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再读书!
迦太基是个不太安分的国家,老想着扩大自己的领地。
在与罗马进行的第一次大战,迦太基以其强大的海军把战火引到了罗马本国的地盘上。不过,罗马人善于学习的能力,很快就组建起一支自己的海上力量,并重新把战火推到了迦太基的国土上。
最终,经过鏖战,迦太基成了败下阵来,割让了土地以示友好,两国的第一次战争方才告一段落。
不过,罗马人也没好到哪儿去,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时候拼的是谁更有毅力,能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了。
而这,和几千年后的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时有着极其相似性。不过,此时的朝廷实际上是由慈禧来管了,除了求和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其余的啥都不知道。
消停没多久,迦太基人又想入非非了。他们又想去会会老朋友罗马人。不过,这次的统领是迦太基战神“汉尼拔”。同样也是罗马人的噩梦。
汉尼拔一改昔日统领的作战思维,直接带领士兵穿越雪山,越过沼泽地。而罗马人仍然天真地用上次的方法,集结军队就往成迦太基领土冲去,把战火在对方的国家点燃,以为这样就能减少本国的损失。
更认为,这战术上次已经用过了,效果很棒。
不过,汉尼拔可不是一般人,虽然他率领的远征军翻过皑皑雪山后,人数锐减,骑兵丢掉战马、战象。尽管如此,当他们出现在罗马的境内时,罗马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汉尼拔采用闪电战,讲求速战速决。因为他远道而来,根本就没有后勤。
刚开始,罗马的首席官看出了对方的弱点,就不主动出击,偶尔打打消耗战,骚扰一下对方。
这一下,罗马另外的人看不高兴了,以年老怕事为由,临时换将。这下可以主动出击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汉尼拔等的就是这样的良机。
双方选择了一个宽广辽阔的平原地带,真正开始正面交锋,对阵了。
汉尼拔一开始用了“凸”型布阵,他的思路就是用少部分人马从冲散对方,接着侧翼迅速包围,形成“凹”型,把敌人分而歼之。
不出所料,十几万罗马人被远少于自己的部队打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这一仗,罗马接近亡国。
但罗马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对于战败回来的士兵,他们没有怪罪,而是感谢他们组织零散部落回来。接着他们从全国征集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人,迅速组成临时军队。
如果,我们说如果不是迦太基自毁长城,逼迫汉尼拔服毒自杀,那就没有罗马帝国的辉煌什么事儿了。
但事实就是,正在这时候,迦太基国内一些人担心汉尼拔位高权重,功高盖主,于是便派人逼迫汉尼拔自杀。于是,战争局势就此开始180°的大逆转。
汉尼拔自杀,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迦太基再次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协约。
等到第三次,罗马人主动出击,迦太基直接被罗马人干掉,永远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罗马人在面对失败时,迅速调整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他们虽然暂时失败了,但他们的意志还在,就还要战斗到底。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写道“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因此,大家都知道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长也是。
的确,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人会永远平顺地走下去。前提是,只要这个人还有追求,那他必然会有所失意和痛苦。
当年,金陵城被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拿下后,曾国藩担心九弟功高受人嫉妒和迫害,便劝九弟急流勇退。
纠错能力和恢复能力决定最终结局。这句话对于曾国藩来说,同样适用。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十三年里,他的核心战略就是“结硬寨,打呆仗。”唯一冒险突进那次,六弟曾国华和李续宾率领的部队在三河镇全军覆没,3000多人,那是损失最大的一次。
所以,身为长兄,深谙官场的曾国藩赠送给九弟:“百战归来,再读书”。
其实,仔细想起来也很正常,树大招风。纵观历史长河,自毁长城的人多了去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何其少呢?
因此,就像荣耀从华为分离出去时的那样,
当你被无端指责的时候,
你不要怨恨,
因为你在对方眼中是强者。
当有人和你竞争的时候,
你不要恐惧,
因为你得保持努力,
把双方实力距离拉大。
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
你不要气馁,
因为你还有秋风送寒吹来的一地落叶,
那将是培植其根本的最好沃土。
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记住任正非总在荣耀送别会上说的,“我们本来就是一颗小草,这两年的狂风暴雨没有把我们打垮,艰难困苦的锻炼,过几年也许会使我们变成一颗小铁树。”
铁树终会开花的!
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时候,再去体会古人的智慧,书的味道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