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三春惜春探春迎春,在贾母心中被区别对待,这也太明显了

娱乐大吐槽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与哥哥都是一母所生,但在母亲处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樊胜美几乎成了母亲的摇钱树。贾母只不是迎探惜三位姑娘的祖母,待遇就更加不同了。在“三春”里,迎春和探春都是荣府庶出小姐,只有惜春是宁府嫡出小姐。如果将三人在贾母的心中排位,那么依次是探春、惜春、迎春。

先说探春探春作为一个庶出之女,为何在贾母心中赢得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首先赢在一个“礼”字上。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我们知道探春管亲生母亲叫姨娘,管王夫人叫母亲,这不是她的绝情,这正是封建礼法的体现。在家族中,妻是八抬大轿娶回来的,妾是没有这样待遇的,只要有妻的存在,那么家中子女的法定亲权属于妻,这其中也包括妾所生子女。

也就是说,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对自己的子女贾环贾探春并没有法定的管理权,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当妈资格。因此,探春不认赵国基这个亲舅舅,不认亲妈,在封建社会是有礼法可依的。贾探春依礼而行,识大体,处处维护王夫人和贾府利益,不仅赢得了王夫人的刮目相看,也赢得了贾母的高度重视。

其次,探春自身的自强自立的性格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探春有着男儿之志,第55回,她说自己但凡是个男人,能出得去,早走了,去立一番事业,到时自有一番道理。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借着黛玉的眼光写出了探春的与众不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的“不俗”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有内在追求。

红学前辈王昆仑说,曹公把探春写一个不庸俗也不纤弱,没有脂粉气的带有男儿色彩的女孩儿,正是要赋予她一种“坚毅明敏、有胆有识、言行中肯的政治风度来”。第61回,她让厨房里炒个菜都要拿五百钱出来,这种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的品格深得下人的敬佩,连王熙凤都畏她五分。

第三,探春本身很有才干。探春有领导能力,大观园里的诗社即由她发起。更重要的是,她还有理家之才,王熙凤看出宁府的五大弊端,但却对荣府的家族危机视而不见。这种消除弊端、缓和危机的重任就落到了探春身上。她在大观园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兴利除弊,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钦佩。以上这些,都足以让贾母对探春另眼相看,对于她的婚事,贾母更是放在心上,大观园里的女子,相比较而言,探春虽远嫁,但终不至于似迎春般凄惨。

再说贾惜春惜春年龄小,但却是宁府嫡出的小姐。其父贾敬进士科班出身,世袭二等将军,既然是嫡出,其母也必是官宦家的小姐。因此,在家族地位上,宁府为大,荣府次之。比如过年主祭人便是以贾敬为首的。从家族地位上看,贾母自然会在心里不自觉的高看一眼贾惜春。其次,惜春小小年纪便作一手好画,贾母曾命她画一幅大观园的景儿出来。可见贾母对孙女的爱好与才能也比较关注。惜春性冷,书中有关她的章节并不多。因此,贾母对惜春的喜欢,并没有个人太多的情感,更多是出于对礼法的尊敬。

再说贾迎春在贾府,作为读者,我们觉得赵姨娘混得挺惨的,连丫环都敢和她厮打,但迎春的遭遇远比赵姨娘要惨几百倍。当初迎春被许配给孙绍祖,贾母虽不十分称意,但也没有出面阻止这桩婚事。这件事足以证明,贾母并不真正关心迎春。

贾宝玉挨打的时候,她可是当着众人的面骂贾政不孝,还吵着要回南边去。到了迎春的婚事,虽男女有别,但不致于连一句不满的话都不说与大儿子贾赦,这实在说不过去。贾赦身为荣国府的长子却没有当家,这事儿一直让他耿耿于怀。这也说明贾母确实不中意自己的大儿子,再加上第46回为鸳鸯的事,贾母曾大发雷霆,对贾赦更加不满。至75回,贾赦在中秋家宴上,借一个笑话点明贾母偏心,这更加让贾母生气。

随后便是第79回迎春误嫁孙绍祖,贾府里除了贾政出面劝说贾赦,再无第二人关心迎春的终身大事,这是多么说不尽的悲凉人生。因此,贾母不喜欢迎春,除了她性格懦弱,还有一点原因在贾赦身上。人们只有对自己喜欢的人,才能做到爱屋及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