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鉴赏:工美大师--王树森
王树森,北京市人。
北玉四杰(其他三杰为潘秉衡、何荣、刘德盈)之一。
王树森十三岁随父王恩忠学画和家传“花片(玉佩一类作品)”技艺。
他的作品,擅于“小中藏大”、“薄中显厚”、“平而反鼓”(即凸出来,具有立体感)。
他的《玛瑙五鹅》作品,曾轰动玉器行业,成为誉满中外的俏色绝品。他不论琢制山水花鸟,还是塑造名人神佛,都注重特征,讲求神韵,不落俗套。琢玉五十多年,从未制作过同样作品。
《岱岳奇观》原料重363.8公斤
一般门类的艺术家在创作中,题材是最先酝酿形成,然后再以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而玉雕则是以天然玉石为创作对象的,其大小、形状、颜色、质地都是先天的。
玉雕大师必须通过对璞玉的表面观察及局部解剖来对内部质地、纹理、色彩等进行分析判断,这称之为“相玉”或“问玉”。
相玉在整个治玉过程中最为关键,直接关系着题材创意和造型设计,决定着玉雕作品的艺术价值,故谓“一相抵九工”。
《岱岳奇观》设计图稿
《岱岳奇观》完成初步设计
反复分析研究,几经调整方案,最后设计为“山子”,借鉴杜甫的《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作品充分表现泰山的雄伟气势和深邃意境。
《岱岳奇观》制作中
前排左起:王树森、王仲元、崔万卷
后排左起:蔚长海、郭石林、赵立平、董文钟、韩家桓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原料阴阳两面色泽分明的特点,表现出“阴阳割昏晓”:
阳面雕刻出红日东升、山峦挺拔、树木青翠;
阴面塑造夕阳西下、牧人晚归。
阴阳交映,意境深远,令人心旷神怡!
《岱岳奇观》 设计:王树森、陈长海、张志平
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长期从事玉雕创作。1955年被评为玉器行业老艺人,并聘为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一九七八年,在香港举办“中国工艺品、首饰展卖会”,他制作的《高绿翡翠龙凤福寿玉佩》珍品,轰动港澳和我国工艺美术界。
80年代初起王树森大师创作的一块《高绿翡翠龙凤福寿玉佩》珍品,轰动港澳和我国工艺美术界高翠玉牌在香港拍出了五百多万港币的天价。为国家创收了大笔外汇在业内引起轰动。
八十年代初月收入三十相当于现在月收六千,保守一点换算最少相当于现在几个亿。
不是摆件,不是手镯,不是珠串,只是一块玉牌,而且这块牌子的原料差一点成了废料,虽然是块高翠,但黑棉太重.王大师用高超的技艺将黑棉全部挖除,并巧妙设计成龙凤牌,成为经典的传奇。
白玉《毛主席像》为立式圆雕。作品选用产于中国新疆和田玉中洁白油润似羊脂、最上乘的白玉精心琢镌雕刻而成。其浅棕红色底座呈坡状,这是一件表现毛主席形象的玉器作品。
白玉《毛主席像》,是王树森1960年正当他43岁精力旺盛之时,创作出的代表作之一。
1958年,毛泽东视察黄河后,国画家刘旦宅创作了一副表现毛主席在黄河边挥手指点江山的工笔人物画《河清有日》。
王树森从中得到启发,创作出这件白玉《毛主席像》。
代表作品有:
《高翠五福同喜玉佩》、《玛瑙屈子行吟》、《珊瑚观音渡海》和《松石韩湘子》、《群仙祝寿玉佩》、《群山瀑布玛瑙水胆》、《观音普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