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选‖雪女:无尽的长眠有如忍耐(20首)
你既是雪,也是人。
黑眼睛,蓝鼻子,红嘴唇。
小心提防,冰冷的身体
向有温度的身体无端崩溃。
既是人,也是雪。
你借用一个纯洁念头,而不是躯壳,
团聚着内心的一场齑粉。
冰雪消融。河面上倒映着秃枝。
一棵即将复活的银杏以它的第二种存在
接受洗礼。有那么三两只鸟
站在枯槁处,歌唱枯槁本身的永不回返。
永不回返指什么?当我们
心怀悲伤又不能大声哭泣,
悲伤同样长出了叶子。阵阵暖风掠过,
一河春水,两岸蓊郁。
“很少有爱情配得上
我们对它所怀的纯洁之心。”
说完这句话时,一束光线颤动着
从你的身上漫射到我的身上。
这倒不是你传递给我多少温暖,
是两个影子出现了。他们
叠卧交缠,看起来像产生了情欲。
如果我们健谈,时间会过得轻快一些。
如果我们拥紧,空间会显得宽松一些。
可是,那束光线直接从天庭下来,
移走了我们身上相爱的两个人。
而你我被废弃了,枯坐幽暗。
冬天,我很少出门。
不是怕冷,实在可看的景致不多。
早来的一场暴雪,压断了很多树。
夭折的声音充斥在房屋周围。
门窗紧闭。那些靠分叉
和落光叶子维持生存的植物,
多么像挣扎的动物。
每一根枝条,都因向人间挥舞
变得虬曲不直了。
除了站在窗前观看,
我无法给予它们任何帮助。
是它们自己帮助自己
站得笔挺。
失去所有耳朵,
照样听风声。
那些陌生者,曾经说起
我很像他们认识的某个人。
他们认识的人于我更加陌生,
甚至这一生都不会碰面。
但好奇心却怦然开启:
这些女人是谁,散居在何方?
她们一定不是为了代替我而存在,
我也无法将她们聚集一身。
有时忽然就在大街上见到
与我形貌酷似的人。
说来奇怪,我们的目光
果然被对方深深吸引。
好像一母同胞,异常熟稔
彼此身上迎面扑来的气息。
可我们好像又被莫名的力量
软禁在周围的空气中,
连注视都感到是一种偷袭。
瞬间邂逅,瞬间消失。
因心领神会而闭口不语,
因无端相像而避于茫茫人世。
真好听。我是说窗外传来的哀歌
被萨克斯吹奏得沉醉又寥阔。
这音调穿过清晨的薄雾
将悲情送给居住在附近的每个人。
身上盖着白布的死者
从一个普通门户里被缓缓移出。
哭声已止。有位年轻男孩
抱着死者的遗像走向灵车。
他身后跟随的众多亲属
头上分别裹着白色、黑色宽条布。
我看见相框里的女人依然微笑,
柔亮的乌发半掩着一张美丽面孔。
男孩湿湿的下巴抵在女人头顶,
每一颗泪水都经过她的脸颊滚落到地上。
薄雾开始消散,这群人上了不同车辆。
一阵鞭炮炸得惊天动地。吹奏者走在最前,
用悠扬的哀伤带领着沉寂的哀伤。
整个上午,罗马新教徒墓园中的三只猫
和我一样踯躅、伫立、蹑手蹑脚。
它们比我更轻、更轻地踩向
这片虚无之地,仿佛为我探路。
男人在睡觉。女人在睡觉。小孩在睡觉。
被雕的天使也垂敛了羽翼,引颈入梦。
这无尽的长眠呵,有如忍耐
清晨翻然醒来的万物。
云雀清亮,乌鸦喑哑,
新的一天它们各有表述。
鲜花开得哀而不伤,松树
覆于其上,高展静穆之姿。
我前来拜谒的诗人——济慈和雪莱
已化身为崭新的蕨类植物,随风摆动。
庞贝废墟上,触目惊心的不再是毁灭之后
