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景德镇瓷板画的产生发展及装饰特点详解分析

瓷板画与一般陶瓷作品有两个显著不同的地方:第一是装饰对象的不同,第二是装饰方法的不同。为了述明瓷板画的产生,发展及装饰特点,首先得探索一下瓷板的制作及其发展过程。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彩陶和黑陶,相传一千多年前我国晋代就开始有了瓷器。古代陶瓷的器型,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和工艺的改进,由简到繁,或仿铜器,或仿漆器,型制大备,但多为圆器,因为古人制作陶瓷多以陶车成型,方器的制作比较麻烦,困难。从故宫和我市藏瓷来看,清代才有方器。方器是瓷板镶起来的,实为瓷板制作的先河。我市最早的瓷板已知者为清雍正时期的作品,现龙珠阁对面的消防队所在地,过去为“师主庙“,门芦上曾有雍正时督陶官唐英所题的门匾”佑陶灵祠“,是由四块边上装饰着青花图案瓷板组成。现保存在陶瓷馆内。由此我们不但可以推知雍正时代以有了瓷板的制作,而且只限御窑厂生产。但当时的瓷板很小,只有一尺五,六寸见方。过去的瓷板是平烧的,受了匣钵大小的限制,不能生产大尺寸的,清光绪初年王少维所画的瓷板是平烧的,没有竖烧所特有的忖子痕迹,所以我们有理由进一步说,光绪才有竖烧的瓷板,因而也才有可能制作比较大(及较长)的瓷板。瓷板竖烧,可能是受方器的启示,过去方器与瓷板的制作都属于刁削一类,瓷板的制作得出了经验,不能不影响方器的生产,从四方千件瓶和六方瓷墩的制作来看,与较大瓷板的制作是有关的。但巨型瓷板的制作,则如大家所知是新中国大跃进以来的产物。记得解放前最大的瓷板是三尺六,民国初有人找王琦画像,愿出高价,要求越大越好。当时制作瓷板技术最好的,首推蔡昌书的兄长,外号人称”拿的稳“还只能制作三尺二的瓷板。至于像我市东风瓷厂大跃进以来所生产的六尺四的瓷板,过去是望尘莫及的。由此可见,瓷板的制作是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的。就瓷板的装饰来说,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总的来说,我国陶瓷美术的发展是由粗到细:三代以前的刻花,刁花多为铜器,宋以后彩绘有仿漆器的,清代又仿景泰蓝,装饰越来越精细,华丽,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历代均以图案居多,往后陶瓷装饰受到漆器,刺绣,丝绸等兄弟工艺的影响,虽有花鸟,山水,人物画面的出现,但其风格仍然具有强烈的民间气息,或采取年画的表现方法,或采取剪纸的表现方法,与以表现事物精神为主的国画风格不同。

雍正以前,没有粉彩,乾隆时粉彩完全成功了,由于色彩的丰富,装饰技法的完备,于是陶瓷的装饰 风格有了转变和多样化的条件。古彩的色彩不宜作没骨写意的画面,出破了单线平涂的条件限制,就存在可能作渲染,浓淡的表现,给没骨写意开辟了道路。于是国画技法逐步被吸收到陶瓷工艺美术领域中来。但应指出,这时采用国画工笔的多,而且还带有民间风格,追求装饰性,缺乏国画的精神,国画所表现的主要是事物的精神,而不是事物死板的形态。当时的没骨写意画面虽然也出现了,但仍然是”细“的,并不是大笔头的。应此,这只能看作国画技法进入陶瓷美术的准备时期。

国画技法进入陶瓷美术并为它添上绚丽的一笔,除了物质条件外,还得有第二个条件,即具有国画修养的陶瓷美术工作者。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陶瓷美术界加入了一批文人画家,如以人物画擅长的王少维,以山水画擅长的程雪笠父子,以花鸟画擅长的程声和,潘陶宇等。他们来景德镇后,以其清新的国画技法,大大影响了陶美的传统画风,虽然作画的原料不同,但他们仍将瓷器作为纸和绢一样看待,努力使它达到同样的效果。。。。国画的效果,继起的”珠山八友“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走这条道路的,但比较讲究和照顾陶瓷器型及工艺特点。国画成功加入陶瓷美术行列,还有第三个条件,就是摆脱器型限制的装饰对象,能充分表现国画的技法特色,瓷板的采用,就解决了第三个条件,虽然早在雍正时就出现了瓷板,但如前文所述还是少量的,到清末民初瓷板已应用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正式的产品来生产,型有条幅,条屏,扇页,圆形,各种式样,使王少维,程雪笠等一批文人画家有了用武之地。看来,国画在陶瓷上的运用,与瓷板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他们互为条件且互相促成着。国画在立体陶瓷器物上所表现的效果,远不如在瓷板上表现的效果好。这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传统的陶瓷美术纹样在瓷板上的表现效果同样也远不如以国画装饰的效果好。我们试想在一幅条屏或堂幅上装饰些图案,几何纹样,或者装饰着颜色釉,一定会不如装饰着花鸟,山水,人物的国画效果好。

