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推荐】教学“黄煌经方”常见答疑2~
相同点:两方均有制附子、细辛,仲景常常将附子细辛同用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病因均以寒为主因,是其共同点;临床止痛常用高效方。两方均用附子温经扶阳,细辛散逐陈寒,两药伍用以增强其温阳、祛寒、止痛的作用。
复习经典条文(经典方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经典条文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太阳少阴同病,表里俱寒,而恶寒表证未罢,里虚蕴寒附子温里还需配伍麻黄解表。大黄附子细辛汤证为寒实内结,大便不通,故温下并施,附子配伍大黄通里。或者说大黄附子汤侧重于寒实积聚于里,属温阳攻下法;而麻黄附子细辛汤侧重温经解表。大黄附子汤之治旨在从下而去,而麻附辛汤是振奋阳气驱邪于表;故散寒止痛一致,但是里的虚实与表寒的有无是两方证的鉴别关键。
方证病情分析(现代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为表里双解,适用于虚寒体质状态的疼痛,例如关节痛、三叉神经痛等,其人疲倦淡漠,语声低微,大便不干结。脉可沉细。
大黄附子细辛汤对应的属寒实证,疼痛剧烈、怕冷而大便秘结,适用于形体壮实而因寒加剧,例如一侧胁下或腰腿疼痛,或胆结石,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腹诊:胁下偏痛,脐腹实满。其人常因疼痛而表现烦躁。脉可沉弦而紧。
另外大黄附子汤中的附子用了三枚,其所主之痛较麻附辛汤为严重,其病程通常亦较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