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明珠拱宸桥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尽人皆知、无人不晓。京杭大运河,沟通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两市,流程一千七百多公里。运河从开通的时候起,就承担了漕运的重任,方便各地货物流通、人员往来,促进了多地经济的发展。成为贯通祖国南北、利泽千秋的壮举。现在,虽然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减弱了运河的漕运功能,但是,运河又被国家划入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京杭大运河,从古到今,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运河沿途修筑了很多桥梁,用於沟通两岸,便于人们往来。在众多的桥梁中,像北京的大通桥、苏州的宝带桥等都是建造精美的名桥。其中,运河最南端的拱宸桥,是大运河在杭州的地标性建筑,是运河南端一颗璀璨的明珠。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游客常到的旅游景地。拱宸桥每天都吸引着许多人游览。桥上,观光人群川流不息,桥下,货运商船接连不断。豪华的游轮,不断出没于水波之中,激起层层浪花。长鸣的气笛,引得游人用手机瞬间抓拍,留下美好记忆。近看,河水碧波荡漾,水浪拍岸,远瞧,运河蜿蜒,消失于楼群之中。两岸别致的古老建筑,充溢着水乡气息。白天,拱宸桥上人来人往,夜晚,闪亮的灯光烘托出拱宸桥优美的造型,成为一处好看的景观。
拱宸桥历史悠久,始建於明朝崇祯四年,桥龄已有三百多年。拱宸桥在清朝顺治年间,曾经坍塌。雍正四年,时任右副都御史的李卫,率领部属,捐款重修,将桥加厚加宽。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军在桥心筑堡驻扎,清廷重臣左宗棠率兵攻打,在激烈的交战中,桥体损毁严重。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杭州人丁丙主持重建,一直使用到现在。

拱宸桥是三孔薄墩联拱桥。三道拱形桥孔中,中孔高十六米。拱圈用条石纵连,分节砌成。桥面呈柔和弧形,用条石错缝铺成。桥面两侧用石栏板及望柱围护。栏板间立四十八根望柱,望柱头多雕饰仰莲。拱宸桥全长九十多米,面宽六米多,横跨运河之上,沟通东西两岸,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朴实无华,造型优美,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国内三孔薄墩联拱桥的代表。

拱宸桥的命名含有深意。拱是拱手相迎的意思,宸是帝王宫殿,是帝王所居之处。桥名象征对帝王南巡的恭迎与敬意。桥头碑亭上写着:“拱以迎宸,湖山信美,富而好礼,气象日新”。清末词人陈蝶仙有《竹枝词》赞美拱宸桥:
不数秦淮红板桥,
长虹压水暗通潮,
晚来水面看灯影,
电掣金蛇一葛条。
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日军在拱宸桥桥面,铺设了两米多宽的混凝土,以便汽车和人力车来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禁止机动车在桥面通行。2002年,杭州市政府为了保护拱宸桥,在桥下建设了四个“防撞墩”,修复了四十八根望柱,并在桥面重新铺设石板,恢复了拱宸桥原貌。同时,在拱宸桥周围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建博物馆群,重修了拱宸桥附近的寺庙庵堂、遗产遗迹,发展水上旅游,使拱宸桥周围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拱宸桥头的戏楼,原称茶园。老杭州人喜欢边喝茶边看戏。著名的有阳春、荣华、天仙三大茶园,吸引众多名伶演出。戏曲大师周信芳,就曾在拱宸桥天仙茶园学艺出道。艺冠江南的“盖叫天”张英杰,十四岁时,首次使用“盖叫天”艺名在天仙茶园演出。他出众的演艺,被誉为“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如今,茶楼变为舞台,仍矗立在拱宸桥头。

拱宸桥东,建有“运河文化广场”,广场上,有音乐喷泉、雕塑群、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地下购物商场、运河石坊等设施。广场的花圃里,四季鲜花不断,根据节日需要,随时有不同主题的鲜花造型展示,供游人欣赏。
拱宸桥头的运河两岸,曾经是货运码头,供过往商船停靠,也是货物的集散中心。舟楫往来如梭,樯桅林立,商船云集,游人如织,一派繁荣景象。码头的设置,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附近的居民,多从事与漕运有关的行业。现在,运河岸边的铜塑,再现了当年运河两岸搬运工人,使用肩扛、手搬、棍撬的方法,装卸货物的场景。见证运河码头昔日的辉煌。如今,码头已用作水上旅游,供游船停靠。
拱宸桥桥西,是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刀剑剪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馆、杭州工艺美术馆。游人在观赏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也有为信众重建的“张大仙庙”,用来纪念乐善好施、医术高超的清末传奇道士张胜贵。街区众多的商铺,有食府、画坊、书院、艺苑、泥塑作坊及医药商号等等,时刻为游客服务。
拱宸桥附近,有声名远播、香火鼎盛的香积寺,为善男信女提供祈福 的宝地。还有“大兜路文化街区”,街区的仿古建筑,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滨河两岸的公园里,更是花木繁盛、曲径通幽,有“花圃啼莺”等景观。清朝王洪有《卜算子》词赞美花圃啼莺:
旭日照花林,莺啭春风早,一片红云暖不开,无奈春声搅。
乘兴且闲游,莫待韶华老,随意飞红点绿苔,休着家童扫。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人类的文化 遗产。拱宸桥,是运河上的一颗明珠。拱宸桥的形象,曾被制作成邮票。美术摄影爱好者,也常来这里写生照像。拱宸桥景区,确实是一处很好的旅游景点。
金玉国作品集锦
后 妈
赏菊
三瞻古塔
寇准神迁
宜阳拉煤
一方墓誌
家乡的名片
送米的故事
皇城小镇清河坊
观今忆古赞孤山
游游大唐不夜城
来自杭州的报告
人才济济话底张
美哉,伶伦大桥
路边那棵皂荚树
东南佛国话佛寺
瞻前顾后话“赊销”
地图上的“奎楼村”
洛宁张仙沟的故事
认知洛宁七字歌
彩色古塬春日颂
反哺母校的义举
清明时节观古碑
洛宁概况三字经
渡阳河畔觅旧踪
山环水绕赞边城
游览故居说富商
林木深处观艺展
忠于职守的老校工
洛宁大堰沟的传说
夏日冲凉话“飞渡”
走出记忆的摇篮曲
一方励志的教泽碑
洛宁县城古迹祖师阁
由“青出于蓝"想到的
洛宁金氏福山支系简介
清代金氏族谱序言两则

洛宁县城东关石婆庙的故事

捐宅献地显孝心 感恩戴德立族规

洛宁传说故事——有福女的传说

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