮粥、陈皮汤;还可调陈皮茶、泡陈皮酒。
至于果蔬家族的苹果皮、葡萄皮、茄子皮、西瓜皮等等。吃,还是不吃?好吃,还是不好吃?怎么吃才好吃?那就见仁见智了。
▲ 广东新会陈皮花生。摄影/吴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