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以一首诗拉开了自己志在四方的人生序幕
2020年12月26日是伟大的毛主席诞辰127周年,这样的时刻恰恰是缅怀这位伟人的最佳时间。《时代》杂志曾把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百人之一。毛主席对于新中国的缔造居功至伟,可以说他不仅仅对近代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对20世纪的世界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过论出身,毛泽东乃是农民家庭的子弟,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闯出一片天地全是靠自己,可谓赤手空拳打天下。而最早能体现出毛泽东立志有所作为的诗便是《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毛泽东写于辛亥革命前不久的1910年,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目睹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国家现状,便生发出要走出家乡去干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的雄心。于是写下这首诗送给父亲毛顺生。
这首诗的诗题让人一目了然,是改自西乡隆盛的诗。西乡隆盛何许人也?其人乃是和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中的一位,在近代日本的缔造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西乡隆盛的诗是怎么写的呢?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主席把“男儿”改为“孩儿”,因为是写给固执守旧的父亲的诗,据说当时是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写作对象是父亲,所以称为“孩儿”更贴切自然。另外改动的一处是第二句中,把“死”改为“誓”,一是“死”有点不吉利,规避了死一词,另外,用“誓”更突出了诗人下了决心,要有一番经天纬地的作为,否则绝不回来。毛泽东通过改动这两处,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一是源自西乡隆盛年轻时写的这首诗,后大有作为的榜样力量,二也体现出诗人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诗题命名为“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不遮掩也不盗取,而是写明改自何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贯穿于这位伟人的一生。
深究起来,西乡隆盛这首诗,也不是纯原创,据史料考证,西乡隆盛的这首诗改自日本诗僧月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曾写了两首表露心迹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其中一首便是西乡隆盛的原型。那这首诗,月性又是如何写的呢?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估计是西乡隆盛看到之后,也加以改造而成。比较三人的诗,发现,月性较为内敛,这和他的身份也有关系。而无论是毛主席还是西乡隆盛,都显得霸气多了。“人生无处不青山”用双重否定,大大加强了肯定语气,就比“人间处处有青山”更来得不容置疑,那种慷慨激昂的情绪也得到更好地表达。诗歌仅仅改动个别字,但气势显然完全不同,这大概就是伟大人物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