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清朝最大的贪官,而且还得善终,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非和绅也,他到底是谁?

大清贪官之众,可谓遍地皆是,只要是个官,几乎是无官不贪,要不然也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

要说到有名的大贪官,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和绅和大人,因为他被嘉庆皇帝给弄翻了,查抄出的金银财宝数量之巨,据说是大清国十几年财政收入总和,所以大家才觉得和绅才是最贪最坏的大贪官。

这当然没错,但凡贪官,好人自然不多,既然不是好人,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不应该得以善终,但清朝另一位巨贪却不但贪钱无数,最后还得以善终,而且因为没有被查抄,所以大家也不知道他原来是自家人挖自家人墙角的那种,可谓不光贪,而且算得上大蠢大恶大奸之人。

此人不是从基层通过买官或者通过考试提拔起来的大官,而是清朝王室成员爱新觉罗·奕劻,他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被封为庆亲王,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也是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

奕劻贪腐的手段其实与其他贪官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因为他位高权重,贪腐起来更容易,所以一生捞取好处无数,而且在他的大贪特贪下,也多少有助于加速清王朝最后的覆灭。这样看来,他虽然对不起自己的老祖宗,算得上挖自家墙角的人,但间接也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

不过,他绝不应该是视为辛亥革命的功臣,更不算不得识时务的俊杰,只是因为本身太贪才不讲原则不讲后果也不管祖宗,最后也就有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副产品,不过这倒也让他有了安享晚年的借口,最后也落得个善终的结局。

1.“开公司”卖官鬻爵,明码标价,诚信无欺,捞钱无数

这里的开公司当然不是他真的注册了公司然后把卖官鬻爵当成一门正经生意来做,再腐败的王朝也是不会允许这样做的,他所谓开公司卖官鬻爵不过是时人对其胆大妄为卖官鬻爵的一种比较痛恨的说法。

实际上,在辛丑年他还没有当上领班军机时大家就知道他贪腐无度,时人称庆亲王府邸为“老庆记公司”,大家可以想想,但凡公司都是用来做生意的,他的王府被称为“老庆记公司”,足可见他的贪腐行为几乎到了人皆尽知的地步。

不过他本人因为位高权重,又深得慈禧喜爱和信任,因此,一般来说,只要钱到位,他承诺的位子也能很快到位,算得上一手交钱一手货,不会出现钱交了却迟迟不交货的情况,诚信方面也基本能够保证,也算得上诚信无欺。

不过虽然是明码标价,但他也会因人而异,能多捞点绝不会少捞,他人是蠢但却不死板,还真与奸商有得一拼。1911年,当时的邮传部尚书一职空缺,这个位子放到现在也就相当于个部长职位,算是个肥缺吧,这么好的位子竞争的人自然不少,所以,他就放出话,这位子得三十万两白银。

果然,很快就有人提出想用三十万两买下这个官位,此人不是别人,而是晚清著名商人盛宣怀,此人堪称“清末首富”,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等,而且还是李鸿章的第一心腹,就是这样一位钱多得流油的主,也想买个官官当当。

奕劻一听是盛宣怀想要买这个位子,心中果然大喜,如果是穷家薄底的人要买此官,三十万就三十万,毕竟自己也说出去了,也不能影响自己的“诚信”之名,但盛宣怀不一样,他的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不多要点还真是有些亏。

于是他坐地起价,对盛宣怀说:“别人这个价钱我吃个亏也就卖了,但你不一样,你家里有的是钱,多少也不在乎,所以,你要的话得出六十万。”这让盛宣怀心中不爽,也倒不是他出不起六十万,做为商人的他自然是精于算计的,做生意讲的是投入与产出,这个位子也就值三十万,六十万显然太多,不划算。

于是盛宣怀又请人说情,从中好好斡旋了一番,最终奕劻看到其他能出得起这个钱的人也不想得罪盛宣怀,如果不卖给他别人也不好插手,所以也就买了说情人一个面子,最终盛宣怀以三十万拿到了邮传部尚书一职。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卖官鬻爵虽然明码标价,但也会看人下扁食,能多要就尽量多要,但绝不会比标价更低。其实在他那里买官的何止盛宣怀,像山东巡抚杨士骧就花了十万两银子才弄到手巡抚一职,还有袁世凯、徐世昌都是花了重金才买到了头上的乌纱帽。

2.疯狂受贿索贿,不计多寡,来者不拒,聚敛巨额财产

奕劻此人受贿索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对于前来行贿的人往往是来者不拒,只要拿着钱或者礼物上门,钱多钱少他者会尽数收入囊中,从不含糊,也不会嫌少不要,更不会怕多不敢要,也就是说只要你敢送愿送,我都是来者不拒。

当然,行贿送礼之人大多都是有求于人,至于来人要办的事情,他也会根据行贿的数量和送礼的多寡进行权衡,如果所送和所托之事价码相符,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尽快予以帮办,如果所托之事重大,但所送钱物不足时,他也会收,但事情一般都迟迟得不到办理,直到钱物送得差不多了,所托之事也就成了。

1903年,荣禄病重,袁世凯看看形势,荣禄这一病,奕劻入主军机处也就快了,于是袁世凯派杨士琦拿了十万两白银去见奕劻,杨士琦对奕劻说:“这荣禄一病,大人您入主军机处也就指日可待,您在太后那里需要打点,上下关系也需要维护,用钱的地方太多,这点心意还望您笑纳,以后还指望您多多关照!”

