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如何引流互联网医院?
专栏作者/目目金
市场销售两栖特战员。
前段时间,辉瑞普强调整了自己的业务结构,重新划分为三个业务部门,分别是医院销售业务、零售业务和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直接向大中华区总裁汇报。
这也是继阿斯利康的互联网医疗战略项目之后,今年又一家直接推动互联网医疗项目的跨国药企。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这一项目正逐渐被各大药企推上策略性地位。
但药企与互联网医院合作的策略性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难点,其中被吐槽最多的,也是产品经理最头疼的便是患者引流的项目。
和互联网的各种APP一样,利用互联网医院培养用户习惯去运营,第一步便是要将用户引流到平台上。那么怎么引流呢?
给了销售团队地推的指标,被抱怨消耗了不少客户关系,还达不到患者关注的指标。甚至也有听说被逼无奈成立了“扫码互助联盟”,引流用户的真实性也存在质疑。那么如此艰难棘手的引流,到底是为了成就什么,还要引流多久?
引流患者至互联网医院,拓展病源,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对于患者,挂号、交费、候诊、查看检查结果都可以在网上或手机上完成,减少时间、空间和感情上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医生,可以提高医生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医患冲突,降低从业风险;对于医院,可以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技能,引流患者到院。
目前互联网医院所需要引流的对象多为慢病患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人群,主要对其的作用主要是日常健康管理和复查。
引流其实只是互联网医院的一小细分领域的患者服务。专业的细分领域患者服务有科普、引流、挂号、药品配送、术后随访、不良反应处理、复诊、续方等。
而和医药疾病领域相关的科普、学术、术后随访、不良反应处理等服务正是药企的职责所在。至于患者社群、患友分享、公益义诊等,虽然药企也多有类似小组服务,但药企核心在于服务医生,通过医生服务患者来解决。
而做好引流,需要药企和互联网医院、药房、医生深度的协作。
一、借力区域网络实现社区慢病管理。
互联网医院的患者引流可以借助社区医疗中心、卫生室、药店等区域就诊点通过网络平台去做延申引流,形成慢病管理、随访跟踪、日常检测、保健咨询、复诊提醒、就医预约等全程健康管理。
这种模式需要做好区域转诊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和区域高等级医院确定好分级诊疗的策略模式。
微医的全科中心,集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线下医疗闭环运营于一体,也是作为基层中心和社区模式相结合起到分诊作用,注重日常的检测管理,强调分级诊疗与健康维护。
二、助力医生打造会诊和病情交流群
主要方式是通过微信群的形式,将医生、患者、志愿者加入,通过初筛,将意向患者信息引流至医生入驻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中,在初次会诊后与患者在平台上线上跟进疾病管理。同时,也可以促进病友之间的病情交流,打造有温度的社群管理,提高用户的体验和粘性。
比如需要慢病管理的病人多为老年人,这类型的患者是害怕孤独的,他们需要像家人一样关注他陪伴他的服务人员,同时和有同样疾病的同龄人一起做好健康管理会让他们有更好的依从性。
三、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庞大的后台数据一定不是无用的,随着用户人群的增多以及运营手段的丰富,利用大数据去检验现有的手段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虽然为患者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内部的工作配合和激励中,市场部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KPI,并且明确奖励措施,不能总以合规为由去限制激励的发放及客户的融动,更不能只设定执行的KPI,而不去和代表沟通项目的意义及短期内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于代表而言,需要做到共情才能做事不盲目,于客户而言,共赢才是引流的根本目的,如何在地推的过程中让客户满意,给到客户不一样的平台体验,是市场部需要去着重思考的问题。
如果没能体现公司或者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结果只能像前几年互联网融资烧钱的那种“百团大战”,拼到最后一无所有。
现在政策和技术手段每天都在变,但是唯一不变和永远是核心的仍是以患者为中心去做服务患者的事,只要能让患者在就诊就医途中少走一步路,我们即使多走几步多绕几圈也都是值得的。只有抱着这种觉悟的医药人,才能走的更远。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