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郑文乔

作品欣赏

心怀天地之美

皖江书画院院长郑文乔先生山水书画作品赏析

乔启军

“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梁任公所言,是在强调画由心生之情感融入和深邃悠远之意境传达的重要性,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的思想精神,因心造境,画随意出,是真正的“游居”画家的不二追求。郑文乔先生就是这样的艺术家。

郑先生云,“吾之画山水,俯瞰不纵天地,近藐不介寸然,浓淡写形于色,轻重不显娇柔,浪荡不羁自师法由我,轻飘淋漓自归功我心。天地大美唯吾之道也。”启军肃然记之。

遂查阅宗炳《画山水序》:“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丢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素以远映,则昆仑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千古不移的准则先生已了然于胸了。

启军与郑文乔先生多年挚交,时常把酒论道,卧榻长谈。先生秉性谦恭谆和,禀赋天成,性情坦荡,人情练达,生于安徽安庆的郑先生,兼备安徽文人和显徽派书画家艺术家双重特质,着实难能可贵。

先生四十六岁才方始习画,短短几年,历经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并已逐渐形成“天地大美唯吾之道”的独特绘画风格,在启军熟悉的书画家中实属鲜见。

在启军看来,山水画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实质上是强调山水之精神。

山水精神反映的是山与水,天地与万物、山水与人文化的关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之本质关系,山水精神的本质充满了情、思、灵、魂、魄、是宇宙与灵魂交融,和谐及统一,是客观的主观内化,“超乎山水之外,得以怀拒之中”。正如石涛“夫画,天地变通三大法也,山川形势三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治也,阴阳气度之流形也,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之言。所谓“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

郑先生显然是这个理念的实践者。其作品是对天地自然“真善美”高度锤炼和“仁

山智水”由心写照。先生之作品可以置身宇宙洪荒之中,与天地万物相通,融汇内心共鸣,从而流淌于笔端。正如庄子所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这正是“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

观先生之作品,既可感受到传统水墨山水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深入传统与执著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首先,他的作品中有股扑面而来的文人高雅气质,这种气质源于先生“因心造境”,心怀天地之美,乐观、洒脱、天真无拘、超凡隽秀。源于生活宁静野逸之态,清绝妙造之姿,自得天趣。其虚和飘逸之情态,能给人以直抵佛心的感悟。启军有诗曰“不识青山为春妆,杏花欲白戏花郎,东风无故吹湖淡,可有高士扰禅房”。

在笔墨语言的运用中,作为书法大家的郑先生,以书法的用笔入画,遒劲厚重,苍老雄健;色墨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他在传承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基础上,赋予了其作品以时代精神,成功融入“高点透视”的技法,为其作品注入了气势磅礴的豪迈意境。他善于用墨,正如他对黑与白有着诗意的理解,他以精墨大写,直取自然之灵魂。正是他能娴熟地运用这两种特质,所以他的山水画作品既有山辉川媚之姿,又能有蕴玉藏珠之富。

先生恪守中国画“骨法用笔”的传统、并大胆拓新,笔墨的曲直、粗细、疏密、虛实、大小、方圆、涩滑、张驰等,都能让观赏者产生苍劲和妖媚,柔嫩与老拙,相素与纷繁,严谨与随意,明晰与模糊,磅礴与鉴美等多重对比的感觉,郑先生的笔墨语言可谓:稳健、力到、笔到、气到、意到;用墨干辣老道,层次丰富,虚实苍润,轻重缓急相生,刚柔相济;构图疏密聚散,纵横捭阖,浑然一体,荡气回肠。

从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出既有稳固深厚的艺术功底,又有对中国绘画传统的完整继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历代画家所遵循的古训,“六法”论即是中国画创作的核心法则,也是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的六条基本标准。先生的画作体现的正是这些审美内容。先生注重师自然,能把在作品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通过其笔表述着净化心灵的人文关怀。

对于自然的选化师 具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他把“师选化”延伸为“师选化之机”,作画是在山水中去世俗心,静修得广,澄怀观化,回归纯真,注重意境的营造。他追求的是自然的大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心与自然同化,行动与自然顺应,从而抵达“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让天地、山川、树木、土石、叶草勃发力量之美,散发雄健郁勃之气,使人震憾,心临其境,身临其境,惮悟其境,达到天地至美无言的大化之境,这正是郑先生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

在艺术表现方面,郑先生借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书法功力,将其书法狂草、韵动融入绘画之中,这正应和谢赫《画品》“六法”中“气韵生动”的表述。“气”是无形的生命支撑,在绘画艺术中是作者潜意识充盈在作品中的生命力,“韵”是气的节奏传播,两者结合就形成“能量”场,艺术作品的“气场”是一种能摄人魂魄的力量,是画家追求的境界。这就是郑文乔的山水画对所有观众的感染力特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难看出,象大自然一样,“求真、求善、求美,真诚仁爱”是先生山水画思想性之一;而恪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古代文人“魏晋风骨”的承载,是其山水画思想性之二。

郑燮在《题画》语:“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含道应物,澄怀味象。在以精神为第一性的山水里,人们并不关注所显之象,而是重视所含之道。郑先生在短短的艺术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感悟力,形成了自已的艺术特色,主张和观点。先生认为“写意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境界”。“中国文人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师古不师风,师古必脱古”。

先生坦言:“崇尚独立,画移性情,破古为新,来自自然,超乎自然,令人回归自然的真、善、美。让人们感悟自然,沉醉自然,热爱生活。岂不快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综观郑先生的山水书画作品,启军被其营造出的那种浓郁的诗情画意所感动,他的画作没有以奇险取胜,不急不历,高远莫测的图式中,呈现雅逸洒脱的独特情韵,他较好地传承了中国画艺术之清空、超然、蕴藉与典雅,在其作品中体现东方式的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和儒、释、道、禅文化意韵。

早闻郑先生在圈内有“风流鬼才”之称,此言不虚矣。他的琴、棋、书、画、文章都堪称方家,且风流倜傥,天真洒脱,才华横溢,实为安徽文人中之佼佼者。先生正当知天命之年,更是艺术家之盛年,其艺术境界也日臻成熟,正逐步走向返璞归真“法我”的自由境界。

启军有理由相信,郑先生自持禀赋,恪守师化,矜持任达,画出由心,假以时日,必成大家。启军有诗云:“惟才是举别皖山,繁星渐去坐我禅,五年师化出真我,千岁画品有洞天。心照天地映大美,笔墨山水法自然,吴带当风晋魏骨,曹衣出水唐宋言,释道大千婆娑苦,鸿儒一士般若间,不尽风流不醉酒,醍醐只为后人瞻。”

注:乔启军,字潜雍,安徽人。文艺评论家、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