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易求 佳徒难得——忆盖叫天说艺
盖叫天(1888—1971)
1965年夏天,我见到京剧司鼓老人沈玉奇。说:“盖叫天近来嗓子很好,戏瘾来时,连我这个打鼓佬都不嫌弃,要我为他操弦吊嗓。”当时盖老正自告奋勇承演我写的京剧《张苍水》。剧本已经交给他了,不知他看后作何想法,听沈老先生之言,我不免一喜,莫非盖老已在准备《张》剧的唱段了?于是,我特地去拜访盖老,以便探探消息。
果然,沈玉奇所讲是实,盖老已经在为《张》剧作准备了。那天,我们说了一些有关《张》剧的事后,便天南海北地闲扯起来,我们说到,京剧武生,向有南北之分。北派武生如俞菊笙、俞振庭(菊笙之子)、黄月山,我生也晚,未及亲炙;南派武生如李春来、赵少廉(名旦赵君玉之父),我也未看到。南北派武生最老一辈的面貌艺事,我都没有赶上,连听到的也不多。原想对盖老请教,继思盖老年龄亦仅大我十余年,上面这些人,他也不会怎样熟悉。最重要的是将南北两派的特点作一对比,然后再把南派中的盖派,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于是我先从北派武生杨小楼谈起。
杨小楼先生(1878—1938)
提起杨小楼,盖老很兴奋,他先谦虚地说:“我虽是‘内行’,不是杨派武生,我知道得不多。我幼年时在天津看过尚和玉的戏不少。您虽是票友,见多识广,您谈杨,我谈尚,尚和玉也是北派泰斗,两下一对,多少对出一点名堂。您说怎么样? ”
《长坂坡》 杨小楼 饰 赵云、刘砚亭 饰 张飞
我谈到:杨小楼演戏,最大特点是“ 武戏文唱”,这是大家公认的。他演《挑华车》,开打后,背后四面靠旗,一点不乱,这是头上的功夫,演《铁笼山》的“起霸”,左右腿分别抬高画一环形落地,两腿环转,如用圆规画出两个圆弧,这是腿上的功夫;演《长坂坡》,台上金鼓震天,他摆好架子,纹丝不动,好似一座石雕像,起码有半分钟之久,这是“养气”的功夫; 至于念白,响亮、爽脆,唱腔简单朴茂,完全和老生区别开来,这是嘴上的功夫。武戏文唱尤其更要求做到“ 迅而不乱”,“ 文而不瘟” 。杨派特点中我以为这一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晋阳宫》 尚和玉 饰 李元霸
盖老说:“老道(尚和玉生活严肃,人称尚老道)的戏路,和小楼的差不多,长靠戏气度凝重,大将风格。举手投足,极有分寸,一招一式,特别好看,就是嗓子不大好,俊扮之相差点,但他的杰作《四平山》《晋阳宫》等戏,只看到他的优点,却看不出他不足之处。这也是他功夫到了家的表现。”
我说,以前我看您的戏,常常不知不觉会联想到尚和玉。但我从未听说您师承尚门,取法和玉。现在听到您说幼年看过他很多戏,怎会不受他的影响? 古人说,“ 耳濡目染,先入为主” 么。
盖老说: “ 我们学艺,千万不要迷信‘名师出高徒’ 这句话。试想天下之大,名师之多,辗转相求,总能求到,但以后就要看你自己了。你自己的资质如何,努力如何,都是问题。名师能保证出高徒么? 譬如我承大家谬赞的一点薄技,老实说,绝大部分是我自己‘悟’ 出来的。至于师傅教我的,只有十之二三;自己创造的,倒有十之六七。因此,我的结论是‘名师易求,佳徒难得!’ ”
接着,盖老回忆道: “ 我幼年先学老生,开蒙戏是《打鼓骂曹》。我感到我天赋嗓子不亮,音色又差,唱来没有韵味,征得师父同意,才改武生。又因身材不高,演长靠戏没有大将风度,又改为短打。我青少年时,最喜演陆文龙。因陆文龙虽勇冠三军,却尚在幼年,不披大靠,不戴头盔,种种条件对我适合。这都是我自己悟出来的。”