奕劻自然是心知肚明,很高兴地笑纳。至此,他与袁世凯的关系算是更上一层楼,到了奕劻正式履新之后,袁世凯更是逢年过节从不忘记孝敬这位巨贪,就连奕劻家人请戏子唱戏及在外吃饭等一应大小事情,也全由袁世凯安排人一手包办,根本用不着奕劻掏一分钱。

看来这家伙还真是爱财如命, 只知道进不知道出,为了敛财,他的想法也挺多,而且是贪得无厌。1908年这一年是他七十岁生日,这可是收礼的大好机会,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大寿可不能不好好操办操办,所以,他提前做好准备,广泛散播信息。

结果到了那天,各地大小官员,社会名流,全都来为他祝寿,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为了掩人耳目,他明面上说祝寿时不收礼,但私下里却做了福、禄、寿、喜四个礼册,根据送钱送礼数量多少入册,以福册为例,名字要进此册,现金要达到万金以上,礼物要达到三万金以上方可入此册,否则就会根据钱数多少和礼物多少折算后进入相应数额的礼册。

当时的盛况被载润记了下来,载润主要说了当时的寿宴去的人很多,不光有王公大臣及亲戚朋友,各部当官的也都去了还有外省当官的,而且设宴、唱戏、极其奢华排场。奕劻的儿子载搏夸耀于人曰:“此一日之用度不下万金。”按照那种排场可以设想,一个亲王的俸禄根本难以做到,这就更能说明奕劻贪腐无度。

就连曾经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一个叫章宗祥的人都说:“他贪财卖缺,视为常事,清末官场的贿赂公行,庆王是不能辞其咎的。”这种评价当然并不见得准确,但作为一个曾经的身边人都这样说,可见这个奕劻真是个贪得无厌的东西。

3.如此巨贪,难道无人弹劾?无人约束?任其恣意妄为多年,最后还落得个善终的结局

其实,奕劻的贪腐行为不光大臣和百姓心知肚明,就是慈禧太后也是心知肚明,倒不是他的贪腐行为有多高明,而是人家上面有人,而且这个人就是清朝当时最大的实际领导者慈禧太后,这女人别的本事没有,但弄权的手段却极好。

奕劻之所以会被慈禧看好,关键还是与他的无德无才有关,此人如果说还有点其他特长的话,客观来说,他的字写得还是不错的,除此之外,完全就是个无德无才之人。对当时的慈禧太后来说,能让她信任的人不多,对于汉人中的能臣干将她不放心,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德才兼备的人她也不放心,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

而奕劻不同,他除了贪再没有其他本事和野心,而且他的才能也支撑不起他的野心,更为主要的是他唯慈禧是从,但凡慈禧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但凡慈禧的爱好也就是他的爱好,但凡慈禧的安排,他都不问对错全部贯彻执行,而且一抓到底,但凡不利于慈禧的人和事都是他打击的重点对象。

这样的奴才,慈禧怎能不喜欢?不但不会危及自己的地位,还会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慈禧干吗要约束他?只会明里暗里支持他保护他,让他做自己忠实的走狗,如果把这样的走狗都消灭了,她还再上哪儿找得出这样忠诚可靠又愚蠢的走狗?

反正大清国那么大,虽然已到日落西山,气数将尽的时候,但对慈禧而言,这一切其实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能多舒服一天,管你再怎么折腾,肉烂了还在锅里,再说了大清朝卖官鬻爵贪污受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又不是奕劻的首创?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贪点占点,继续乖乖做自己忠实的奴才。

事实上当时心忧国家的大臣虽然知道他有慈禧太后撑腰,还是壮着胆子对其进行过弹劾,1903年的时候,蒋式瑆就曾弹劾过奕劻,他在奏章中写道:“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素有好货之名,入直枢廷以来,曾几何时,收受外省由票号汇集之款,闻已不下四十万两,其在京师自行馈献者尚不知凡几,贿赂公行门庭若市。”

不过这样的弹劾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人家背靠大树好乘凉,连天下都是人家的,贪点占点又怎么了?这事被慈禧压了下来,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蒋式瑆也算是个比较倔强对国家负责的人,他不怕强权和压力,于1904年的时候再次弹劾奕劻。

他在奏折中说:“户部设立银行,招商入股。臣风闻上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劻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劻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请命将此款提交官立银行入股。”

明知道他贪,可是蒋式瑆并没有确凿证据,也是没有办法,更主要的是人家有老佛爷撑腰,也没人敢查,只能看着他继续贪,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事实上,像那种买官和送礼办事的,只要事情办得顺利,当事人自然不会向外人讲,这种事查起来也不好查。

按说,大清时他有慈禧罩着,他没事,但大清亡了以后他照样安然无恙,甚至被有些不明就里的人认为他老人家是辛亥革命的功臣,这其实还真是与他的贪离不开关系。事实上,从庚子年开始,他就与袁世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只不过他窃的只是眼前利益,而袁世凯要窃的却是国家大权。

在1912年1月17日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奕劻、傅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但却遭到傅伟、载泽的坚决反对,没有任何结果。在第二天的御前会议上奕劻的态度更加坚定,劝说清帝自行退位,并立即颁布共和。而且说“革命军队已有五万之众,我军前敌将士皆无战意”。

应该说在清帝退位这件事上,奕劻是出了点力的,虽然从客观上来说这对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主观上来说,他其实根本就不是为革命着想,更非什么俊杰,最主要的原因是袁世凯之前给了他300万两银子让他想尽办法劝清帝尽快退位,所以他才那样不顾一切地为袁世凯卖命。

虽然他的贪腐数额具体多少没人知道,因为他一直没有被查抄,这个数字也就不得而知,而且不管是在大清还是后来的中华民国,他都过得挺舒服,后来更是得以善终。但这样一个贪官,历史终究将其钉在了耻辱柱上,且永世不得翻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