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笔记(12月27日)两头婚及其它

1

如何把公众号文章内的音频文件下载下来

昨天晚上,为了把一个朗诵的音频文件复制到另一篇公众号文章里,百度找答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搞定,并没有度娘说的那么复杂,和朋友们分享。必须用电脑操作才行。

1、用电脑打开微信公众号这篇文章,按F12后代码出现。

2、选择【Network】按钮。

3、然后再选择【media】按钮,播放文件中音频文件,音频文件代码就会生成出来,在文件前的框内双击该文件代码,打开新的浏览器界面播放该音频文件,点击下载到电脑。

4、然后在上传到公众号音频素材库。

5、在编辑公众号图文消息时选择音频,从音频库中选择插入就OK了。

2

降温

气象局早十点半通手机短信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息:预计未来48小时内,我县最低气温将下降8度以上。下午4时又发来短期天气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小雪转睛,北风3至4级,-19度到-10度。上午天上就飘着几个雪花,不过有太阳,民乐人把这种天气叫飘明霜。下午开始下小雪,看下雪的阵势,感觉不像小雪的样子,如果人工增雪,可能还会是大雪,有几次,天气预报就没有报准,可能是因为人工影响天气造成的。突然想起恩格斯警告人类的一句话: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3

原因

季成家老先生去世没有叶落归根,埋在民乐,可能是原因的。有一个微信朋友和季老家是一个村的,他给我发信息说:对季老的印象首先是季老家的祖坟在我们家地旁边的坡下面的一块靠河的地方,埋着季老的祖父和伯父。我们小时候最早看见的墓碑,就是从那里。小学生的时候远远地从碑文上认字,碑上面有彩色的花纹好像还有龙凤图案。真的某种程度上看到碑看到远离家乡外出工作人家的祖坟,都是对我们小小的激励。还记得坟滩里也会长羊胡花,去采花,看到坟跟前打掉的白瓷的酒瓶上印着彩色牡丹花,那是农村很少见的高质酒瓶,后来上大学,才知道那是甘肃比较响亮的酒品牌——河州牡丹。记得有一年,季老母亲去世,要埋在柴庄,马家阻拦没有埋成。那片坟地另一半埋着马家先人。当时季家在柴庄已经没有人了,据说最先当初是和马家关系好落户柴庄的。

季成家先生母亲大约是2005年前后去世的,当时我受几位兰州朋友委托前去上奠,季老的母亲活了近百岁,据说是民乐最高寿的老人。不知这位朋友说的季老母亲没有在老家坟地埋成,不知埋在了何处。这也可能是季老不能埋在老家的原因吧。

4

两头婚

朋友说现在江浙一带流行“两头婚”,这种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查看网络上的相关八卦:这种婚姻形式,是近年来在江浙地区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形式——两头婚,即当地人俗称的“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意味着“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也不是娶媳妇”,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专家认为两头婚这种社会现象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种产物。有利有弊。首先,两头婚家庭商定好生育两个小孩,是积极响应了国家的生育政策,有利于缓解社会的老龄化。再比如,没有彩礼和陪嫁门槛,男方和女方的经济压力都会减轻。相对而言,可以提高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再者,生育两个小孩既随父姓又随母姓,避免了姓氏和抚养方面的纷争。虽然两头婚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虽好,但两头婚家庭的独立性会弱,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会受到影响,年轻夫妻的亲密度也会受到影响,两头婚家庭会因为谁家都不能少、不能输,从而发生争执。比如有的男方不愿多在女方家住,怕住得时间多一点会有入赘之嫌。再就是哪个孩子跟谁姓,有“对赌”成分在。如果生育的二孩性别一致,则皆大欢喜,但生育的二孩中有一胎为女孩,且随男方姓氏为女孩时,则有可能造成男方的心态失衡。同时,两头婚家中的孩子都叫爷爷奶奶,而取消掉外公外婆的称谓,会让孩子分不清亲辈关系。另外,家庭中出现异姓兄弟姐妹,也会降低孩子对兄弟姐妹的认同感。更有甚者,在养育过程中,“爷爷奶奶”会有意或无意地更偏爱随自己姓氏的小孩。专家分析,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文明素养的提升,人们对婚姻姓氏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明,这会冲淡人们对于姓氏传承的“执拗”,人们对婚姻姓氏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明,两头婚利大于弊,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在全国流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