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46 重重包围——白起如何用二十万大军围困赵括四十万大军?

赵括是幸运的——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蜜糖水里泡大,对于他来说他是体会不到白起的辛酸。出身名门生来就是赵家的公子哥儿,锦衣玉食、时常漫步于邯郸城内,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他几乎不用努力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凭借我爸是赵奢、凭借自己拥有的贵族的姓氏和血统,他早年的生活过得实在太顺利了。

远在秦国首都咸阳城的范雎并不是十分确定秦军就能打得过赵括,毕竟人数上实在是差太远了,所有的原因只是白起到现在为止还没打过败仗。从默默无闻到官居国相;从被人抛尸粪坑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范雎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其他人的想象。一个是三十多岁没有经过太多坎坷的公子哥儿;一个是六十多岁征战半生无一败绩的武安君白起,范雎认为胜算还是很大的。

赵括意气风发,打仗的目的谈不上是保家卫国、更谈不上是报仇雪恨。要说仇恨应该是秦国人对赵括的仇恨更大一些,之前的阏与之战赵括的老爸没准还杀了他们不少亲戚朋友。赵括出来打仗也许是为了在实践当中演练自己早年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许也只是因为舆论的压力。相反,白起是个文盲,青少年时期义务教育基本没轮上,根本没读过什么兵法,有问题也没机会求教于自己的老爸,说到拼爹那是等到猴年马月也轮不到他的,一切的问题只有靠自己。一个是实践当中积累出来无数经验的杀人魔王;一个是理论大于实践的军事优等生,秦国人的胜算又多了一成。而直到这个时候赵括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情报:他的对手到底是谁。

赵括首战告捷的消息飞速传回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城内,秦国人被击退的消息太振奋人心了,从邯郸城发出的嘉奖令也飞速地送往赵军大营,只可惜赵括将军在有生之年已经无法看到这一封表扬自己胜利的嘉奖令了,因为当赵括玩儿命地追赶秦国人的过程当中赵军的退路——退往邯郸的道路早已被封死。第一线诈败的秦国军队面对绝路已经是无路可退了,于是在咒骂白起的同时也只能就地筑起了防御的堡垒。在廉颇几年前放弃的西垒上建筑了防御工事,现在轮到他们在死守待援了,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不过赵括没有让焦急等待的秦国人等的太久,数十万的赵国军队迅速地扑到了眼前。这个时候正是六月的天气,中原北方的天气正是不冷不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打仗那实在是太爽了,赵括这位年轻将军的心情简直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了。江湖之上传言这么多,说秦国军队是虎狼之师。赵括心想:什么虎狼之师或许不假,但他们的智商好像也跟老虎和狼一样吧,是禽兽的想法,天下之大哪跑不好非得跑回西垒来固守。于是赵括命令:进攻!在他的率领下赵国士兵向西垒发动了第一次冲击没能成功,第二次依然失败了,第三次、第四次赵国人开始惊讶了,原来秦国人战斗力真得不是一般的强悍,配合强劲的弓弩;配合整齐的方阵;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模式。赵国人约束混乱、将官和士兵磨合不够,所以他们始终没法突破眼前的这一支秦军,赵括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其实这是合乎逻辑的,兵法有说“围城必缺”。啥意思?就是当你围着敌人打仗的时候,除非你有足够的实力迅速攻破并一口吃掉,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必须留出缺口,让被围住的敌人有突破的希望,他想突破就一定会分散兵力,这样才有利于各个击破。而现在的情况是秦军自己逃上了绝路,除了正前方没有预留缺口,这个时候秦国军队那是困兽之斗,要想一举歼灭谈何容易

两千多年以来,赵括当年疯狂进攻的这支秦军部队一直是个谜。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拿什么样的武器?拥有什么样的阵型呢?这些关键的内容没人知道。而正是这一支部队在长平之战后三十多年时间里横扫天下统一中国,还把向来以彪悍著称的匈奴人赶出了中国的版图,打得他们不敢到南边来放马。这到底是什么部队?这么牛!这么厉害!直到公元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出现了——谜底就揭开了。

在两千多年以前长平、丹河两岸的谷地里,赵括率领主力冲击秦军的壁垒。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秦国的弩兵,这些弩兵在兵马俑的方阵当中站成三排,很简单的道理:前排射击后排装填。当赵军冲进了射程范围以内,他们要面对的就是眼前飞射而来的弓箭,源源不断就像暴风骤雨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无数的血的代价。而在弩兵背后就是秦国兵团的长矛兵,秦国军团手中的长矛不同于普通的长矛,长度接近七米。七米是什么概念?竖起来那就是三四个成年人的高度了。这么长的冷兵器拿着都很吃力,秦军士兵是怎么样把这个大家伙挥舞起来的,而且还能用来杀人?答案出来了:如果是一个人在挥舞显然不能达到杀敌的目的,但如果是一个庞大的长矛方阵,这威力那就相当于坦克车了。当方阵里的士兵手里举起这些长矛的时候他们根本不需要挥舞它,只需要步调一致朝一个方向前进就可以了,因为在他们面前将不会有任何活着的人。

长武器背后就该拿着中等长度的兵器的士兵了,比如说是手持戟和铍的步兵,这种戟长度在两米八左右,说白了这种兵器就是在戈的前面加了一个尖矛头,这样就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兵器相对于长矛来说不长,执戟的士兵就可以单兵格斗了,发挥自由搏击的技巧。另外那种武器“铍”是金字边加个皮肤的“皮”,这个长柄的兵器“铍”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是介于戟和长矛之间大概有三米五左右。从这三种兵器的长度来看就可以知道长矛、铍和戟的长短之间是有专业分工的,但是也可以互相保护的。这些兵器的遗物在西安兵马俑有展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去看一看。

