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走笔136】​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山栀子

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 山栀子
家长会,是中小学教育的老传统。
一般,每到考试,成绩揭晓时,正是家长会召开时。后来,安全管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每到新学期的开学和放假季,也会有专题家长会。近年来,一年三会,似乎已成常态和惯例。
家长会在怎样开?班主任或学生干部主持;班主任介绍班级总体情况,通报考试成绩;任课教师分别介绍学科考试情况和学生学习现状;家长代表发言。会议议程大致如此,大同小异。家长呢,端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或是听老师们在前台滔滔不绝,或是翻弄着孩子的作业试卷,或是偷偷在下面刷着手机朋友圈,或是百元聊赖“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哪怕是有优秀的家长在分享着育儿的经验,也似乎因距离自己太遥远而没有兴趣。
一场家长会,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出彩有人落寞,有人期待有人厌倦。
家长会的意图是什么,家长会的价值在哪里,家长会的效应怎么样?学校和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方,这是摆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毋庸置疑,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家长会都是家校共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老传统必须持之以恒。家长会的意图是互通有无、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家长会的价值在于唤醒家长,引领家长,提升家长。家长会的效应在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协同育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成绩通报和现状交流为出发点的家长会逐渐在失去吸引力,也很难回应新时代孩子成长中的新问题。从需求侧看,成绩和现状的掌控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便捷直观地实现,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倾向、难点和痛点。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并且,家长更希望从身边的家长中寻求经验性的帮助。从效应上看,来自家长群的经验更容易引起共鸣和共情。
不妨换一种角度,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前不久,松滋市实验小学二(6)班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家长论坛”为我们打开了家长会的新思路。
圆桌会议面对面。会议形式上的变革,一是改变了过去的老师台上讲,家长下面听,一主一客家长被动的格局。二是将家校关系变成对等交流、相互倾听的关系。会议的主持既可以是班主任,还可以是家长,如家委会代表等。
直面需求定主题。会前,班主任面向全体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家长最关心或最困惑的话题,从中确定一个话题作为会议主题。
有问有答有分享。会前,有选择地确定三类主发言人。一是需求困惑方,二是经验心得方,三是学校专业解答方。需求方大胆抛出问题,经验方分享育儿心得,学校教师对问题作专业解答,结合家长们分享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措施共识。参会的其他家长可以根据主发言人的分享提出自己的具体问题,也可以分享自己独特的经验。
这样的家长会设计,主角是家长,议题是问题,形式是分享、对话和探讨。这样的家长会,老传统有了“新表达”,才能焕发持久的鲜活生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