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孩子和自己有话可说
专栏:亲子与教育
文/若英缤纷 图/孙粲青
一
老一辈人养孩子多半属于放养,只要让孩子饿不着冻不着就算尽职尽责,至于孩子长成什么样,长大后和家长的关系怎么样,只能听天由命。
随着社会发展,养育孩子的物质条件与社会环境和从前大不相同,绝大多数人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与此同时,在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客观影响下,孩子稀罕起来,现在无论城乡,家长都会把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
近年来国内各种育儿信息非常丰富,为家长们更合理地养育子女提供了诸多指导建议。家长再和从前一样糊里糊涂养孩子的话,恐怕说不过去。
新生代家长中懂得建设好亲子关系的人已经很多。假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良好,就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幸福快乐。
二
可以测量亲子关系质量的一个指标是,孩子平日是否和家长有话可说。
出于浓厚的血脉亲情,孩子对于父母有着天然的信赖和亲近之情。在正常情况下,从会说话起,只要父母常在身边,孩子就喜欢和父母之间进行语言交流。
等到语言表达流畅的时候,许多幼儿都会像个小话痨似的,跟在父母身边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这个时期,家长不要制止孩子说话,更不能表示厌烦,不但要耐心倾听,而且要作出积极反应,与孩子进行语言互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及时解答孩子的问题,还可以使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其他方式对孩子所说的话作为回应。
有时,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对孩子都是莫大的鼓励。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
就像鼓励孩子说话的方式有多种一样,家长打击孩子说话的方式也很多。
例如不予理睬,无论孩子说什么家长都不会去倾听;例如动辄呵斥,每当孩子发表见解时就会批评孩子什么都不懂都是错;例如厌恶排斥,一听到孩子多说话就表示讨厌,把孩子的话打断。诸如此类。
这样做,不仅在打击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积极性,还会让孩子的自尊心遭遇挫败,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同时也不敢与家长亲近。
如此时间一长,本该密切的亲子关系就演变成了距离感很强的疏离关系。孩子有了心事,先是不敢说,后来就成了不想说。
在现实中,当孩子上了小学,在别人家的孩子喜欢回到家就对父母兴高采烈地讲述见闻的时候,有些父母便开始陷入了孩子有话不肯对自己说的困境当中。
四
家长们需要了解的是,孩子越小的时候越需要家长的陪伴,越需要家长与自己的互动。一旦错过时机,后面再努力就成了事倍功半,甚至没有效果。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不喜欢和家长说话,等到孩子年龄大些,喜欢和家长说话的概率会更低。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会表现出不爱和家长聊天的明显特点。关于这一点,一直被视为叛逆,也有研究声称这是青春期的必然现象。
已有的理论依据,却并非绝对的结论。事在人为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应该说,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和家长多说话,不仅是身体发育带来的心理变化问题,而且还是从小到大父母不善于和孩子进行语言沟通的习惯所致。
只不过,孩子越大表现越明显而已。这也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问题。
五
养孩子,养来养去养成了形同陌路的疏离关系,那真的是人生一大悲剧。
总有家长喜欢说我们小的时候怎样,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处时怎样,却忽略了这些不能成为现在把孩子养成不爱和自己说话的理论依据。
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了。这变化,还相当大,简直可以说与三十年前的整体状态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已经不能守着老理儿让孩子自生自灭地长大。当代家长大都在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这其中,能让孩子和自己有话可说,就是一种亲子关系建设的成功!
乐于倾听孩子说话,能够和孩子积极互动,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把孩子的事情和他一样看得重要,是家长确保和孩子的心灵取消距离感的有效方法。
家长如果做好了这些,那么所谓男孩长大不爱说话和女孩只会偏向爸爸说话的现象就未必是定律。这些先入为主的偏见,其实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积极建设。
六
从幼儿时的牙牙学语,到孩子长大成人,在这个貌似漫长的过程中,跟孩子进行语言沟通也要分阶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孩子年幼时,更多的时候,家长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去用心体会孩子的童心世界,能和孩子玩得嗨起来;等孩子年龄稍长,家长在继续做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成为孩子的教练员,随时对孩子因势利导;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前面做得好的话,就可以和孩子如朋友一般,经常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各种话题。
要想让孩子和自己总有话说,在家长必须与孩子形成互相尊重和互相体谅的良性关系之外,培养与孩子的共同爱好或兴趣,鼓励孩子报喜的同时也能敢于报忧,都不失为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良策。
一家人缺乏共鸣就会日渐生分,亲子关系也是这样。让孩子和自己总有话说,既是亲子教育的成功,又是家庭建设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本文题目下方的蓝字,即可免费添加关注,当有新文章发布时将会显现红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