情况就是如此了,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两千多年以前的长平的战场,赵军面对的首先是秦国的弩兵,接着就是秦国步兵方阵的冲击,而步兵方阵正是秦军的真正的主力部队。此外秦军阵地里还有一支小分队显得很特别,他们手中的兵器很短也就是一般的剑,而且他们冲出去以后不穿铠甲没有自我保护。在西安兵马俑出土的整个秦军的地下军团当中这一帮人形象十分地特殊。这一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当地的导游会告诉你,这些秦军的士兵很有可能是在战斗当中担任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也就是敢死队了。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人完全不考虑生死站了出来,秦国军功授勋制度对这支特殊的部队规定了丰厚的奖赏,商鞅就称其为“陷队之士”,“陷”就是“攻陷”的“陷”,“队”就是“队伍”的“队”。

有了这样一支长短结合既坚固厚重又灵活机动的部队,赵括率领的赵军主力久攻不下那是情理当中的事,问题是几次没攻下来赵括才勉强地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拖下去军中粮草不够用了。不够用就从后方调粮呗,可惜麻烦来了——后路已经被人堵了。

首战告捷的赵括在西垒攻击秦国人——打得正欢呢,突闻恶报:身后的东垒大本营已经被秦军派出两万五人奇袭得手。赵括一下就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夹在东西两垒之间成了流浪汉了。在东垒的后面正是赵国军队通向邯郸城那条长长的补给线,白起在派两万五千人奇袭东垒的同时派出五千骑兵强行穿过东垒的一个缺口突破之后,直扑这条运输线,负责留守东垒大本营赵军迫不得已分兵去救,这样一来秦国军队在人数上就取得了平衡。经过血战之后东垒被夺取了,东垒后面那条运输线也没能幸免,被五千秦国士兵截断了。

在西垒顶住了赵军几轮冲击的秦国部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因为他们不必再坚守了——赵括不打了。无论怎样粮道被堵了还有心情打仗的人并不算多,省点力气少吃饭也许还能多蹦跶几天。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赵国士兵渐渐意识到:他们被堵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不仅仅是运粮的粮道、连他们到四周去的去路都被堵死了。准确来说,这几十万人慢慢、慢慢地被包了饺子了。熟读兵书的赵括当然明白粮道被堵意味着什么,现在别无选择只能率领主力回身夺回东垒抢回自己的大本营

赵军一动驻守西垒的秦国士兵也不是傻的,立刻派出轻装的部队从西垒冲出来攻击赵括的背后,牵制赵军反身夺取东垒的举动,而在东垒的秦军居高临下顽强驻守。因为赵括修改了自己军中的约束,调度非常地混乱,最后赵战失利,也就是说赵国没能攻下东垒。没办法只能就地停下放弃这个打算,改为在东、西垒之间的丹河河谷里重新修筑壁垒用以坚守——等待援兵。在他们的两侧秦国人已经占领了丹西山和丹东山的两座壁垒居高临下地夹着赵军,就像两块硕大无朋的棺材板。这个时候秦国人有意无意地开始透露出一个消息:那就是秦军统帅主将正是赵括以及是赵军甚至是天下人都无比惧怕的百战百胜的杀人魔王——白疯子白起。所有的人都和赵括一起叫苦:这是天绝我也。这个魔王怎么会给自己碰上呢?一出来就碰上这个克星,老天爷没长眼哪!

实际上这个时候赵括已经败了吗?还没能算败他只不过被困住了,手下的主力还在。按人数来说自己之前还打了一个胜仗还赚了点小便宜,所以这个时候他依然有机会突破。刚才我们也和您说过长平这个地方是北高南低像个簸箕,西、北、东都有环山包住南边是一个开口,而在环山的当中就是顺势而下的丹河。假如赵括这个时候带领主力部队沿着丹河的河谷奋力向南或是向北两个方向寻找突破口,凭借人数的优势赵军主力挤都挤出去了,至少不至于全军覆没!但问题是秦国人太坏了,在这个时候非常微妙地放出了白起是统帅的消息,把赵括给吓破胆了,赵括一下子从之前的盲动进攻变成了迟疑和保守,他突然怕死了白起了——就像被惊呆的兔子一样,不知道白起是不是有更大的棋局在等着他,他担心在突破的过程当中自己会被一口吃掉。于是这几十万的赵军部队就在这个被吓傻的主帅的统领之下留在了东、西垒之间的河谷地带一动不动——坐等援军,丧失了及早果断突围的良机。

可能有朋友也想到了赵国所有的精锐部队几乎都投到这一次战争当中来了,赵括等援军,想等谁的援军呢?没错,赵括确实等的不是赵国的援军,他等的是山东其他诸侯国派来的援军部队。不过其他诸侯国有没有心思来救他呢?这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赵括的心思显然被白起看穿了,趁着这个机会白起想彻底把这四十万人来一个大包围,二十多万人想围起四十多万精锐,白起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他分兵去南北两个方向的丹河河谷里新建长垒,试图把东、西二垒在南、北两个方向连接起来,从空中俯视下去白起就像在修一个硕大无朋的围城,而从赵括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从四个方向修起了棺材。《孙子兵法》里说了“十则围之”,想包围歼灭敌人要有十倍以上的人数才行。白起的胃口再大也知道二十万人想要吃掉四十几万人是不可能的,自己有这样胆大的想法还必须要有实际的支援才行。

白起派出使者火速回国向秦昭襄王要兵。但问题是秦国刚刚在前些年闹了饥荒,在本土似乎也刮不出更多的兵员了,怎么办呢?自己的下属有一个无比宏大的想法,自己该如何支持呢?这就是秦王与赵王的不同之处了。秦王干了些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说。

文案修订:榕榕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