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 “杂锦汤”

【往期回读】

我的高考记忆    我的高考

女儿高考前后    儿子的高考

赢战高考,圆梦大学——丁中出征2019高考

“最牛县高”考前校园照让人泪奔

学生中考图被父亲晒出,看哭万人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杂锦汤”

麾村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说到杂锦汤,你可能想到的是海鲜杂锦汤、牛肉杂锦汤、猪血杂锦汤、羊杂杂锦汤、冬瓜杂锦汤、家常杂锦汤等。这些色香味俱全、让你看了都流口水的美味佳肴,下酒下饭,为多数人所青睐。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杂锦汤,不是舌尖上的杂锦汤,而是特殊年代、特定环境下、特制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别样事物——垩田用的“杂锦汤”。

过去我们农村种田使用的都是些大粪、猪脚灰之类的家杂肥,农闲时节还揽渣、揽河泥,用攉锨攉到河坎的河泥格子里自然晾干,冬前挑到麦田里用小镗锹切成小块(农活术语“放河泥”)压麦御寒,肥效两季,一举多得。加入农业社后,人多力量大,每年冬季都会干塘挑河泥,干得热火朝天。公社化后,新的肥源不断被开发,积肥路子也越来越宽了。农闲时,生产队组织劳动力到各家各户,将鸡窝鸭舍里的泥土铲去一层又一层,屋内也被掘地三尺,如果室内铺砖的话,则先将砖头扒掉,然后开挖;接着就是换土基(土坯)墙。说法是,这挨脚反复踏过的“千脚土”和多年风吹日晒的陈年老土基墙比河泥的肥效还要好。于是,一场砸墙掘地的积肥运动风靡一时。春暖花开时,生产队便组织採集青肥,寻青草、铲草皮,摘树叶、捞河草,用以沤制绿肥,谓之“上天入地”;也有将场头麦紊荄壳、青草地皮堆放在田头路边,垒成长2米、宽1米、高1.5米的长方体,用沟边淤泥将四周及顶部抹平封严,在路边一字排开,让其自然发酵,谓之 “面包车队”。秋收后,便在田边地头挖上一口2米见方、1.5米深的泥塘,倒入稻桩杂草、猪灰牛粪,封口沤制,谓之“小口深塘”。真是群策群力,博采众长,肥源滚滚。

积肥造肥思路越来越宽,声势越来越大,同时也是头脑最容易发热的时候。就在这时,有人突发奇想——直接将青草等杂物倒入河沟池塘沤制“杂锦汤”!说这“杂锦汤”夏季可将其“汤汁”抽到稻田里垩秧,淀底“佳肴”则待冬季干塘时与河泥一并“起锅”留着垩麦,其肥效肯定没话说!这么个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到哪儿找啊?于是决策者们桌子一拍,手一挥,说干就干,一场声势浩大的的熬制“杂锦汤”的活动由此拉开帷幕。可这份“杂锦汤”不是小碗小盆啊,而是大锅大缸啊!如此海量“杂锦汤”的“食材”从何而来啊?这你就不用多虑了,人多主意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首当其冲的“食材”当然还是杂草地皮之类的,不但路边草皮铲得光光的,河坎也被铲得滑淌淌的。铲河坎比铲路边草皮来得更方便、更省力,一行人马手持铲锹在河边一字排开,由上而下,“横扫千军如卷席”,包括杂草荆棘、瓜藤果蔬,无一幸免,一起“下汤锅”。其次就是摘树叶,大树小树,一视同仁,一概抹(摘)光,树叶摘完了扳树枝,树枝扳光了扒树皮。原本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瞬间成了光杆司令,由于没有了枝叶树皮,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有的便渐渐枯萎死去。再一个就是到高粱玉米地里摘其下半部多余的叶子,说是摘下半部多余的叶子,但实际采摘时为图方便、比进度,从上到下揎 (摘)得精光,最后干脆来个“杀鸡取卵”,将即将成熟的玉米高粱荄子一扫而光,全部扔进河里沤制“杂锦汤”。遭此厄运的不仅仅是玉米高粱,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家前屋后的番瓜(南瓜)藤之类的,有的已经开花,有的已经打纽,但那时已顾不了这么多了。

熬制“杂锦汤”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也越来越大了,由小沟小塘,逐步扩大到小河,甚至大河,似乎是头脑越来越热了,以致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原本清晰的河水变黑了,活蹦乱跳的鱼虾也浮出了水面,鱼儿翻起了白肚子,小虾沉入了水底,又为“杂锦汤”添加了新的“食材”;生性爱水的鸭子失去了生存空间,无处觅食,有的误食有毒食物而葬身水底;炽热的阳光加速了“杂锦汤”的发酵进程,黑水变得越来越臭,以致几十米之外都能感觉到臭气熏天。那时我在丁中上学,每次路过麾村三桥与丁沟朱桥交界的那条小河时,都会遭遇恶臭侵扰,脚下便不由而然地加快了步伐,捂着鼻子飞快地离开这“是非之地”。

一锅“杂锦汤”,让原本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大伤容颜,田埂路边没有了绿草的呵护,水土流失;村庄没有了大树的遮挡,孤苦伶仃;黑臭的河水让人们失去了清洁的水源,有苦难言……偌大的一锅“汤汁”何时才能抽干?“丰厚”的淀底何时才能清除?好在发烧的大脑渐渐趋于冷静,几场大雨也帮了不少大忙,黑臭水渐次流去,河水逐步得以稀释,好不容易才缓过一口气来。经过几年的艰难修复,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家前屋后绿树开始慢慢成荫,村庄不再裸露,乡村渐渐恢复了生机。

“杂锦汤”的故事虽然只是一场短暂的闹剧,但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而这一由人们自行酿造的苦果,只能由人们自己来吞咽,教训深刻,启人深思。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理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人类;伤害大自然,大自然就会伤害我们人类:这是一条永恒的定律。

更多精品资源,见菜单栏“老夫广祥”或“精彩回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