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爱国商人孙少衡
孙少衡
孙少衡(1887- 1950)原名孙寿铺,哪城城关人。幼读私塾,长帮其父在小南门开杂货店。1912 年,他开始掌家,将店迁到古楼街庾亮楼处,正式号为孙锦祥杂货店,该店在经营杂货的同时,还兼营部分山货。另外, 他以赊本次账付上次款的方法,成批收购乡下送来的鸭蛋,用船装到汉口,卖给蛋行,顺便带回各类杂货。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方式,使其财源大增,于是,他将店面零售扩大为批零兼营。次年,他聘请技师,增设作坊,开始加工蜡烛、糕饼。为保证制蜡烛的原料供应,他大量收购英山、罗田、大冶-带的皮油、木油、桐油等土产品,多余部分运销武汉。同时,选派心腹长驻汉口,与武汉批发商以及驻汉的外商洽谈生意,采购货物。此外,他还充当洋行代理商,在鄂城市场代销英国太古白糖、美国德上古煤油,从中谋利。
孙少衡经商极讲究方法,从经营到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经验。
进货以货真价实、多利好销为原则,数量以上年销量为依据,同时参照市场变化和库存情况作决定。货源充足的商品,随销随进,以减少资金积压,应时商品,季前备好,季中补充,季未不进只甩对品种零星、花色多变的商品,则强调规格齐全、少进勤进;如遇奇缺商品,全力抢购,其至统购,以达到独卖的目的同时注意搜罗一般面店不经营的特殊面品,借拾逃补缺以提高店的知名度.销售中则讲求信誉, 更注重每个环节的服务。应商品,售前务必包好备齐,标明价码。要水店员售货技术熟栋精账确,旧扎迅速。对顾客要笑脸相迎,热情接待,耐心让顾客挑选商品,力争成交,即使“买卖不成”,也要求得“仁义在”。对购货B者,赠送礼品:逢网主顾家中生丧嫁娶,则送货上门,或大批赊销。竞争中,他时而实行“是秤1-“时而又削价销售,通过这些方法,以广招徕,以多销加快资金周转,让海利迅速滚成厚利,使本店立于不败之地。
劳资管 理上也有严格制度,根据店中生产、经营的需要酌量收徒,学徒期间供应饭食,给少量花费。店员除具备售货技术外,还必需做到“手稳、身稳、口稳”,违者,轻则教育,重者扣发酬金,甚至解雇。店员待遇不作明确规定,膳宿免费供应,工资按各自的劳动技术水平分上、中、下三等,每月付酬,逢年遇节,或是雇员有婚丧喜庆,则暗塞红包,以笼络店员,获取好感。为让掌柜胡柱香竭忠尽力,他不惜重金,在小西门购房150平方米,无偿送给胡柱香,
至1927年,孙少衡已跻身于鄂城大资本家行列。其时,因圆挠本店职工参与工会活动,受到批斗此后,他善持工人,竭力发展业务,1930、 1935年,他两度当选为鄂城县南会会长,同时任县财委会主任,政治上的优势,经济上的雄厚、经营中的得法,使得该店发展迅猛异常,加工的糕饼、红灿;代销的白糖煤油,几乎垄断了鄂城的整个市场。至颚城沦陷前,达到鼎盛时期,店中雇工40余人,拥有资产百余万元(银圆),日营业额有时高达5000块,成为鄂城头号富商,他不仅在百子畈、小桥、沙塘等地购置大批田产,而且还在城内(现市二医院和市防疫站处)兴建- -座祠堂。为支援抗日战争,他协助县府征木料,筑碉堡,帮助驻军购集粮草,除动员大家出资救国外,他还带头认购各种抗日公债近万元。
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哪城,孙锦祥杂货店也未能免于劫难,残存商品亦被日寇掠夺一空,孙少衡避难武汉,居汉口法租界8年。其间,曾有人邀他回鄂城参与维持会,被拒绝。
抗战胜利后,孙少衡返归故里,改孙锦祥杂货店为锦大煤汕栈。次年元月,再度出任县商会会长,不久,又当选为县参议员,其生意曾-一度有过回光返照。后因政局动荡,捐税繁多,市场混乱,尽管儿经努力,惨淡经营,终未能逃脱财空力尽、油千灯熄的晚景。
1949年3月,孙少衡弃职潜居汉口,次年春以脑溢血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