我说,我回想在小学读书时,就看到戏考上印出您的陆文龙戏装照片,真是太好了!好在什么地方?我也说不出来。一进中学,就慢慢悟出:您照片上扮陆文龙使双枪的几个架子,有如书法名家,铁划银钩,线条挺直遒劲,造型漂亮大方,角度尺寸,不能差毫厘,简直是高标准体操动作的范本。李春来我没有看到,但您的腿上功夫,可与杨小楼媲美。前面所说陆文龙的戏完全可以看出,一腿架枪,一足直立,兀立如山,英姿飒爽; 可惜我没有看到您此戏在台上演出。否则,顶上雉尾和车轮大战都大有文章。拿雉尾比杨的靠旗,车轮战比杨的开打,更可以具体谈谈头上、手上、腿上各种功夫。但举一反三,我想您和小楼,一定是“ 异曲同工。”
《八大锤》 周瑞安 饰 陆文龙
盖老笑笑说: “ 我哪比得上小楼? 您夸我也太过了。我就说说我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踢腿越低,功夫越深’,‘出手越短,动作越快’ 。小楼武打,大开大阖,可也讲究‘迅速准确’ 。我天赋条件和他不同,所以我方才讲‘踢腿越低,功夫越深’,因为我演的多半是短打戏,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就问: “ 您对杨瑞亭的‘朝天蹬’,周瑞安的‘一条腿’以为怎样?” 盖老说: “ 都是腰腿上的功夫,不容易。周瑞安学小楼,很有几分象,可惜他只有一条腿,右腿差劲,要有两条腿,差不多就是第二杨小楼了。”
《恶虎村》 盖叫天 饰 黄天霸
我说,您演的《恶虎村》和小楼演的都是有名杰作。我都看过,大家都非常看重。夜行‘走边’ 一场,似乎过去谈它的人也很多。您俩所演,都是后学典范,各有千秋。我所谈的只是一个极小的‘ 踢鸾带’ 的问题。南派武生,似乎踢鸾带次数太多。小楼当然也踢鸾带,但不象一般的频繁。您踢鸾带固较小楼多,却比一般少些。一般演员是否故意在卖弄鸾带功夫?
盖老说:“踢鸾带表示要登高越岭,上下楼梯,尤其夜行崎岖小道是必要的。索性把带端束起,要损害装束的美观,所以鸾带下垂,也是增加姿态的一种方法。而过多踢带,倒显得寒碜。至于小楼对此轻描淡写,我以为和他的‘武戏文唱’ 是分不开的。”
以后盖老又谈了“悟”的问题。他说:“大家都知我焚香打坐,无关宗教信仰,我看到香火烟云袅袅,百态千姿,就想把它融化到戏里面。京剧武戏上许多动作,都是由中国古代的舞蹈演变而来。戏里的‘起霸’、‘走边’,都是整套的舞蹈,象征着一定的动作。我创出的舞圈、舞带都受了香头上烟云的启发。我看不懂古籍资料,于是鸟飞、鱼泳、兔跃、蚓伸,甚至于香烟冉冉,都成了我的借鉴,把它运用到舞蹈中去。但这些都是我自己‘悟’ 出来的。北方人家中堂上常常挂着‘精、气、神’ 三个大字,我觉得无论学戏、学拳棒,甚至于有人还把它包括了学书、学画,对这三者都要讲究。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气’。我焚香打坐,就是练‘气’。‘气’要沉得住,用得出,否则什么道理都‘悟’不出来……”
盖老讲到这里,我忍不住插进他的话说:“小楼也喜欢焚香打坐,道理和您一样。您讲的‘气’实在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和杨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是实践起来却不容易。我把南派、北派分得太清,古人说,‘门户之见’ 总嫌太深,将来这条鸿沟,迟早会消除。我们在接受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共同创新,那不更好吗?”
盖老说:“艺术上应容许多种流派同时存在,互相学习,相得益彰,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立均 整理)
(摘自 《戏剧报》 1985年第6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想了解更多梨园动态请登陆:www.dongdongqiang.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