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无土栽培——“儒风柱”结构原理及加工安装图纸
第一,关键部件及原理:
每个定植杯的一端开孔是与立柱的圆管以垂直的角度紧配合结合在一起的,定植杯的另外一个开孔是以45度的角度向外伸展,形成一个定植杯。在定植杯的底部形成一个类似”堰塞湖“的凹洞,凹洞内的液层厚度一般保持在5-6毫米左右。这个”堰塞湖“储存的营养液,在菜苗尚幼小时,可供小苗的根系直接汲取营养液。在停止供液的时间段内,定植杯内的”堰塞湖“可提供菜苗根系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以延长停电供液的时间,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同时,在供液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按时供液时,此”堰塞湖“的储存量可维持一段救命的时间。在湿度一般,气温不高的情况下,此”堰塞湖“可维持小苗10个小时以上的救命时间。
二、供液方式:
由于采用了可储液式定植杯,定植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防止营养液从管壁上的定植孔溢出管外。这样,我们对供液方式的要求就大大降低。我们可以在立柱的顶部采用单头的喷雾头进行喷雾,也可以用洗澡用的莲蓬头喷洒,当然,最节省能量的,就是在立柱的顶部放置一个储液桶,在桶的底部和周边开若干个小孔,当流入小桶的营养液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比如4-6厘米时,小孔就开始向外喷淋,一部分直接喷淋到最上一层的定植杯内,一部分则喷淋到管壁上,沿管内壁形成一层薄膜,靠重力自然流下。
下面这张图说明了营养液自上而下的覆盖方式,图中蓝色的部分就是营养液在管内的覆盖情况,有覆盖在立柱全部内表面上的液膜,有驻留在定植杯内的浅液层,有液滴状的营养液滴,有被反复碰撞形成的营养液细小微粒:
当我们将菜苗的根茎夹在一个3厘米见方的海绵块中并将根系朝下放置于定植杯中,小苗立刻进入了它的”新家“,过着安逸的日子----在定植杯内,菜苗根系的水、肥、气的供给都是非常充足而且三者的平衡亦非常好。
”儒风柱“的水、肥、气供给平衡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相比气雾培来说,其能耗水平就大大降低。只要将营养液提升到立柱顶部的高度,在没有任何水压的条件下,靠营养液自身的重力完成在立柱内部的均匀分配和供给。也避免了因喷头堵塞造成系统供液故障导致作物的意外事故。
当菜苗的根系不断长大,这些伸长的根须就自然爬出定植杯,进入管道内壁的空间内,根须长长后便悬垂在管道内壁的空间内,靠自由下落的营养液液滴和被碰撞破裂的营养液微粒滋润和浇灌。
三、立柱的加工图纸及尺寸:
最上面第一层距离立柱管的顶端10厘米(正好是一个喷淋小桶的高度)。再往下开孔则是每层相距15厘米或者20厘米(这个高度根据你种什么菜来定,20厘米的高度肯定比15厘米高度的能接受到更多的阳光,作物生长情况更好,而15厘米层高很明显就是一根立柱可以安装更多的定植杯。)。
固定定植杯的开孔直径为38毫米,建议使用下面这种开孔器,叫38mm高速钢开孔器,这个的开孔精度比较高。
开孔后,将定植杯与PVC圆管结合部位涂抹一圈密封胶(可以用联塑无毒型给水管粘接胶,也可以用粘玻璃的硅胶等),待涂抹的胶水稍干不挂流时,将定植杯用力插入立柱的开孔中,所有的定植杯按此方法固定上之后,静置立柱,让粘结剂自然干固(一般需要24小时以上)。
805.jpg (114.7 KB, 下载次数: 2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6 14:45 上传
立柱粘好定植杯并干固后,从顶部淋水,试验每个定植杯与立柱粘结的地方是否存在漏水,如果有漏水,则进行补加胶水以堵漏。如果不漏水,那么一根”儒风柱“就做好了。下面就是安装(群装)儒风柱。。。。。。
7根立柱的水循环如下面的图所示:营养液通过潜水泵进入4分水管,并被提升至2米的高度,经过一个直角弯头进入横卧的4分水管,在横卧的4分水管的下面的管壁上按照每根立柱的定位距离,开了一个5mm的圆孔,作为营养液分配到每根立柱顶上的分支出口。当潜水泵工作时,横卧的4分管可以看到每隔一个立柱的距离都有一股液体喷淋出来。在4分管上接一根管道,将分支出来的营养液引导到每根立柱的营养液分配小桶内。
营养液进入小桶内以后,借助自身在小桶内堆积的高度产生喷射水压,从小桶的底部一圈的(10个)2mm小孔喷淋出来,或者直接射入定植杯腔内,或者喷淋到立柱内壁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营养液薄膜。薄膜将营养液传送给立柱上的所有的定植杯。
沿内壁形成薄膜的营养液在供给所有的定植杯及作物伸进管内的根系所需的营养液,多余的营养液淹管壁流下,通过三通进入横卧的回流管道,流回储液槽,完成了一次营养液的循环之旅。
原文来源:我爱菜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