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贤 | 古为今用一脉相承——谈谈现代白话文中的古汉语语言现象

用典
文言文中多用典,但白话文中也偶尔用典。试举几例:
一、“朕早年荒唐,虽口上也常言君民乃舟水,但心里何曾信过半字。”(见2018年第4期《微型小说选刊》第72页。以下例举出处相同者,不再详写,只写期数和页数)
此例中的“舟水”乃为用典。其出处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篇)。
二、“不是有句话说: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吗?”(6-46)
此例中的“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左传·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不像我,一棵树上吊住,还在三尺讲台上解惑授业。”(7-72)
“解惑授业”,出自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四、“已经好多年了,和雷总往来的每一笔业务都像是在嚼鸡肋。”(9-37)
“鸡肋”一典出自《三国演义》,行军主簿杨修破解了曹操的口令。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五、节疤在他心里出现的频率比没有书时高了许多,还使他想到那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1-31)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为“隔壁王二不曾偷”。这块牌子是王二立的,正说明他做贼心虚,不打自招。
六、不知小伙子那一回是喝了酒,还是被老祝的不战屈了兵,但小伙子的摩托车的确是借人家的。(1-34)
“不战屈了兵”,出自《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看任何事物都不要绝对化。不要片面地认为用典是文言的专利。白话文也用典,只不过不那么刻意追求罢了。
 句法
现代白话文中,有的作者也偶尔运用一点古汉语的句法。如:
2018年5月22日《中国剪报》上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只有岁月不我欺”。这个标题就运用了古汉语中特殊句式。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提到动词前面去,即宾语前置。“不我欺”即“不欺我”苏轼《石钟山记》中就有“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子。成语“时不我待”,还保留着古汉语这种句式。
“那个一直在我意念中‘收’了我交通卡的小伙子曾长久地为我诟病,甚至被我莫名其妙地当面伤害。”(林根《疑心生暗鬼》,见2018.5.2《中国剪报》)此例中的“为”,表示被动,也是古汉语的用法。“有些人不知何为丑,何为羞耻”,这句中的“何”、“为”是文言用字:“何“相当于“什么”,是疑问代词。“为”相当于“是”,是判断动词。
“黄老汉就笑着对答复自己的人报以眉飞色舞:”(9-53)“请给辛苦者以温柔的掌声”(2018、5、31《中国青年报》文章标题)。此两例为状语后置句。还原为现代汉语用法即”“用眉飞色舞回报”,“请用温柔的掌声给辛苦者”。
“整个家似乎一炕,一锅、一灶、一箱、一桌、一果屋和几个小木凳便囊括了“(见《简黛》72页)。一般情况下,古文中是没有量词,上例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便模仿了古汉语的句法,省去了量词,即“一炕……一黑屋”。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到某医院去就诊,就看见医生办公室的门上贴有“一屋一医一患者”的提示语。现代汉语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省掉量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陋室何陋之有?”(见拙文《陋室杂记》)此句中的“何陋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它是用结构助词“之”来表示宾语前置的。“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呢?
“孟子《离娄·章句上》中:‘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存者,观察也;眸子者,眼睛也。”这个例子的后一句,是借用了古汉语表示判断的句式:“A者,B也,即A是B。”
当然,列举的只是一部分。在句法方面,其古汉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远不止这些。
顺便说一下,除特殊的句式外,随着公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甚至一些过去老百姓根本就不用而且很文雅的古词,如“泊”、“罄”、“肇”、“逸”、“如”等等,现在已进人到日常用语中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看见或听见“请勿泊车”、“楼盘已售罄”、“肇事者已逃逸”、“如厕”等 等词语吗?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