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藏着“一味药”,专调脾、胃、肝、肾,血糖血压都稳了,全身受益~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脉,有6条经过足部,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而这些穴位其实是人体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

按摩对应的穴位,能调整其对应的脏器功能延缓器官的衰老;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效果~

每天睡前,不妨跟着小编一起进行足部按摩吧~

1

找准穴位按摩脚,好处不请自来

1
涌泉穴:固肾控血压

涌泉穴位于足底心,蜷脚趾时足前部凹陷处。肾精之气源于足心,灌溉于四肢,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精的第一穴,阳气升发之处,有滋阴潜阳、醒神安神的功效。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肝肾阴阳失衡,即肾阴不足,引起肝阳偏亢所致。因而按揉涌泉穴其实能辅助降压

另外,现代医学发现,按揉涌泉穴后,可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按摩方法:用掌心按摩,先将两手搓热,分别对着脚心按摩,同时还可以用点穴器点按,持续3-5分钟,一天可以做三组,点按强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度。

2
太白穴:补脾调血糖

足弓往前推,推到跖骨,跖骨后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太白穴。它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有很好的补脾健脾效果。

脾的功能就是将食物中的精微——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如果脾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不能很好地敛精,营养就无法及时输出,一旦堆积起来就容易造成血糖高、尿糖高

按摩方法:大拇指按住太白穴,向脚跟的方向推,每天30次左右,有酸胀感即可。

3
内庭穴:泻胃火、补胃气

内庭穴在足背侧,第2、3趾间。顺着按摩和逆着按摩有不同效果:

顺泻:顺着脚趾的方向,即用食指从脚背开始,经此穴,划到脚指头,可以帮助泻胃火适合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等人群

逆补:逆向,即从脚趾划向脚背,可以帮助补足胃气适合脾胃虚寒(有食少、腹泻、肠鸣等现象)的人群

4
行间泻肝火,太冲养肝气

行间穴位于第1、2趾间。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容易急躁、生气、激动、上火的,可以按揉此穴,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骨连接处的前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经常按摩刺激,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帮助恢复正常的肝脏功能

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甲亢、中风等患者,日常可以用手按着太冲穴往前推,推到行间穴,每天1-2次,每次30-50下,能降低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5
复溜穴,暖脚又益肾

复溜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向上三横指宽的位置。其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是调节肾经的一个枢纽,专治水液代谢失常,具有补肾滋阴、利水、活血、消肿之功效。

对于静脉曲张、水肿腹胀;自汗盗汗;气血不通,手指、脚趾常麻木等情况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日常睡前可以按压此穴。

在按摩脚之前其实我们最好先热水泡脚。一来是为了清洁,同时还能软化脚底皮肤,更好地刺激穴位;二来能扩张脚部血管,增加全身血液循环,也能进一步增加穴位按摩效果。

冬天泡脚时我们可以适当加点中药包,如生姜、艾草、益母草、红花等,经过科学配比,能更好地帮助祛寒散湿助眠~

除了按摩穴位,还可以做做腿足保健操,毕竟腿足是人体的承重部位,人老腿脚先衰~所以我们在防老抗衰时也应该从腿脚锻炼开始,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能减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意外等。

2

腿足保健操:舒经活络腿不老

腿足保健操是让足踝部和肌腱得到平衡的一种锻炼,能打通下肢的经络和气血,缓解足部的衰老。

①足背屈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有种酸胀的感觉,坚持10秒以上后放下。

②足内旋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尖并在一起,行内八字,两侧韧带会有种牵拉感,至少坚持5秒以上。

③足外旋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跟并在一起,做外八字,后边会有一种很勒的感觉,感到酸胀为宜。

④足背伸

收回脚,脚尖顶地,足踝要背伸,尽量伸展开,坚持10秒。

⑤对足跟

脚跟对脚跟成为“一”字,尽量让大腿往外撇,做的时候身体不能往前“哈”,要挺起胸膛,坚持5到10秒。

⑥摇摆

起身,把腿打开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一点,站直,把重力放到前脚掌上,抬起脚后跟,先往右边,右脚后跟放下,左腿放松,把所有重力放在右腿上,脚掌吃劲儿,脚趾抓地,刺激足的六条经脉,慢慢绷起来再像波浪一样回正换脚。动作要慢,可以扶着椅子做。

⑦提踵颤足

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冲前,挺胸收腹,小腿绷直站立,吸气,慢慢抬脚后跟,绷紧小腿肌肉,快速放下,用足跟敲打地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