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对抗岁月流逝

用文字对抗岁月流逝

作者:柳青云

【壹】

这个秋天,艳阳高照的时刻,少男少女们来来往往的校园里满地碎金。下课后,穿过新传院里的那条“断层”的石板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会悄咪咪地捡起一两朵小黄花夹在课本里。
在这个百年沧桑的校园里漫步,金黄的阳光打在身上,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对生活的感知力逐渐下降,已经好久没有认真用心地感受生活敲下文字,淘了清新的笔记本也未写满心事。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文字没有信心,写出来涂掉又将稿纸撕的粉碎,好像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信心。
偶尔也有朋友催更,“青云,好久没看你写新文了呢。好像时间还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上一篇文章,我打趣,“你好好考研”。
回往以前写出来的文字,我倒是不敢看,几乎也不会读的。幼稚、矫情、酸腐、无病呻吟······甚至有些文字看起来假装很励志,伪装成我很好的样子。我已经快奔三的人了。一个年近中年的人如果依然沉湎于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捕捉、窥视自己的小情绪中,并为之大惊小怪,实属荒诞,可笑。就像一个人老珠黄的妇女,皮肤松弛一脸褶子,还趴在男人的肩头撒娇发嗲,一口一个人家怎样怎样。那并不可爱,只会让人觉得无地自容,难以启齿。
【贰】
17岁那年,一位语文老师看了我在QQ空间写的文字,对我说,“小姑娘,你的随笔写的真好。”那时候,只是“信手涂鸦”“信马由缰”,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文字意味着什么,还不知道会写多久;就像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那么一天会有人唤我柳青云,会有文章散见于杂志变成了铅字;一晃数年,有幸做《遇见美宿》公众号后台的编辑时,吧啦姐姐寄书予我:青云,一直写下去。
不经意地鼓励,足以热泪盈眶。原来,我一直在追逐我的梦想,只是有时候我会偷偷地把它藏起来,像藏一件宝物不敢示人,怕人抢走又怕人嘲笑它一文不值,隔段时间拿出来擦拭,使它光亮如新。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来时的路。
现在想来,文字大抵是为了对抗岁月流逝。前几日和老师谈心,提到以后考博还是教书的事,老师耐心同我分析利弊。其实,残酷的生活早已对我下了手,我只是默不作声。
无论未来选择哪一条路都会很辛苦,但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那么,文字于我而言,也许是一个暂时宣泄的出口。如同鲁迅先生中的《自嘲》,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我就是那只把头钻进沙堆的鸵鸟无疑了。
【叁】

我有一个习惯,写作和读书都会情不自禁的持有仪式感。比如,写作时我会寻找一个过于安静或者过于喧闹的地方来写,并伴随着轻盈空灵的音乐,在心无杂念、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灵感才会缓缓流淌。而读书,则会先做完杂事排除杂念,洗净双手,轻轻拆掉塑膜摊开新书来读。为了和作者保持同频,读到作者文章里谈到的音乐、书籍、电影,也会忍不住地去搜索。边听音乐,边体会作者的情感。
最近读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对生活好像有了新的体会。勾起了很多的陈年旧事。她讲“非正式疯狂”,举出生活真实的例子作为论据,形象生动,看似荒谬无厘头,却一针见血让人感同身受。
作者提到自己喜欢发呆和幻想,体内有时候会有很大一股欲要喷发而出的力量存在。其实,我的专注力特别差,很多时候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大多数时间我都会在发呆中度过,常被人调侃木讷,思维也特别跳跃。(与生俱来的东西,真的很难摆脱掉)同作者一样,发呆也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这事就像吃软糯的牛油果爆浆泡芙一样甜蜜。
而“非正式疯狂”就是作者内心那股喷涌欲出的力量,但最终迫于理性和道德,而被压制在体内。
作者自述生活中很多的“薄荷时刻”。比如“开会的时候突然想尖叫。走在街上突然想裸奔。深夜突然想给某人打电话说不如借我一个精子生个孩子吧。突然想伪造自己的死亡然后跑到新疆某个小镇去隐姓埋名做一个售货员。切菜的时候突然想切掉自己的一个手指。还有此刻想抢劫一个老太太的猫。”
30岁左右的人依然充满天真,内心有时像个孩子,爱发呆爱幻想,爱憎分明,又神经质无厘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乐趣。文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对当下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当然,我也有很多内心疯狂的时刻。比如小时候突然想假装自己生病,可以不用去学校无聊的念书。买甜品的时候突然想嫁给糕点师傅,可以每天吃蛋糕过生日。突然想当一名货车司机不用动脑不用思考,只需要机械的搬货开车。可这些都没有去执行。如同作者所说,“在这个陌生城市的黄昏,这道铁丝网成功的制止了我去抢一个陌生老太太的帅猫。我的疯狂依然茂盛,但是它屏住呼吸、向内生长,尚属‘非正式疯狂’。”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热爱生活,细心体察并诚恳且勇敢地付诸于笔端。

写作,除了一点点天赋,还需要对文字敏感,对生活敏感,就是能够细心体察生活、热爱生活,真正的审视自我,为想象力插上翅膀,加上勤勉与坚持,才会沙漠变成绿洲,更好的对抗时间的流逝。


作者简介:柳青云。出版硕士在读,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希望用文字治愈内心,一生只专注一件事。简书ID:一生悬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