瓷板上表现国画时,一般应该把瓷板当作绢和纸一样来处理。不仅仅在章法上要注意,而且在笔墨上也要讲究。但由于加工对象,原料的不同,我们暂时还不能完全达到纸上的效果。例如国画有三种;浅降,青绿,水墨。在瓷板上作国画。由于原料的不同。以浅降,青绿为宜,水墨的效果就差些。特别是瓷与纸不同,在瓷上泼墨,不能收到晕染的效果,所以多少受到限制。但我们也不要因某些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只要多想办法,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如以胶水料代替油料,就有助于表现国画的运笔,以玻白或其他代替物打底,就能改变瓷板不吸水和光滑的条件,有助于表现国画的墨。

记得过去,我在瓷上表现桃花时,由于对料性掌握的不够,以玻白掺洋红点出桃花烧出后发乌,后来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先以玻白作花,再在其上以洋红点出的办法,才得出国画桃花的效果来。由此可见,要使祖国最有民族特色的国画,装饰最有优良传统的瓷器,使他们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作为陶瓷美术工作者来说,除了要对料性对瓷画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之外,还必须熟谙国画用墨的技法。

(0)

相关推荐

  • 瓷板画——瓷器与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大家好,我是老鞠.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南昌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代文人.商贾的 ...

  • 世人只知王步瓷板画贵 但你真正了解王步瓷板画吗

    王步分水技法的另一特色,是他不固守传统,在熟练掌握清代康熙分水技巧基础,对于笔技法有新领悟,并能加以创新.'鸡头笔"是青花图分水的专用工具,它的出现代表分水技法的形成,为青花艺术的发展开辟了 ...

  • 汪野亭甲子年山水四条屏瓷板画图片

    汪野亭 (1884-1942),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为瓷都景德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大师之一 ...

  • 王大凡瓷板画的鉴别与价值体现

    王大凡儿时读私塾3年,13岁前曾学徒理发,1901年随爸爸妈妈到景德镇在姐姐的"红店"学艺.后王大凡在店里画瓷.此刻,他姐姐高薪聘请闻名的洪宪瓷画家.浅绛彩画家汪晓棠来店绘瓷,为王 ...

  • 名家瓷板画价格一般值多少钱

    瓷板画行情近年井喷,清代至民国瓷板画行情近年大涨,令不少人士质疑其中存有仿品.这与收藏者盲目追名家.只看画工不注重瓷板有很大的关系.大多人认为瓷板画名家精品价格应该比晚清官窑高才合理,主要是因为历代陶 ...

  • 君子以文会友,以藏交友,解析王步瓷板画

    王步,中国陶瓷美术大师,陶瓷美术家.其父名秀青,系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优 秀青花画手.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王步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 ...

  • 既能保值增值,又有很高收藏价值的王大凡瓷板画,你了解吗?

    王 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 年的作品用画笔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 ...

  • 景德镇瓷板画!投资价值一路飙升!

    瓷板画的收藏价值分析 瓷板画,又称瓷画,始于明清年代,连续已有一百多年的前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主要的文明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连续体现了无量的效果,具有稠密的赣文明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剧烈 ...

  • 王大凡瓷板画的时代发展 展现价值地位

    王大凡用笔用线非常的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一类.多是中锋用笔,真挚.扎实.圆润,规矩分外,有装饰味,这是王大凡与王琦用笔画人物画的最 大区别.而仿照品勾线难学其骨,少圆润劲拔之神韵, ...

  • 景德镇瓷板画皇园盛四条屏套组赖德全大师作品古彩瓷板画

    [藏品名称]:<皇园盛景>瓷板四条屏套组 [商品组合]:正月观灯.六月纳凉.八月赏月.腊月赏雪 [藏品规格]:高约82cm 宽约41cm 厚约3cm [藏品材质]:陶瓷 [创作大师]:赖德 ...

  • 【瓷板画】吴康-景德镇精美的瓷板画

    来源:天意小英的美篇 更新于 2018-09-05

  • 景德镇大师张松茂富贵花开瓷板画四条屏 花鸟图瓷板画

    [藏品名称]:富贵花开瓷板画四条屏 [藏品配置]:牡丹迎春瓷板画  莲塘清趣瓷板画 秋菊满园瓷板画 茶梅争艳瓷板画 [藏品规格]:画芯约66*26cm 画框约90*50cm [创作大师]:张松茂 张松 ...

  • 民国刘希任瓷板画精品图片赏析

    刘希任男,室名"再思轩",江西南昌县人.1906年生,1967年卒.自幼喜爱绘画,30年代已成名,擅长画人物,风格与王琦相近,先为南昌丽泽轩瓷庄绘瓷,抗战胜利后在南昌自设中南瓷庄, ...

  • 民国瓷板画如何鉴定真假

    2015年12月8日晚,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在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中,一件民国时期王步的芦雁图瓷板堪称该专场黑马,估价仅2万元,但最后竟然以340万元成交,引起高度关 ...

  • 民国瓷板画,落款“小珠山八友”之“张志汤”

    张志汤(1893年-1971年),江西婺源县人,斋名亦陶. 张志汤于1901年入景德镇余立卿红店学习陶瓷的粉彩绘画,后被大官僚袁秋舫聘至南昌彩瓷厂.在那里,因而得见宋.元绘画的珂罗版印刷品,技艺大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