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位置作用视频讲解-陷谷穴:穴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

今天

陷谷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陷骨。属足阳明胃经。陷谷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陷即下陷,指自高入下,谷即山谷,指体表较大凹陷,穴在跖骨间隙中,经气从上而下,故名陷谷。【腧穴释义】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胃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取穴位置】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穴位解剖】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功能主治】功能:陷谷穴有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扭伤;3.其它:肾炎,结膜炎,胸膜炎。【穴位配伍】陷谷穴配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治卒面肿。陷谷穴配列缺穴、阴陵泉穴,治面目水肿。陷谷穴配骨庭穴、太冲穴,治足跗肿。【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扩散至足背。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到足背。【临床运用】现多用陷谷治疗球结膜炎、胃炎、肠炎等。
内容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