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紫砂壶之源,体悟紫砂之美
袅袅烟如梦,
悠然出紫砂。
单丛延古韵,
素手浣香芽。
从古至今我们的文人墨客都追求着器具的精雅,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融入着个人的非凡志趣。如对于喝茶一事,古人即认为“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茶与器,有相得益彰之美。然而茶器的种类纷繁多样,品趣也各有不同,“壶以砂者为上。”
紫砂壶起源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至于紫砂壶是由何人所创,现在已经无从考证,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相传明代时宜兴金沙寺有位老僧人经常在礼佛诵经之余用澄练过的紫砂泥手工捏胎制成壶坯,放在陶窑烧制成壶。恰逢当地提学副使吴颐山的随带书僮供春窥见。于是供春在闲暇之余就帮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学了很多本事。供春所制作的紫砂壶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当时人们用 “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这短短12个字来称赞供春壶,可见供春之美。
有趣的紫砂传说
古代有一远方方僧人游到宜丁鼎蜀山村边行边叫卖富贵土买富贵,得路人嗤笑不已,僧人又说”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后有几个好奇的村民随他来到附近的青龙山黄龙山脚穴中掘出的泥土,果备五色,烂若披锦,选便是其后烧制紫砂器的原料——紫砂陶土,其土具有砂性制品烧成后,又主要呈紫红色,紫砂之名由此诞。紫砂器不假釉饰亦无彩绘,纯粹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紫砂之美
美人隐珠帘, 陶都的这位“美人”, 却隐在一帘幽暗的光芒之后, 显得神秘而愈发魅力。 “黯淡之光”这四个字用来形容紫砂,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有它才能如此贴近地形容紫砂的光华。虽“黯淡”大多用来修饰老旧, “黯淡之光” 也多为描述经历文化沉淀的老物、旧物。但其实紫砂艺术无分新旧, 它有着它那独特的魅力、不可复制的美。
功能美
可蕴色、香、味,保温性好,无熟汤气,暑不易馊,提、握、抚、摸不灸手,可冷热急变。
工艺美
“圆形壶”骨肉亭匀 、珠圆玉润 ;“ 方形壶 ”轮廓分明 、线面挺括 ;“ 花壶”主次分明, 视觉和谐;“筋纹壶”纹理清晰, 口盖严密。
材质美
虽然紫砂原矿的颜色只有三种色彩, 但烧制的温度变化、泥料的配比成份不一, 可以使烧制后的成品颜色千姿百变, 紫砂“五色”之说也似乎再不能用来涵盖修饰紫砂之色彩丰富。
造型美
取材自然,借形改装,运用点、线、面可组合正方、椎形、菱形、张肩、方圆等造型,轮廓不一,变幻奇巧,或清秀飘逸,或古朴敦厚,或粗犷简雅,有温润如君子,有豪迈如丈夫,有风流如词客,有娴丽如佳人,形、神、态,万千气象。
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
品读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精神的修养,寓教于乐,可以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