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烟台】烟台山:城书的封面
如将一座城比喻成一本书,地标建筑便是这书的封面。烟台山上的灯塔作为烟台代表性地标建筑,被誉为“烟台市标”。
走到朝阳街的北端,就是烟台山。因三面环海,亦名"海洋岛",是烟台市区的主要风景游览区。
走进烟台山景区,映入眼帘的是著名书法家,原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武中奇老先生96岁高龄时题写的“烟台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日、法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在烟台山及其以东海滨建领事馆、教堂、医院、邮局、学校、洋行等,逐渐形成一个外国人"居留区"。1979年辟为公园,是个山、海、城、港联为一体的景区。
拾阶而上,首站来到烟台开埠陈列馆。该馆原为美国领事馆官邸旧址。
烟台地胶东半岛东北端,是扼守京津的门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良港。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辟登州(今蓬莱)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派员到山东考察,认为烟台的通商条件要优于登州,遂将通商口岸改为烟台。因此烟台也成为了山东省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
烟台开埠陈列馆内展览内容主要围绕烟台开埠这一特定的历史时间,真实地记录了从鸦片战争到1945年80余年中烟台的社会历史变化。
目前烟台山上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丹麦、日本等六个国家的领事馆旧址,及其办公附属建筑30余栋,这也成为亚洲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外国领事馆群。
山顶的烽火台已被拆毁,现仅存一段南北长15米、东西宽13米、高6.5米的台基。1905年7月,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建起一座灯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新建的烟台山灯塔,已被定为烟台市市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4日拂晓,烟台胜利释放。为了纪念那些献身于解放烟台战斗的抗日英雄,烟台市人民政府根据胶东行署的指示,于1946年5月在烟台山忠烈祠西侧修建了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8米,呈五菱柱形,由乳白色花岗岩石制成。纪念碑正南为“民族英雄名垂千古”八大红字,背后刻有89名烈士的英名。
呈五角星状的烟台抗日烈士纪念亭
墩台灯塔是烟台市唯一的地标性建筑,建于1988年4月,它是位于烟台港海岸之上的大型航标灯塔,集导航、旅游、海上交通指挥于一体。由清华大学设计,塔高49.5米,共12层。下三层为古堡式建筑造型,内设电梯可以直通11层的观景平台,顶部设有360度旋转的灯光,直射距离可达30海里。
登上塔顶,原来可遥望四方,观海景、海港和海滩,烟台的山海风光。却被弥漫的雾霭包围,只能拍到塔下的一片。
俯看忠烈祠、财神殿、吉祥钟等
烽火台
最有特色的是丹麦领事馆旧址,山上唯一的一个北欧式风格建筑,也是一个复原陈列馆,展馆里面展出的是当时丹麦领事在烟台工作生活时所用的家具,按照当时的摆设复原陈列的,临海的院落中美人鱼铜像更到了童话的王国。
在烟台山北侧临崖小路旁有一片草坪,叫观海坪,如若有海市蜃楼奇观出现时,这里是最佳观察点。
沿着海边来到惹浪亭,阵阵海风席面而来,带来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站在惹浪亭里,眺望远处,饱览近海远山的美景。若隐若现的船只和拍打海岸的浪花,组成一幅难以勾勒的风景画。正应了亭上那幅楹联:身至瑶台,赏一亭惹浪; 心连寰宇,祈四海安澜。
礁石上的铁索桥
游艇浮筒码头
沿着冬青长廊返回时,树影斑驳,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据说这冬青长廊长190米,已有百余年历史,而冬青四季常青,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
冰心纪念馆展出的冰心的手稿、著作、照片以及实物所体现出的冰心与烟台的浓厚情缘一样,相信所有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感慨万千,爱在烟台,难以离开。
冰心纪念馆的附近有一座欧式庭院,可惜不是春季,没有盛开的花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