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存世不多,捡漏几无可能
铜镜被人们使用了约3800年左右的时间,可算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又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古器物。
青铜镜是一种古老的由青铜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艺品。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镜,是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镜面有光泽,镜背中 央有一个桥形钮,未施纹饰。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目前,古铜镜买家大多看重的还是古代铜镜的审美价值,即艺术性。专家认为,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的特征,因此,铜镜对于古代墓葬的断代是重要的标准器之一。
古铜镜的制芯范多为细4陶泥质的,镜背与镜面两面系采用陶范合范铸造的,也有用蜡料制芯,熔模法铸造的。采用泥质制镜的范,其造型系预先制一花纹母模,以其印范法复制泥范芯,而制范芯又分为整范整模、整范分模的方法。古代铜镜中多见有同形镜的现象,虽镜纹相同,几何尺寸相同,大多是同模镜,即母模相同,但不是同一陶范所铸。另外,我们所见如地纹复杂纤细的则是采用失蜡法铸造的。
据介绍,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铜镜的使用延续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一面面铜镜,直观体现了所处时代的铜铸造工艺、审美意趣、民俗信仰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不是所有战汉唐镜都具备的属性,一定要是精品、稀品才有可能。同理,宋金铜镜、明清铜镜等,虽然整体上不比汉唐镜,但是精品一定是有的,尤其是御制、达官贵人定制等一类。这类铜镜的价格是不逊色于汉唐镜的。
清代乾隆皇帝,也是一位热衷于汉唐铜镜的收藏者(当时几乎不见战国镜)。他搜集民间铜镜精品入宫,并下旨将这些汉唐青铜镜编进“西清四鉴”的宝物图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