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方:感冒方14首】

感冒

感冒速愈汤

【方源】陈有恒效验方

【组成用法】桂枝10g 白芍10g 厚朴5g 杏仁5g 竹叶5g 蜈蚣2条大枣3枚生姜3片上药加水300ml,武火煎至150ml,日2次口服。

【功效主治】调和营卫,镇痉熄风。治疗外感初起的发热、喘咳、抽搐。

【加减应用】热重者蜈蚣用量可加至3~5条;喘重者厚朴、杏仁用量可加至10g;身重者竹叶用量可加至15g;风热感冒者可减桂枝用量至5g。

特效感冒宁

【方源】宋健民效验方

【组成用法】苏叶10g 薄荷10g 藿香10g 防风10g 荆芥10g 双花12g 苍术10g 黄芪10g 甘草3g 上药为一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约200ml,浸药半小时,煎取100ml左右。第二次用水约120ml,煎取80ml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午、晚温服。一般3剂即愈,重证可继服3剂,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主治】解邪固表。治疗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咳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

【加减应用】咽喉痛者,加桔梗10g、僵蚕6g;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10g,清稀者加半夏6g、陈皮9g;头痛者加白芷9g、川芎9g;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g;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g、石膏20g、荷叶10g。

芙朴感冒汤

【方源】吴士元效验方

【组成用法】木芙蓉叶15g 厚朴10g 牛蒡子10g 橘皮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理气宽中。治疗风热或风热挟湿感冒。

避瘟捷效散

【方源】许玉山效验方

【组成用法】紫苏叶15g 葛根12g 粉甘草9g 冰片5g 朱砂5g 薄荷霜少许共研细末。将手指消毒,蘸药末堵在鼻孔吸入。可装瓶备用。

【功效主治】本方有避秽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时行感冒。

解表清热方

【方源】邢子亨效验方

【组成用法】葛根12g 连翘15g 银花15g 桑叶9g 桔梗9g 浙贝母10g 荆芥9g 淡豆豉15g 牛蒡子9g 桑枝12g 甘草9g 薄荷5g 芦根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风热和春温风热,症见身困、微恶风寒等症。

【加减应用】咽痛者加射干9g、板蓝根12g、蝉蜕9g;咳嗽者加前胡9g、天冬12g、杏仁12g、瓜蒌15g;身痛者加鸡血藤20g;头痛者加菊花12g、僵蚕12g、生石决明20g,兼有风寒者加苏叶9g;夏月感暑邪,自汗发热不退者去荆芥,加香薷9g、滑石15g、猪苓12g;寒热如疟者加常山9g;兼有湿邪阻滞中焦者加苍术9g、川朴9g、炒槟榔12g;高烧不退者加丹皮15g、犀角9g。

宣肺解毒汤

【方源】孔光一效验方

【组成用法】前胡6~10g 桔梗6~10g 牛蒡子6~10g 连翘6~10g 杏仁6~10g 白僵蚕6~10g 薄荷5~8g 芦根10~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外宣内清,利肺解毒。治疗风热毒邪外感,肺经郁热,卫表失疏所致的风温肺热、急性咽炎、温毒发疹等急性诸病及其迁延诸症。

【加减应用】表闭无汗,恶寒头痛,鼻气不利者,加荆芥、紫苏以疏风宣肺;内热口渴,咽疼舌红,苔薄黄者,加银花、黄芩之类以清热解毒;咳嗽偏重,肺气郁逆者,加覆花、苏子以肃肺降气;痰多不畅,苔黄腻者,加瓜蒌、贝母等以清化痰热。

清解散

【方源】袁正刚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15g 黄芩15g 马鞭草15g 银花15g 连翘10g 桔梗6g 生甘草6g 僵蚕10g 大贝母10g 薄荷10g 本方为一日用量,共煎两次合并成400~600ml,每6小时服100~150ml。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气、解毒、利咽。治疗咽喉肿痛(风热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扁桃体Ⅱ°肿大,体温5℃~40℃),舌红、脉数者。

【加减应用】口渴、苔黄、脉滑实者加生川军6~10g。

增免抗感方

【方源】孟仲法效验方

【组成用法】太子参10~15g 黄芪10~15g 水仙草10~15g 地锦草10~15g 黄芩5~6g 仙灵脾6g 五味子5~6g 黄精6g 生地9g 麦冬6g 白术9g 甘草5g 每日1剂,以水煎服。可连续服用6~8周。

【功效主治】益气升阳,健脾补肾,清热祛邪,提高小儿抗病免疫能力。治疗小儿因反复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程较久而引起的脾虚证。见消瘦乏力,纳食不良,多汗虚羸,发热易咳,便溏或干结,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面色萎黄少华,久则气血亏虚,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等。