那遍地瓦砾,而是一根根没有被毁灭的高大圆柱。
它们定力十足,一部分继续支撑残破屋顶,
另一部分转而去支撑天空。
风打着呼哨,在一根柱子与另一根柱子之间
凭空掠起一层蛰伏的幽灵。
呵,幽灵纷飞,和光同尘。
它们带着一种“无所依附的眷恋”
盘旋一阵,换个地方再次栖落。
没有什么能在此地重建,
当这些圆柱放弃了承重,
当抱着圆柱试图逃过一劫的人最终松开了双手。
仿佛经历过火山暴烈的感性之灰后,
它们自铸理性,得以幸存至今。
郊野粉红黄白,一片连一片。
稀少的几株蓝色花,恰似为追忆
两个身体分离的人释放忧郁。
今年,他们一如既往,为没有身体
只有墓地的人献花、除草、燃香-----
仿佛借他人的虚无演练存在感。
那年清明,存在感只需两个人的身体
拥抱,抚慰,在激荡与疲惫中向远方泅渡。
而时光之帆趔趄,开往死亡的深海。
那时他们亲密无间,没有畏惧。
那时鲜花遍野,无须表白。
但见白色窗纱拂动。风从遥远天边
抵达这里,只为歇息,只为垂注。
读经的牧师鼻音浊重,经文
几乎全从鼻腔涌出。
年轻母亲怀抱吃奶婴儿端坐门旁
听得渐入佳境。双重喂养
使孩子两眼清澈透明。
哈利路亚!我们赞美
从他细密的头发到他晃悠的小脚丫。
他望向谁,谁就送去笑脸。
新生命给每一个人带来喜悦。
带来喜悦的还有爱的根植,忏悔
流下的泪水。当我们抬起头
望向上帝隐居的辽阔天空,
多么蔚蓝,多么慈悲。哈利路亚!
今天早晨,父亲挥起镰刀
大肆砍伐栅栏外的一排柏树。
我正在窗前浇花,抬头
便看见这举止疯狂的一幕。
我阻止他,问他为何要这样?
他说它们挡住了他的视线。
此前,他坐在防滑瓷砖铺设的院子里。
每一块瓷砖的图案,拼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相同的大图案。
他坐在上面,仿佛被环环紧扣的奥秘吸附。
一排白色矮木栅栏外,
被削去头颅的柏树丛凭着下半身
仍在强劲地生长。
父亲在我的责备声中停下手,
转身与我无言对峙。
他闭着一张无力辩解的嘴,
却瞪着一双混浊挑衅的眼睛。
后来他屈服了,将手中那把
绿漆鉄柄镰刀放回了工具箱。
这位当年抗美援朝的老兵,年轻时
经常当着母亲的面,说他差一点
娶了朝鲜女人,生活在另一个国度。
母亲总是微笑不语。
我们几个孩子一脸不屑地看着他,
像看一个陌生男人。
细雨涤亮了窗外蒙尘的树叶。
树叶仿佛新生,又携带着
往日的苍青之色。
鸟鸣声有多么清脆,
无喉者就有多么寂静。
鸟儿抓住的那一段树枝,
因被实证而
轻颤不已。
万物萌动,不假思索。
体内不再发芽的人,
被他们的亲人抬到了山上。
满山的大雾呵,虚无缥缈的大雾,
却也能沉降到世间遮人眼目。
亲爱的,我转述这些身边景物,
没有哪一样不是悲凉丛生。
雨落在邻家铁皮凉棚上,
像是变成另一种声音再下一次。
由于格外响,把我从睡眠中唤醒。
之前闭着眼睛看黑夜,
现在睁着眼睛看黑夜。
而处于黑夜中的事物无法自明。
我紧邻一位老妇人、一对年轻夫妻而居,
他们在自己的房子里睡眠,
在自己的深夜,昏沉蒙昧。
凭着听觉,辨析被敲击的不同之物,
发出清脆、沉闷或不卑不亢的声响。
啊,那夜空中密布的灵魂,
有多少借着这雨水之重,
返回到寂静的大地?
