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3届诺贝尔文学奖中,只有这16位女性杀出重围
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成立以来共举办了113届(1914、1918、1935、1940-1943位颁发),但只有16位女性获奖者,占比14.16%。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女性作家的认可度也在逐渐上涨。从诺贝尔文学奖对女性作家的青睐上看,近20年女性获奖者便接近120年获奖者的一半。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女性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位:塞尔玛·拉格洛夫 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塞尔玛·拉格洛夫 图自网络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女作家。1858年11月20日,出生在瑞典莫尔巴卡庄园一个世袭贵族地主家庭。1885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罗威尔女子师范学院。1891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1899年,出版小说《假基督的奇迹》。1902年,出版小说《耶路撒冷》。1907年,出版长篇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位:格拉齐娅·黛莱达 192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格拉齐娅·黛莱达 图自网络
格拉齐娅·黛莱达(Grazia Deledda,1871—1936)出生在意大利撒丁岛中部努奥罗市一个很有声望的家庭里,父亲是当时的努奥罗市的市长。她从小聆听大人们在夜室里讲述有关撒丁岛的古老传说,15岁便开始文艺创作。 她的早期作品《正直的灵魂》(1895)、《邪恶之路》 (1896)以犯罪、忏悔为主题,描写了撒丁岛人在古老的宗法制度下所涉及的一系列道德问题。20世纪初期,她着力创作了《埃里亚斯·波尔托卢》《灰烬》《风中节苇》《山上的老人》等小说。20世纪20年代,她又创作了《孤独人的秘密》、 《阿纳莱娜·比尔希尼》等作品。1926年,黛莱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位:西格里德·温塞特 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西格里德·温塞特 图自网络
西格里德·温塞特(挪威语:Sigrid Undset,1882年5月20日-1949年6月10日),挪威女小说家。
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描述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新娘·主人·十字架》(Kristin Lavransdatter)三部曲。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第四位:赛珍珠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第一位以中文写作的诺奖得主
赛珍珠 图自网络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有她的故居。同时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也是赛珍珠居住工作过的地方。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
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
第五位: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第一位诺奖女诗人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图自网络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智利女诗人。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北的维库那镇。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姐姐辅导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94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
第六位:内莉·萨克斯 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第二位诺奖女诗人
内莉·萨克斯 图自网络
内莉·萨克斯(德语:Nelly Sachs,1891年12月10日-1970年5月12日),德语诗人、剧作家。
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日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1966年与阿格农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萨克斯在德国柏林出生,1940年流亡瑞典。
萨克斯的戏剧创作主要有著名的戏剧选集《沙上的记号》(1962),该选集收有14个剧本,其中诗剧《伊莱》最为诺贝尔奖评委会赏识。萨克斯在创作上,早期师承歌德和席勒的浪漫主义,希特勒当权后才转向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圣经·旧约》中的神秘的犹太教义。
第七位:纳丁·戈迪默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纳丁·戈迪默 图自网络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七月的人民》、《无人伴随我》。
1923年,戈迪默生于约翰内斯堡附近一座名叫斯普林斯的矿业小城中。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面对面》出版于1948年,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星期五的足迹》和《不宜发表》等短篇小说集都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赞扬。197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贵宾》,被评论界看作她前期和后期创作的分界线。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戈迪默又先后出版了《自然资源保护论者》(1974),《无人伴随我》(1994)等长篇小说和《利文斯顿的伙伴》(1972), 《士兵的拥抱》(1980),《影影绰绰》(1984),及《跳跃》(1991)等短篇小说集。
第八位:托妮·莫里森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妮·莫里森 图自网络
托妮·莫里森(1931年2月18日-2019年8月5日),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霍华德大学毕业。
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苏拉》(1974)《所罗门之歌》(1977)和《柏油娃》(1981)等。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第九位: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第三位诺奖女诗人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图自网络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一2012年2月1日),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
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前两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一九六六年德国的奈莉·萨克斯),第四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
辛波丝卡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公开发表的诗歌约400首,创作生涯从1950年代延续至2012年,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巨大的数目》在1976年出版时,1万册在1周内就售罄。
第十位: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图自网络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女作家,是中欧公认的最重要文学家之一,曾获得不来梅文学奖(1996)、柏林戏剧奖(2002)和莱辛批评家奖(2004)等诸多奖项。
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自幼学习音乐,早年攻读音乐、戏剧和艺术史,六十年代中期以诗歌写作走上文坛后,着力从事戏剧和小说创作,经常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引发广泛争议。
第十一位:多丽丝·莱辛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
多丽丝·莱辛 图自网络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笔名简·萨默斯,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
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英国女作家。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
第十二位:赫塔·米勒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赫塔·米勒 图自网络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 ),德国女作家和诗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西部蒂米什县小镇尼特基多夫。1987年移居德国。她以写作德裔罗马尼亚人在苏俄时的遭遇著称,目前她的大多数作品已在中国大陆出版。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十三位:艾丽斯·芒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艾丽斯·芒罗 图自网络
艾丽斯·芒罗(又译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07.10~),加拿大女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逃离》等。
1931年7月,芒罗(本名艾丽斯·安·莱德劳)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休伦县文海姆镇。 [1] 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来共创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获奖,同时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2013年10月10日,艾丽斯·芒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十四位: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