【加减应用】病儿急性感染发热症状明显者,可去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等药,加生石膏20g、知母9g、柴胡9g;伴有咳喘或久咳无痰、肺阴不足证者,可加款冬花9g,绿梅花、天竺子、杏仁各6g,去黄芪、仙灵脾、五味子;如有脾气急躁、多动不安、睡眠欠佳者,属心脾两虚,可加酸枣仁、远志各6g,夜交藤9g,去黄芪、仙灵脾;有口渴多饮、舌红唇干、厌食明显者,属胃阴不足,可加重生地、麦冬用量,去黄芪、五味子、仙灵脾,加石斛9g、乌梅6g、玄参6g;有脾阳虚弱、肠滑便溏时,去黄精、麦冬、生地,可加用白扁豆15g、芡实10g、炮姜3g;脾弱肠燥时,大便秘结干燥,可加用郁李仁3~6g,重用生地,去方中五味子。方中剂量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及病情适当增减。

解毒退热方

【方源】李冬青效验方

【组成用法】粉葛10g 柴胡10g 栀子8g 黄芩8g 荆芥8g 防风8g 板蓝根12g 蒲公英10g 射干8g 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咽喉而退热。治疗外感寒郁化热症,外感寒热夹杂症,流行性感冒(寒郁化热,表邪未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

【加减应用】咽部肿痛严重者,可于方中加入马勃、僵蚕或山豆根;发热不退者,可加用知母;兼挟食滞者,可加用炒神曲、炒谷麦芽或焦楂等导滞消食之药物。

清解表热方

【方源】印会河效验方

【组成用法】桑白皮9g 桑叶9g 黄芩12g 山豆根30g 鱼腥草30g 生石膏30g (先煎)枇杷叶9g 芦根3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清解表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口渴,鼻塞流涕,咳嗽,嗓子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者。

【加减应用】若咽痛者加桔梗9g、牛蒡子9g;咳嗽甚者加杏仁9g;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9g、薄荷3g;身痛明显者加羌活9g、苏叶9g。

小柴胡加板蓝根汤

【方源】张志远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12g 黄芩9g 太子参6g 半夏7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3枚(去核)板蓝根15g 此为8岁儿童用量,水煎分3次服,3小时1次。不及6岁者减1/4~1/3量,超过10岁者增1/4~1/3量。第一剂饮完,继用二剂,睡时停服。一般4剂体温下降,恢复正常,得微汗而愈。

【功效主治】清热透表解毒,和解少阳。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咳嗽,身上少汗,脉搏浮数,高烧持续不退,注射抗菌素、服解热药物无效者。

【加减应用】临床投与此方,遵照既往经验,凡有气喘现象加厚朴6~9g、射干6~9g、葶苈子9~12g;胸闷痰多加橘红9~12g、茯苓9~12g、枇杷叶12~18g;咳较重加前胡6~9g、浙贝母6~12g、款冬花6~9g (包)、百部6~9g;大便干结加全瓜蒌9~15g;咽喉痛加苦桔梗6~12g、锦灯笼9~12g。

加味麻黄汤

【方源】吴考槃效验方

【组成用法】净麻黄10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 浮萍草6g 独活6g 紫苏5g 菊花6g葱茎3根水煎服,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散邪。治疗中风伤寒,头痛身疼,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吐痰沫。

【加减应用】头痛甚者,独活易羌活。

新加苇茎汤

【方源】陈伯庄效验方

【组成用法】荆芥6g 薄荷8g 桔梗9g 前胡9g 芦根20g 冬瓜仁30g (炒黄打)光桃仁8g 生苡米12g 浙大贝12g 自加生荸荠五至七枚,洗净连皮切开,同药和煎。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调理肺胃。治疗四时寒热夹伏之“时感”(此名为王孟英所取,盖谓四季新伏夹受之证),但邪之多寡不一,素体虚实不同,故同称“时感”,而见证与治法有别。然最为常见者,其主证多为滞与热邪互结,阻碍肺胃升降气机,故宜以此方治疗,多收满意效果,春令温舒,尤易见功。

【加减应用】若在夏暑湿重,可加香薷、藿香;秋令感伤,可加桑、杏、菊、梨(皮带肉);冬令外寒袭束,可配麻黄汤(但麻、桂用量宜轻)。

板麻汤

【方源】孟仲法效验方

【组成用法】板蓝根9~12g 生麻黄3~6g 杏仁6g 甘草3g 黄芩6g 银花15g 射干6g连翘9g 竹叶6g 荆芥穗3g 牛蒡子6g 桔梗6g 薄荷6g 生石膏20~30g 每日1剂,可连续服用4~6天。

【功效主治】清宣肺热。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凡病毒性感冒而有高热、气促咳嗽、烦躁不安、脉数舌红、苔黄或薄腻者,病儿已有上呼吸道感染下延下呼吸道征象,如咳嗽、呼吸音变粗,有鼾音、哮鸣音或少量干湿性罗音,呈急性支气管炎或早期肺炎迹象者可用此方。

【加减应用】高热不退时可加羌活5~6g;咳重痰多时加紫菀9g、法半夏6g;喘促明显时可加胡秃叶10~15g、桑白皮9g;纳呆便溏时可去竹叶、牛蒡、银花,加山药9g、白扁豆15g、生山楂6g;热降汗多去麻黄、石膏,加孩儿参9g、黄芪12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