她用半生时间消磨在床上,仅仅是
不让身体倒在其它地方。
当睡意来临,病痛与情爱
需要一张新床铺,
她选中了红木制作的。
漫长的岁月中,她不擅出双入对,
跟男人分居多于跟自己分居。
在曾经喜爱的松木床、桦木床或樟木床上,
她不断把自己放平,放低,直到
彻底放弃。模拟幸福表情,现出痛苦状。
闭上眼睛的样子,形同死去。
昏睡,生病,做爱,形同死去。
而她不屑于将这些卧具
称之为坟墓。
是否有一张床,让她
得到过安歇?中年以后,
她爱上了一丝不挂的裸睡,
并渴望缩小成婴儿。
由于遇见你,我部分地长大了。
但我从没和你说过一句话。
钻天杨在半空喧哗,无垠旷野
都随我陷入了沉寂。
冰冷的针管,二三种药片,
医治着我的疑难症。
隔壁病房的少年,再一次
违背了医生的嘱咐。
就在那年秋天,我重拾信心,
谨慎维护着对成人世界的热忱。
一群麻雀在院子里
争夺着它们的东西。
那些我们看不清的东西,
说不准,道不明,
被一抢而光。
阳光从树梢移下来,
跳过一扇栅栏驱走影子,
静默地向四周闪烁。
我们在树荫下谈论的往事,
也是今日之事,明日之事。
一群麻雀在院子里,
亦在时光之外,扑扑楞楞。
一个孩子跑出门来。
可爱的孩子
冷不丁跌在院子的中央。
惊散的麻雀高悬不坠。
孩子与麻雀之间的尘土呵,
已经扬得很远了。
我们以手加额,逆光而望,
几只乌黑的雀巢栖尽苍枝。
孩子,你拒绝长大,
我就没办法老去。
你摆弄那些积木,用几何图形
建造七彩城堡,邀我去住。
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你搭建的
那些支撑不住的结构,就是解散的结构。
可它们倒一次,你哭一次。
我说我不住进去了,我说
每一座房子都会成为残垣断壁,
只有你的哭声是完美的,完美如初。
我回小镇住了四日,依次看到的有
瓦房,篱笆,向日葵,玉米地,白桦林——
再远处是碧蓝如洗的天穹。
依次听到的有
“你父亲还是那么固执”,
“我每天晚上去人民广场扭秧歌”,
“星期三这里有集市”。
母亲告诉我这些,同时也说出了
她一生有限的三个去处:
一个是丈夫那里, 一个是大众娱乐场所,
另一个是各色人等为生存
辟出的喧嚷交易之地。
来到草原上,才知道
我更适合做一个自由的女人。
无人过问我是谁,我去哪里。
我也不用把什么人想念。
策马疾驰,无边无际,
仿佛一直不停就能飞向永恒。
八月的午后,天空高远,草原空荡。
这世界因过于辽阔,难以驾驭。
我只想和一匹马一起奔跑,一起领略
风生云起,疲惫至极。
今年夏天,新认识几种花草:
福禄考,细辛,商陆,雀好。
在一个朋友的家里,她说:
“它们的名字多么像宫廷才女”
她一一指给我那些粉红紫白,
“我养它们的名字,甚于花朵”
彼时,她脸色鲜润,衣裙素净,
光着脚在庭院里轻缓走动。
班婕妤,班昭,上官婉儿,李志
——也只剩下了名字。
这易于腐朽的夏日,
我们涂着橄榄油的皮肤
暴露在毒太阳下。彼此称呼
亲爱的,暂不喊尊姓大名。
雪女,曾用网名水晶钥匙,六十年代生于山东,现居合肥。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创作,九十年代停写近10年,2005年触网重新开始多种文本写作。诗歌、散文、访谈、评论等作品散见多种报刊及网络诗歌论坛,作品被收入100多种诗歌选本。出版散文集《云窗纪事》,将出版诗集《无尽的长眠有如忍耐》,现从事编辑工作。
精选‖栏目,小编喜好,独立选稿。不定期推送,不接受投稿。
喜欢,就扫一扫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18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