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凝炼则成痰,痰为百病之源,你了解多少 健康头条 移动版
每每提到中医,似乎总是将湿气排在首位,那么,湿气究竟有多可怕呢?通俗来讲,湿气就像是体内的水蒸气,总是围绕着体内的器官,想象一下,如果体内的器官再围裹着类似湿毛巾的湿气,器官们自然是不能正常地工作了。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湿气的危害。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精散,上旭于肺,通调水通,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清)吴瑭《温病条辨》。
湿气凝炼则成痰,痰为百病之源。中医里的津液,简单来讲就是人体内的水液。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水液在气的作用下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循环往复,这水流的动力就是身体里的阳气,阳气虚,则水流缓。缓慢移动的水湿之气被体温加热、熬炼,慢慢则成痰成饮。痰饮是人体内的滓液在代谢、输布、排泄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停留于体内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浓浊者称之为“痰”,清稀者称之为“饮”。正所谓“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所以水、湿、痰、饮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体津液的异化物。
湿气凝聚在体内,导致气血流通不畅,而人体的津液是在气的推动下流淌的,所以经络不,易生痰饮。而痰饮淤积在体内会随着气血的运行流窜到身体各处,就好像被污染了的水,在水流的作用下会污染整个流域。俗话说“百病皆有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痰饮的流动心属火,水湿痰饮性寒,与心相克,影响精神心智。上达头面、下至脚足、内到脏腑、外渗肌肤,从而各种各样的病症丛生。比如现代人的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糖、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等疾病,大多与痰湿积聚引起的经络阻塞、气滞血淤脱不开干系。
百病由痰起,而“怪病乡痰’’,因为痰湿是由水液演变而来,有着重浊黏滞的特性,所以水湿痰饮导致的各种病症,大多反复发作,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更甚者,由于水湿痰饮性寒阴冷,直接与五行中属火主神明的心发生冲突,常常会蒙蔽心窍、扰乱神明,导致人的精神思维错乱。所以避免痰饮之证的当务之急就是祛除湿气,温煦正阳。
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沉重,没有力气,特别容易疲劳。湿气就像是一个难缠的树藤,需要慢慢地把它解开,慢慢地让他停止生长。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形象的说,湿是身体里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湿,则成痰,必然会影响到人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