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这类疾病尤需注意,穴位预防简单有效
现代医学认为,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关节炎等疾病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人到了冬季病情就会逐渐加重,遇寒冷空气的刺激就会诱发急性发作。有研究表明,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冠心病患者对天气温度的变化感受性高,尤其在冬季,由于寒冷刺激和高气压作用,发病率最高。
寒主收引,寒邪引起血管壁与支气管的收缩,加剧血压升高、缺血、咳嗽等症状。
穴位预防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
针对已经确诊为心绞痛的患者,在冬季更应加强防护,防止病情加重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常用的方法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而服用硝酸甘油是被动的办法,我们应该主动出击预防心绞痛。
在穴位保健方面,建议点按膻中、内关、阴郄三穴。
膻中
膻中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取膻中穴十分简便,但女性因乳房形态的不同,用乳头定位则失当,则应选择第4肋间与人体前正中线的交点来定位。)
膻中穴经属任脉,为心包经的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膻中穴经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瘿气、霍乱、转筋、尸厥等其他病证。
膻中还可调节人体免疫,它处于胸部的正中胸骨上,而胸骨下纵膈内,有人体大型淋巴免疫器官——胸腺。所以通过刺激膻中穴,可以间接地对胸腺功能进行调节。
内关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关统领胃心胸,治心痛,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
它对心率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当心动过速时,重刺激内关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轻刺激内关又可使之恢复正常等。
阴郄
阴郄是手少阴心经穴,在前臂前内侧,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
阴郄相当于心脏的救急穴,心脏疾患的急症取之。表现为心痛、恐惧,有濒死感,同时可见音哑,冷汗出,心神不安等症。阴郄可治心痛,缓急止痛。此外,阴郄有敛阴之效,擅长止汗,多用于心阴不足、虚热内扰、心神不安,同时伴见潮热、盗汗者。阴郄还可用于治疗悲恐情志、臂肘筋挛等。
使用方法:每日起床前点按或掐按,配合呼吸,随呼气慢慢下按,随吸气慢慢抬起。每穴5分钟,强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
因早晨温度偏低,自然界的阳气还未充盛;同时早晨身体由安静的睡眠状态,过渡到白天的运动状态,耗氧量、心做功将增大,相应的心脏的负荷也将增大。
因此这个时候点按膻中、内关、阴郄就是在给心脏加油添动力,能有效地预防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六大配穴,辨证施治
膻中、内关、阴郄只是针对心绞痛的主穴、基本穴,还应根据伴随症状的不同来配合不同的穴位,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①气滞血瘀:按揉血海、太冲,每穴3分钟
症状——心胸刺痛,胸部闷滞,动则加重,伴短气乏力,汗出心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
②痰湿闭阻:艾灸丰隆、中脘
症状——舌头胖大,舌边有齿痕,口粘恶心,便溏食欲减退,短气乏力,血脂高。血脂、脂肪一类,在中医看来都为湿邪,为身体代谢障碍的产物。
方法:艾灸丰隆、中脘,点燃艾条一端,手持艾条另一端,使点燃端悬于穴位上方2cm左右,以局部温热为度,避免烫伤。
③心肾阳虚:艾灸肾俞、心俞
症状——胸闷气短,心痛时作,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甲淡白。
艾灸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